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对上课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具,在整合信息技术以后,就会造成表面上看起信息量大,教师觉得很多知识已经呈现给学生,学生也觉得自己看到很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是一闪而过,教师完全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就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将知识点吸收,一下课很快就忘记了,和真正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差很远,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相似文献   

2.
王治平 《甘肃教育》2014,(17):40-40
正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不感兴趣。如,计算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觉得很枯燥,学习计算法则、规律也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2.数学概念理解肤浅。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各个概念,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故而不能灵活应用。3.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困生"都有个通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需求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教学疑惑是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是新课改编排进教材的内容,以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没有涉及过概率的内容.对于部分教师来讲,没有以前的教学经验的依托,也距离他们在学生时代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起来觉得有困难.第二是“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被安排到各个学期,但是每册教学的编写内容都比较少,在教材中的地位就没有那么显著,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第三是当学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在他们现有的生活领域中,运用得并不经常.也不能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所以,这部分知识到底应该怎么教学?是摆在一线教师们眼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找准教学切入口,在旧知与新知的对接点参与探索,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催生新的教学内容;教师留心捕捉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生成"奇异"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进行"求新"、"析异",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加精彩纷呈,也会收到"点石成金,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琥珀》第二课时时,以吃透教材为基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打破前后课文之间的界限,运用迁移规律与变序手法,对比手法施教,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认知铺垫,自主地进行对新知识的探究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模式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如何才能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充分落实,这就需要我们巧用教材.而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好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二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现在粗浅地谈谈我的体会.一、教师巧用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和创造性地学习的主要源泉之一.当然,教材内容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次要的内容往往被我们忽略.我觉得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他能够很好地利用教材中次要的东西,比如一  相似文献   

6.
徐鸿雁 《小学生》2013,(12):42-42
经过实验可以了解到,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去学习一件从来没有学习过的事物,学生会本能的对学习产生畏惧感,部分学生还会由于对学习新的事物不太习惯,内心排斥学习。于是教学就会没有效率。然而如果教师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新知识也不是太难,从而愿意尝试学习。学生如果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愿望,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在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常常无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甚至认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不用再学了,而直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结果学生学习新知识呈  相似文献   

7.
陈璠 《成才之路》2009,(10):35-35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读懂学生是做到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读懂学生要读懂教材,开展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要读懂学生的答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读懂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要读懂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通过读懂教材,开展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当我们站在教与学的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审视时,就会感到,用"三言两语"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但如果我们细细地去体会教材,就绝非这么简单.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知识转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通过读懂教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从而了解学生每个阶段已达到的认知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安排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才能开展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材处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的一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活动.备课是这种创造活动的准备阶段,施教是这种创造活动的实践和修正阶段.作为政治课教师,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和处理,就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尽显艺术风采;反之,如果无视教材和学生的特殊性,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教学如同嚼蜡,失去生机和活力.怎样才能使政治课的教材处理既体现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呢?笔者结合教研实践,就如何把握"五对关系",优化教材处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顾文秀 《人民教育》2012,(11):40-41
说起"教师基本功",我们以往大概是这样定位:一是学科专业技能之功。比如语文教师要能写得一手好字,说得一口标准普通话,即所谓的"三字一话",音乐教师要会吹拉弹唱等。教育类似技术活,教师就像"教书匠",没有考虑过"知识传递与生成、教书和育人"的内在联系。二是对教材及知识本身的钻研之功。我们也认真读教材、备教案,却忽略了对最重要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三是对班级、学生的"掌控"之功。上课时"掌控"课堂,带班时"掌控"班级,教师和学生更像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导火线".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感觉到新鲜,学习起来就感到轻松,接受知识也比较快.反之,没了兴趣,学生学习就感到乏味,就会觉得困倦,就会在不自觉中产生厌烦情趣.不难想象,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大减,就很难手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很"尊重"教材,恨不得能将教材的内容"复制粘贴"到学生头脑中去。因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大多是"用教材教",即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定的模式。否则,教师就会认为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而对于课堂中的意外,教师甚至会不知所措。新课标所反映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交易所",而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不再是被成人垄断的场所,而是由儿童拥有  相似文献   

13.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觉得好笑,怎么教师还会不知道讲什么呢?事实上,在现实中经常能听到有老师说"这个内容,不好讲",或者"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最直接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讲,其实仔细分析起来,还是没有确定好讲什么,也就是在对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的过程中,没有弄清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重点讲,哪些略讲,哪些还该补充讲.  相似文献   

14.
如果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常常会发现,即使教师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数学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即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交流等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有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我校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合作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地氛围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思考、去学习、去感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布鲁纳说:"学生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那么一多半便会被遗忘."[1]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而言,课堂教学依赖于教材划分的课时内容,习惯于"就内容讲内容",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即可"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的教学,由于教师对教材缺乏整体性把握,学生得到的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容易遗忘,也不利于他们的后续发展.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相似文献   

18.
问题设计是讲好政治课的切入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把钥匙.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高.如果没有良好的问题设计,教学往往就会陷入"满堂灌"、"满堂练"或"满堂问"的种种困境.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提问方式,搞好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为本",教材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不管是否实用,不管学生发展是否需要,照本宣科,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在教师的严格管理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死记硬背,倒也能对答如流,考试分数也不低,家长满意,学生高兴,教师欣慰。可当学生步入社会,才会觉得所学知识与生活脱  相似文献   

20.
初中八年级教材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中都列有类似"违法者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标题,但两处的教材中都没有使用"行政责任"这一词汇.这使教材的思路不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毕竟很多教师没有相对系统的法律知识,教材是其教学的主要参考).因此,笔者就有关法律责任中的行政责任作如下简要分析,不妥之处,还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