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深化认识的重要渠道,而要让这样的交流有意义、有质量,我们应当关注一些交流中的细节,让学生走出“伪交流”的误区,切实从多角度思考,发出真声音,带来真体验.  相似文献   

2.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读中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与诗人一起去阅历大千世界,领悟社会人生。一、领悟诗意,需要有质量的朗读最近,我区小语优质课、特色观摩课比赛相继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读中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与诗人一起去阅历大千世界,领悟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4.
案例: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P45)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当汇报到第5个图形时.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6.
2012年暑期,由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炮而红,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他们奔走相告,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围坐在电视机前,沉醉、感动于选手们的"天籁之音"。作为一名爱音乐的思想品德教师,我虽然没有参加"好声音"比赛,但却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音乐,愉悦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贝多芬也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这  相似文献   

7.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为迎接一次高级数学评优课,我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在集体备课时,几位教学参谋分析说:“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接触‘菱形’的概念,因此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对此,我一语带过:“请问你刚才对折后,有没有得到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生答:没有)因此,你手上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以虚对虚,既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质疑,也没有说明“在什么特殊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将是轴对称图形?”但课后,学生的追问…  相似文献   

9.
2012年暑期,由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炮而红,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他们奔走相告,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围坐在电视机前,沉醉、感动于选手们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0.
11.
12.
前不久.我听了四年级熊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熊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曲”“虎”等9个生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字按部首查字法怎样查?”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就积极行动起来.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上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进一步问道:“有不同意见吗?”“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小学自然第三册《声音》一课时,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自然界里有哪些声音?”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熟悉,纷纷举例:汽车发出的声音,乐器发出的声音,风声、雨声,老虎、狮子、大象的叫声……包罗万象。没等老师总结,一位学生在前面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概括地回答“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大家一致表示赞同。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有些动物是不能发出声音的。例如,雄蝉能鸣叫,雌蝉就不能鸣叫,因为它没有发声器官。”他说得有理有据,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蝉,也立即表示赞同。老师被这位学生能联系生活、勇于质疑的做…  相似文献   

14.
马明 《山东教育》2006,(3):37-38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必须受学生欢迎,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也有可能被别人的观点说服)。这些都需要课堂讨论甚至争论、辨论,其前提便是倡导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必须受学生欢迎,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也有可能被别人的观点说服)。这些都需要课堂讨论甚至争论、辩论,其前提便是倡导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声音。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以期引起课堂争论,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一、不同声音的作用1!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学生是否得到良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又主要来自从活动中是否获得乐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直接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齐佩欣 《教育》2011,(10):5
"改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支教代替轮岗""发挥教育留守儿童主渠道作用""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推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怀疑而争议是常事;有时,我们静心聆听他们的争议,会有意想到的收获。在教学屠格涅夫的《门槛》(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时,我深有体会。对这篇短文,我还是按一般常规的教学思路来处课文,把象征的手法和“一位姑娘”的形象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先介绍背景,学生通读课文后,马上就能领会到“阴森的黑暗”“发散着寒气”是沙俄专制环境的象征,也很容易地领会了“门槛”的象征意义。所以,教学的思路很快就转移到“姑娘”的形象分析上。文中“姑娘”的形象主要是通“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的问话和…  相似文献   

19.
课堂需要“从长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去相对单一地关注知识与技能,到同时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疆域,赋予教师丰富的教育使命。然而多元目标不可避免会挤占课堂时间,分散课堂的“精力”,使教学变得忙乱, 使某些目标被弱化甚至遗落。教师则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之中。有人提出,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的。这话不错,但也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冲突的另一面。又有人说得好,教学就像过日子,急不得也躁不得。我以为道出了要害。这节课花在了体验过程上,下节课就多用点时间来练习必要的技能。在一段更长的时间内, “营养”是均衡的,而每种“营养”都吸收得酣畅淋漓,这不正是“教育的生态”么? 课堂是需要“从长计议”的。唯其如此,才会有从容,才会有从容之后的执著, 也才会有教育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乃至高效是教学的生命。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