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丰富知识、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塑造高尚人格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强化国学经典诵读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合理地将国学引入到语文阅读中,实现国学与阅读教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汪琳 《学周刊C版》2022,(18):71-73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让小学生在国学经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拥有较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之后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教师要讲究技巧与方法,设定多元化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进一步体现国学经典作品中的人文价值与德育价值,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颖 《考试周刊》2022,(49):17-21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显著上升的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对外界事物的好奇程度和接受能力也高于常人,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素质教育的作用价值彻底发挥出来。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它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教育价值,小学教育引入国学经典,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及认知,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所在,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妙伟大之处,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明白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航向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文章通过对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展开详细论述,从中寻找合适的小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力求为学生成长学习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亓荟 《小学生》2023,(6):64-66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启蒙学生思想,培育学生品德,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在这些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国学经典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出发,分析了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原则,针对现阶段国学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有效推动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文学长河里,国学经典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品。对小学生来说,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等经典诵读的黄金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经典诵读中接受精神的滋养和思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国学经典的诵读无疑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国学经典堪称素质教育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崇的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设计越来越多样化。而小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进行培养至关重要,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对国学经典加强理解,增加知识储备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国学经典诵读与课堂融合进行充分讨论研究,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典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也是文学艺术的主要载体。在小学教育体系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扩充学生古典文学知识储备,也能让学生领略到传统人文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涵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感。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使诵读国学经典顺利引入小学教育体系,调动小学生吸纳传统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升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读什么?小学低年级应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通过诵读经过反复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对大脑的刺激越频繁,神经网络就会越发达,进而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国学经典又具有很强的韵律,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刺激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学生的记忆力得以迅速加强,越用越灵巧,通过不断地诵读,语言的感觉和理解的准确度会迅速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得以有效开发,这将影响孩子长久的记忆效果。另外,从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看,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经典诵读逐渐被大家重视起来,经典诵读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国学文化的浩瀚,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当小学经典诵读与家庭结合起来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家长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家庭氛围更加的融洽。经典诵读进行解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说明小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进一步阐述小学经典诵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学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中华民族优秀智慧的结晶,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承载的,它是祖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近年来,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让孩子读点国学经典”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会有很好的作用.对此,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各方都在进行努力的实践和探索,以期从中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就在学校这一环境当中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对国学的了解,让学生积累相当的古代语言,从中了解我国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把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客观上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可谓一取几得.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将国学经典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做法有:引国学经典名句,实施感恩教育;讲国学经典故事,加强诚信教育;借国学经典名篇,融入意志教育。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学经典诵读越来越受国民的追捧,而且逐渐的呈现出一种低龄化的趋势,尤其是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课堂中着重被体现。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被视为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国学经典的学习是全面的养成语文素养的一个良好开端,对于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对此,本文就如何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作出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14.
<正>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中的典范性著作,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所载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历久而弥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诵读国学经典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民的文学和文化素养都起着重要作用。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记诵下来的国学经典,会融入生命中,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格局。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培育学生的家国天下情怀、孝悌忠信品德、慎独自省的修为,在  相似文献   

15.
正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200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通顺街小学确定以"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开展诵读工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也为推进国学特色教育,提升办学品质,我们把经典诵读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相结合,把经典诵读与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把经典诵读与培养学生特长相结合,在师生中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民族精神,在认识的基础上培养道德情感,这样小学生才能接受并坚守良好品德。人需要自信才能成就大事业,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这个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倡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国家文化自信,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与接受能力最佳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把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诵读熟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也使得孩子终生受益。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加入经典诵读势在必行,但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师对经典诵读的学习与认识不到位,诵读时间短等,这些问题亟待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着从分析小学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入手,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旨在揭示国学经典诵读的循序渐进过程,以及对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做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之一的诗词犹如春风细雨,在诵读国学经典与古诗文过程中,能够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科学底蕴,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校于2007年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丁红来 《学周刊C版》2020,(1):126-126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将会为他们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一种有创新意义的育人方式.本文重点论述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