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任的目光     
我们这里农村的小学生刚一上学,都非常信任老师,觉得老师说得都对,老师做的事都是为他们好,他们把老师视为自己的朋友,有话都愿意跟老师说,有事也愿意跟老师商量,老师讲的话,他们都听得仔细,一一照办。随着作业量一天天加大,随着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一些教师非常严厉,学生的一点点错误,都会招至他的一顿狠批,渐渐地一些学生开始怕老师了,开始不信任老师了,他们把老师当成对手,甚至敌人。一些孩子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就开始耍滑头,说谎话,编故事。记分册更是一些学生心中最怕的东西,他们怕老师往上面记上自己的不是,成…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差生,正在上中学。读了十年书,给我刻骨铭心的印象是,不管小学还是中学,老师总把学生分成两种人——好学生和差学生,泾渭分明。好学生是老师的宠儿,老师一见到他们就会笑容可掬,温言细语;而差学生是老师的心病和烦恼,老师一见到他们就会皱眉,懒得搭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在他们心里,不论是入学时的第一声“老师好”,还是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句“上课”,都是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在这个九月,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听老师讲述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和老师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陈光 《教育艺术》2004,(3):47-48
学生干部似乎历来就是让老师又高兴又发愁的好孩子。高兴,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协助,很多学生工作都能顺利进行,让老师省心不少;发愁,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上总是不能让老师满意。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呢?怎样才算是既对他们的发展负责,又让他们的出色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杰 《贵州教育》2010,(10):18-18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懂法的引导者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较强。从层面上看问题的时候,在他们眼中,老师是“黄帝”,老师说的是“圣旨”,老师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与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放学后一群学生跟在你身后走,你横穿马路他们也跟着你横穿马路,你闯红灯他们也跟着你闯红灯,且会形成一种简单却固执的行为习惯。如果再由别人来对他们施以教育,他们还会以言辞相还: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01,(5):42-42
成都市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问:以前,是学生害怕老师。现在,尽管学生仍然怕老师批评。怕老师家访。但是好像很多方面都让老师怕他们。老师们一怕要求严格。学生不来校上学。更怕他们离家出走;二怕严格要求后。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一辈)心痛他们。而向学校领导甚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告黑状”而被批评处罚……班主任老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相似文献   

8.
贾淑英 《吉林教育》2005,(11):22-23
1.批评学生要抓住心理状态。做班主任工作,常常遇到一些学生不愿学习,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很多。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是老师教育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批评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抓住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事而论,个别学生个别对待,让学生在心灵上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一次下午自习课,两名学生忽然打闹起来,相互扔书本,各自面红耳赤。他们的举动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这时,多数学生把日光投向老师,都认为老师一定会大发雷霆,好好教训他们一顿。可是我很平静地走到他们面前,和颜悦色地说: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专的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他们的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学校由老师来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管理和他们的生活。他们在同老师的朝夕相处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则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老师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与气质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们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对老师的认识也不断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会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感。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情报参考》2006,(12):I0001-I0001
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的是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教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有广博知识的,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地理、学时事、体育名人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难忘我师     
难忘我师吴语从我上中学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在这20年之中,前10年是做老师的学生;后十年是做学生的老师。不知怎么,虽然现在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自己的学生也有的已经当了老师了,可是,我总是想起我的那些老师们。每当想起、谈起他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他...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普遍学生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很少提到学习优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有捣乱行为,表面看来他们不会令老师和家长操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学习优等生需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该如何进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一、表象学习优等生是指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数在行为上遵规守纪,安分听话,责任感强,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所以,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堪为表率的好孩子。正是他们良好的表现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使他们有机会扮演普通学生渴望的角色,也正…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与学生的初次见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新老师对学生而言总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在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待.期待着有一个让他们喜欢的老师出现.期待着有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意外惊喜的老师出现。当学生在课堂上首次见到教师时,他们对教师的品德、学识、才能、个性尚无了解,他们会从哪些方面来形成对老师的最初印象呢?一般来说,教师的仪表、身材、表情、谈吐、姿态、年龄等都是学生构成对教师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教师的外表、言谈和行为这些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从来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来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今,学生的地位改变了。  相似文献   

15.
虽说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没少与学生打过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该选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称呼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是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样让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让老师完全钳制学生的肉体与思想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不二具有绝对权威……而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也就更能洞悉其“同类”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慧眼古人云: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一个人的才能就像埋在泥土里的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里才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因此,发现学生的才能是老师的职责,班主任必须独具慧眼。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我们有责任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才能、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才会有使老师和学生得以最大限度合作、交流的机会,使老师可以全方位地观察学生,获得信息,展望他们的发展。即使再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也有他独特的一面,老师只有深入地了解,才能发现他们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1.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英语。学生从小学跨进中学的校门,意味着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新飞越,对一切都很好奇,我们应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把好奇转为兴趣,在第一时间让学生爱上英语,开学第一课,老师用全英文组织教学,然后为学生们译成汉语,目的是让学生们走进课堂立刻感到学好英语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很棒,让孩子们从此被英语吸引,被老师吸引。  相似文献   

19.
毕业的学生聚在一起,不免要谈起自己的老师。其中有两类教师是学生们谈得最多的:一类是学生心存感激的老师,他们在与学生相处中,表现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另一类是令学生心有余悸的老师,他们在与学生相处中表现更多的是冷漠、讥讽和挖苦。这两类教师虽然对学生一辈子都能产生重大影响,可他们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却有着不一样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真正意义上的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和平区振兴二校,最近决定公开推行“学生选老师” 的试行方案。校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称:小学生不满意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认同老师的工作,可以流动择班,学校支持家长的要求。如果一个老师教的班级有10名学生要求择班,说明老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令人怀疑,学校将请这位老师下岗。 2000年秋季开学,有三名学生家长提出了换老师的请求,尽管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学校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一名二年级学生想上一位三年级老师的课,学校对这名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后,破格让他跨人三年级,如愿以偿地进人了他所喜欢的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