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宝义 《天津教育》2023,(10):51-52
<正>利用手机借助Phyphox(手机物理工作坊)软件,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和自感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开展两个创新实验设计。该创新实验设计取材方便,实验效果明显,为没有DIS实验系统的中学提供了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一、探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的创新实验(一)教材实验方案呈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容器的电容》一节中,在“做一做”栏目中提供了“用DIS实验系统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的实验方案: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同的是,它的反应非常快,  相似文献   

2.
一般我们在做电容器充放电的演示实验时,在给大容量的电容器充电后使电容器正负极接触放电,放电过程中产生明亮的火花和一声巨响,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在引起学生一阵惊呼后,便认为已经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实验也随即收场了,很少再去考虑怎样把这个实验做得更好,怎样对这个实验再进行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容器充放电实验存在的接线难、现象不明显等问题,改进实验电路并利用激光切割技术自制电容器充放电实验演示仪。该演示仪的优点是:提高实验效率,拓展实验方式;借其可设计3个实验方案,能从可视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3个方面完善现有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4.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的基础元器件,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但是有关电容器的实验甚少,不利于学生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和性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设计了电容器性质的新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电容器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该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中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容器存储电荷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难以讲解,学生难于理解接受。笔者设计了一项综合实验——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将抽象的电容、电荷量、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现象与测量操作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并有益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是高中物理典型实验之一,实验中体现很多物理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电势差的测量)等等。教科书对这一实验中用静电计测量电容器电势差的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中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不变的原因等两个问题没有明确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往往讲解不透彻,分析不充分,给学生理解掌握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带来困难。“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本文通过对这一实验原理的分析,使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突破电容器的电容教学难点,利用日常用品制作成“电容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容器放电过程,定量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因素,通过创新实验器材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刚 《教学月刊》2007,(7):61-64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为高中物理电容器教学实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对引导学生建立电容器的形象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教学  相似文献   

9.
邬夏波 《物理教师》2010,31(5):39-39,42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1教材的第1章第8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现象和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电势差U的关系,这两个实验用传统的实验教具无法演示,其主要原因在于电容器的容量小,充放电时间太短,现象稍纵即逝,在指针式的演示电表中观察不到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实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一课教学中,电谐振实验的做法是用莱顿瓶和导线框组成“LC”振荡电路来演示的。但许多学校目前还不具备莱顿瓶,致使这个实验不能进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莱顿瓶在实验电路中起到电容器的作用。由于它要在上千伏电压下工作,所以不能用市售电容器来代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用自制的平行板电容器代替莱顿瓶,在演示实验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35面有一演示实验,用以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在各项操作中始终强调保持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不变,但未说明是如何保持不变的.据笔者推测这里的“不变”就是将平行板电容器充好电后与电源断开,如是这样,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真能保持不变吗?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说清楚,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2.
实验设计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分析、对比、筛选的思维创新过程,即知识提升为能力的过程,故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实验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案一旦确定之后,为确保实验目的的实现,就应设计出简捷、正确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图1),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略加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探究电容器充放电暂态过程实验中,利用基于STM32的数据采集器,捕捉瞬变的充放电现象并将其可视化,利用实时的图像帮助学生了解电容器工作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为运用比值法定义电容作铺垫.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32页"做一做"中有这样一个实验: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了解估算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实验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为此,笔结合新教材《钠》这一节课,尝试从方法的角度训练学生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注重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构建形成过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对电容器充放电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设计制作了一台把声、光、电集于一身的多功能的电容器充放电演示仪,通过多种信息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从而增加了实验演示的可见度、趣味性和科学性,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中物理课本都用平行板电容器和静电计组成的电路来探索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这是上好"电容器电容"这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同于①是静电实验具有电压高、电量少的特点,仪器的漏电不易克服;②是由于静电计指针较小,偏转角度小的情况下,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是放弃这个演示实验,而直接给出结论.笔者经过反复试验,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仪器漏电和可视性两大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实验意识——实验能力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实验探索是“脑手并用”的问题解决过程,其中脑的活动对探索具有定向作用;培养实验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形成实验意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关于实验意识形成的4项基本目标是:问题感的形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观察数据的整理和适当结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发光二极管对电容器充放电、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自感现象、互感现象以及电磁振荡等一系列电磁学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可明显地提高实验可见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信任度和理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