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切题导入,启发质疑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2.(出示故居的图片,教师在轻音乐中解说)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它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1948—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年之久。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家。她不肯,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谁来读?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宋庆龄对樟树的喜欢、不舍……)师:请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有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本课教学设计,就是着力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文本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课文先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与生长特点,然后写其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文章赞美树,实际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又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樟树的象征意义深刻。二、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4.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及其可贵精神,引申为宋庆龄高贵的人格品质。在"活动单"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通过对课文中"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等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4.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的内容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齐读)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描写了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这篇文章该如何解读?教师教什么,学生又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8.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品质。这是一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散文。作者明写樟树,暗喻宋庆龄的品格,表达对宋庆龄的缅怀之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一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文章。文本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朗读感悟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时空;另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感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师:下面,让我们怀着敬仰之情再次来到宋庆龄故居,去看一看那两棵樟树(出示图片)。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在你眼里,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学生一读就懂,那第一课时教什么才适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学什么更符合文体的言语特点?一、把脉学生起点,以学定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生字词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读、认知能力,对于字词在音、形、义等方面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和疑点。教师主观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香气、品质高洁之可贵,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以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体会其效果,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3.
A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4.初步感知课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和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四课。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出 ,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使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 ,加强同其它学科的联系与融合。要活跃学的形式 ,改变学的方法 ,调整学的结构。本课教学设计以“影子”为主线 ,让语文、音乐、美术和自然融为一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热情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围绕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2.感知光、物体与影子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海伦·凯勒》一课要引导学生透过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语言文字去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感受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学习作者紧扣中心精选题材的做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课前谈话1.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个人依靠大树,表示"休"息;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2.汉字所组成的词语也很有意思。比如:"聪明",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上用"耳"仔细听讲,用"眼"认真观察,用"口"大胆表达,用"心"思考,并且每"日"这样做,每"月"也能这样坚持做,那么,他就会慢慢地变得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能读准“揿电铃”“窈窕”等词语的读音,理解“堂皇”等词语的意思,会写“貌”等生字。2.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明白课文是围绕手指的“姿态、性格、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描写的。3.通过做批注、交流讨论等方法感受大拇指的算不上美、最肯吃苦、不讨巧,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感受大拇指默默付出、拼命干活的形象,并联想到生活中无私奉献的人。  相似文献   

18.
1 .出示画面 ,进入情境。2 .出示课题 ,认读“商场”。3.读准课题。1 .以小组形式认读商品包装上面的汉字。2 .展示生活识字。3.小结 ,出示句子 :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 ,请你们仔细看一下图 ,并告诉大家 ,这是什么地方 ?投影出示课题 :自选商场 (“商场”两字注音 )教师指示“商场” ,问 :谁认识这两个字 ?请你大声读给我们听。在指名读后 ,再让全班同学认读。在我们认识了“商场”两个生字后 ,谁能把课题读得既正确又响亮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商品包装材料拿出来 ,先在小组中把自己认识的字轮流读给小伙…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介:《司马光》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20课。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叙事性强,为学生展现出聪明、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形象,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识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学会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