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词的理据关系着语言符号的产生和演化,它对外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的理据有可能变得模糊乃至丧失.由于模因具有复制、转化和传播的特性,因此,可以模因论在词的发展与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理论基础,从词的形态模因的变化、词义模因的多频率嬗变、词的语法模因变异以及词汇模因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焦灼等方面来解读词的理据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英语词汇主要的语义理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据是语言生命的基因。语言中的一个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着内在的天然的联系。了解词汇的理据有助于我们认识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以及词义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对语言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语篇和语用的分析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词具有理据性,也就是说,从词是事物的名称和标志来看,用什么词去称呼什么事物,总是有一定道理的。维吾尔语词也具有理据性。通过对维吾尔语词的构造、词义的变化和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证实维吾尔语词具有理据性;词的理据也能说明词的形式何以如此、语音和形式是如何对应、词义从何而来以及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方近代化学著作的汉译,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接触对汉语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成了大量的意译元素词。据其翻译方式分为纯意译元素词和仿译元素词两类,分析意译元素词的命名理据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元素词的源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主要词汇理据(语音理据、文字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的不同,初步探讨了词的理据中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据性和任意性都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一起构成"和而不同"的对立统一关系;理据论是理据性的理论升华,是人们借用心理学中的"动因"概念并从认知、功能、文化等角度来解释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语言表述是捕捉理据的唯一方式,离开语言表述,理据研究将成为空谈;理据(理据义)是每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动因,而理据性是对这种结合关系在性质上的描写与判断,二者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内部的理据意义只是构成词的原始理据,只是起引子作用的意义。词的外部的词义和词义组合出来的短语意义,才是具有交际价值作用的价值意义。在交际中价值意义是关键,理据意义几乎可以忽略。理据意义如果偏离了价值意义,还可能误导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枫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1):48-50,70
理据性是阐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是语言生命的基因。在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着内容触发形式、形式触发内容、内容之间的触发、形式之间的触发四种基本理据关系。在语言之外则包含着生态理据、经验理据、感知理据、认知理据和交际理据等因素。语言的理据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逐步积累发展而形成,对理据性的探求将引导我们不断探索语言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湘如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132-133,147
传统语言学研究认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具有任意性,而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理据性.在翻译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对介词的学习通常是被动地背诵,效果不甚理想.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兼顾理据性,提出一种新的介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各自不同的词汇系统决定了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其不同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造成了英汉相应的词在词的音义关系、词义范围、词的搭配以及词的句法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英汉相应的词之间只有一种部分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活脚步加速,新事物出现频率日益增高,与此相适应许多新词以各种构筑方式——主要有复合,派生,转化,缩略,借用,旧词新义等不断出现,但这些新词的构筑并不是毫无原因和规律的,相反,每一种新词的构筑方式都是有理据的,比如:有的符合类比理据,有的符合隐喻理据,有的符合语言接触理据等,有的可能存在多种理据。  相似文献   

14.
词的理据和化历史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英语Stocking一词折射出一部服装的演变史。本从这一历史故事出发,通过大量的实例进一步地阐明了词的理据和化历史之间的深刻渊源。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首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但语言又同时具有理据性。汉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一种,在音义关系上具有任意性的同时,又具有理据性,其理据性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可释性,词汇产生发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的理据性上。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误译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有意误译是译者有意为之的一种翻译策略,是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文化角度考虑,意识形态操纵了翻译策略,译者为特定的政治立场服务而有意政治误译。文化过滤为有意误译提供了文化理据,成为原语文化被译语文化接受的有效途径。有意文化误译的手段有文化形象替换、文化信息的丢失、省译和删节。  相似文献   

18.
词的理据是指词语和词义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和现实联系的依据。有些词是意义和形式之间毫无联系的隐性词(opaque words),有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显性词(transparent words)。对词的理据的分析许多语言学家都作出过深刻论述,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符号可以发现它们在词语的理据表现特征上既有相同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商标词是商品的文字语言称谓,其构成是有理据的.英语商标词是根据商品的特点、性能、用途等,采用各种方法和理据,综合语言、文化、心理、市场、美学等诸学科的原理创造出来的.本文从语音、构词、语义三方面对英语商标词的构词理据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出口商品命名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构词理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据性是语言的基本特质之一。外来词的构词也毫无例外地具有理据性。实际上,外来词的构词过程也就是外来词译介的过程。外来词作为化的使被引入时必定会涉及到双方化的碰撞与交流,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译认知方式的参与,章谈论了汉语中外来词的译介趋势之后,论述了汉语中外来词构词的化理据和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