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读书与幸福     
有一个道理,大家都能懂得,那就是人类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工作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生活幸福。幸福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闲暇。如果没有闲暇,人们永远是工作的奴隶,就不可能有开放的心灵,不可能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化就无从产生。对所有家庭所有人而言,闲暇之时,最适宜的便是读书了,自古而然。70岁时的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副书联:"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上联写丰收后农村的欢乐景象,下联写楼宅深夜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什么     
儿时所有人都认为无忧无虑的玩就是幸福,青年人会认为找一份好工作就是幸福,中年人认为事业成功是幸福,老年人则认为安居乐业,儿孙满堂就是最大的幸福。 虽然他们因年龄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所有人都在追寻自己的幸福。有的人为了寻找幸福失去了快乐,失去了健康。但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他  相似文献   

3.
自己的幸福     
近些年来人才领域“跳槽”事件屡屡发生,许多人为了寻求最适于自己的工作,不惜担负高额的违约金。这其中有不少人是相当成功的,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与价值,能够在适于自己的天地中打造出一片辉煌,获得毕生的幸福。这就是说幸福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李白不可能在朝庭的跪拜中得到幸福,恩格斯不可能在商业的尔虞我诈中找到幸福,而陈景润也只有在堆积成山的演算纸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一种幸福对着一种人,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幸福,关键是我们要用心去找。  相似文献   

4.
闲暇及闲暇教育是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爱因斯坦指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使闲暇教育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的,则是1965年关于成人经验和闲暇问题的布拉格国际  相似文献   

5.
闲暇及闲暇教育是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爱因斯坦指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使闲暇教育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的,则是1965年关于成人经验和闲暇问题的布拉格国际会议。我国从1995年起,经过两次工时制度改革,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将近有1/3的时间处于闲暇状态。因此,闲暇及闲暇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工作的忙碌让我少有闲暇,身心的疲惫却阻挡不了我对幸福的体会。没有名利的干扰,淡看金钱的诱惑,如清泉一般悄然付出,那一路流淌的就是简单却温暖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闲暇是个体获得自由的表现之一。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闲暇做出系统论述,认为闲暇具有时间和状态两重意义:闲暇时间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闲暇状态是幸福的表现状态之一。德性是闲暇的前提与限度,闲暇必须合于德性,同时闲暇生活也是德性养成的重要场域。在数字时代,儿童闲暇面临内容和时间的问题:娱乐消遣充斥闲暇的内容,闲暇时间仅余意义空壳,导致德性和沉思在数字时代儿童的闲暇生活中难以寻觅,闲暇失去其获得幸福的应然价值。应引导儿童从学会生存走向学会闲暇;以德性约束儿童的闲暇生活,使闲暇生活成为育德的平台;面对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应加强儿童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信息辨别力。  相似文献   

8.
闲暇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活必需。没有闲暇,不仅感受不到幸福,而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调节,最终也会导致无所事事。忙碌意味着创造价值,闲暇意味着享受幸福。总体上说: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应该自由;人越自由,留给人自主支配的时间就会越多。  相似文献   

9.
选择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幸福自由,而选择则是通往幸福自由的最佳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范围和机会的扩大就意味着幸福自由成为可能。没有选择,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的人,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相似文献   

10.
感悟幸福     
<正>年逾不惑,没有了激情满怀,也没有了生猛青涩,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何为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父母虽已年迈,但身体康健、头脑清醒。既不用耽误工作膝前侍奉,又可闲暇之时携妻带子,前往看望,三代同堂其乐融融。这是一种幸福。与相伴近二十年的妻子虽已无如胶似漆,但也无  相似文献   

11.
重视闲暇教育 促进素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闲暇和学生的闲暇的属性闲暇本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但对于什么是闲暇,社会学家的界定也众说不一,几乎没有共同的一致的看法。有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认为闲暇就是“闲空”、“闲工夫”,即“没有事情要做”,“没有活动”的时候。这种对闲暇的理解是不大妥当的。因为事实上,闲暇时不仅可能有事做,而且必定是有活动的,没有绝对的无活动的闲暇。这样说也许有人会马上质疑:一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富有就是幸福;有人觉得健康就是幸福;也有人觉得活着就是幸福……曾记得有人问我,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你觉得幸福吗?当时我沉默了。说实在的,这样的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答。因为我根本没感觉到当老师的幸福,所以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我选择当老师,是因为父母曾经说"当老师很好"——这也算是父母包办,唯命是从吧。起初的工作中,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我每每都会认真地对待自己工作中的每件事和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总觉得这是我的职业,我应该兢兢业业。只是觉得不要做得太不像话,并没有想什么幸福不幸福。  相似文献   

13.
姜瑞峰 《科技文萃》2001,1(7):17-18
幸福我坚持认为一生被人们认为是好人,光荣地工作,光荣地退休,回到家里不失天伦之 乐,上了班见谁都是理直气壮,在谁面前都是不亏不欠,心地坦荡,这就是幸福。一些相当 一级的干部听到警车响就怕是抓他的,那能叫幸福吗?就是说这一生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 族,无愧于亲戚,无愧于朋友,不贪赃不违法何怕之有,不升官不发财无欲则刚,这就是幸 福。  相似文献   

14.
正版主:什么是幸福呢?可能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请聊聊你所理解的幸福吧!TJ.刘馨洁:无论怎样成长,无论人生成败,只要心中还有牵绊,便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别亦难:幸福,就是你和你身边的亲人相依相伴,每天都开心快乐。不雨亦潇潇:我和我的亲人、同伴能快快乐乐地生活,有房有车就是幸福。郑颖慧:幸福就是我们每天都有所收获,每天都在不断进步,每天  相似文献   

15.
幸福还OK啦     
没有,我真的没有感到不幸福。可是老妈就是不理解,为什么我这样的小孩就是一脸不幸福的样子。我的回答是:那可能是我长得比较衰吧?哈哈。 我的理解是:幸福是专属于你的感受。容易满足的人,也容易幸福。当然这样说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幸福     
为了幸福,应该学会接受生活带来的改变。生活中有阳光明媚,也有风雪交加,聪明的做法就是学会接受。为了幸福,应该接受自我,也应该接受他人,而不是强求他们改变自己。为了幸福,应该接受自己的家人,尽管他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为了幸福,应该接受自己的工作,接受自己的朋友,也  相似文献   

17.
正管建刚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的,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职业的专业形象也不是‘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职称证书’就能赋予的,尽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称我们为‘老师’,但如果我们不能以行动赋予教师专业形象,教师专业形象就不会有实现的一天。"教师的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文化、气节、胸怀、智慧等诸多方面综合形成的。从某种角度说,没有幸福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更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3,(9):68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恒久追求。然而,在繁琐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面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与幸福感的天秤,似乎正在向前者倾斜。如何寻找到失落的教师幸福感?歌手刘若英在《幸福就是》中唱到——我们常常为了谁受尽折磨,不明白幸福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的幸福     
我常常在想: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有花不完的钱;有人说,幸福就是衣食无忧,什么都不用愁。而我认为,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有一次课间玩耍时,我不小心把胳膊摔骨折了,一连几天都上不了学。爸爸妈妈上班走了以后,家里就空荡荡的,只剩我一个人,真是闷得慌。  相似文献   

20.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浓香的肉片。一直以来,我吃饭都不好,这是一家人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为了增加我的营养,也为了我能多吃些东西,我每天放学回来,奶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