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 《教育导刊》2004,(11):51-52
以实践作为语教学的指导原则,是当前语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语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实践活动。俗语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离开了生活这个大舞台,仅靠教师的语言分析与讲解是学不好语的。《语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及本质特征 汉语文是迄今为止尚未建立真正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的一门最基础的年轻学科,要探讨这一问题还是得先从语文的内涵说起.什么是语文,或曰语言文字,或曰语言文章,或曰语言文学,或曰语言文化,或合其中之二者而言之,如此等等.对此叶老生前只好以命名之初所谓口语加"成篇之书面语"来界说,其实语文的真正含义并非完全如此.要弄懂语文二字,必须跳出前人为我们画定的圈子.根据实际情形来考察,我们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一基础学科.它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狭义,以下同),即"一语四文".其本质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何者居先不可一概而论:小学语文以语言文字的掌握为目的,工具性属于第一位的;中学阶段人文性重于工具性;大学时期人文性要占压倒的优势.当初叶老对语文的定义明显忽略了精神文化之类的人文因素,容易导致单一的工具本质论,影响了汉民族语文品质的提升,阻碍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作为历史认识过程中的一环,那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要改变小学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就必须在语教学中紧扣教材的语言因素,明确语言训练的目标,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真正落实语言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字教学或章教学,它是在教师引领下的一种学鉴赏活动。因此,它不仅是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有其特定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语教师的教学评判也是以教师授课的形象生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来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标准。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完全不能适应成人中专学生的特点。因为对于他们。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字学家、辞章学家.也不是培养学家或作家,而是培养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社会主义公民。根据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是大家公认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工具性学科,其学科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化载体”;嘴上说的是语言,笔下写的是章,无论说的语言还是写的章,无不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且又为生活服务,可见语来源于生活,其本质就是生活。因此可以说语义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这个工具自由地生活、可是,在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的教育思想驱使下,现行语教学被阉割厂,语被纯粹工具化.完整的教材似七宝楼台被拆成片断,学生被牵着鼻子在抽掉生活内核的语言躯壳中转圈子,反复进行纯技术性的机械的操练,闭塞了聪明、磨纯了灵气、消灭了兴趣.成为只会应答试题的机器。因此,要想摆脱语教学目前的困境,就必须打破语教学与世隔绝的禁锢,密切联系生活,使语教学真正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语课堂呢?我们以为,应该回到语的根本上,就像王尚先生说的“要紧紧抓住语的缰绳”,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因此热爱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秀 《现代语文》2006,(12):86-87
语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就是把章清晰地念出来。具体地说,朗读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章的理解,引起兆鸣,激起学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同时,朗读既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经常朗读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更重要的是,在朗读过程中要掌握语言规律,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联,作为中国学独有的一种用语言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学形式源远流长,在语教学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其作用有四:帮教师卒章显志,助学生抓住要领;引发思考的切点,透析章的标尺;只言片语解缘由,化繁为简寓其中;悠悠对联娓娓语,指点迷津惜光阴。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语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语基本功的训练应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应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要有优秀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明的素质。可见,语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即语基本功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语言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 ,它的基础性突出表现在对人的成开和发展的奠基作用上,而它的工具性则突出地表现在它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前提和必备功夫,怎样才算学好了这门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呢?我们认为,需要达到这样四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一是提高以理解语言字为标志的言语水平;三是提高以展示个性和人格特征为标声的人素质;四是提高伴随在理解和运用语言字过程中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语教学体系中,这些目标主要应依托阅读教学来实施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反复地操作可方可获得。语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获取语言能力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因此,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说就是以明确训练语能力为突破口,构建一个可操作的实用性强的语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语言材料的运用、语境的把握、词汇的掌握、语法修辞的讲解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获得愉悦、获得经验、获得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记得我上学时,语课的流程永远都是:分析课——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千篇一律,枯燥而乏味,从来没能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后来,随着从电视、网络上不断领略到一位住主持人流畅自如、睿智幽默的风采,我不禁被他们或激情澎湃、或妙趣横生、或情真意切的语言所感染,由衷地赞叹其恰到好处、奇妙高明。由此我想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我们的学生学好语,为什么不先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先爱上语呢?所以,我经过搜集,找了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语言品味精妙片段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棵老师说:“语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课首先要上出语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就告诉我们,真正的语课,应该踏踏实实地回归本,聚焦于语言字本身,凸现语课堂的本色,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内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语教学就其学科功能而言,语学界尚有诸多说法,但语言作为语教学的媒介功能这一点却是公认的。章熊先生指出:“准确地说,语课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语教学沉思录》),这就很明确地说明了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定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学欲达到美的境界,必然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优美的教学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它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因此,语教学的语言美,常常是一位语教师孜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以为,语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按语词的声音和符号,可分为“汉语、英语等等”;按历史,可分为“古代语、近代语、现代语、当代语和未来语”;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语和社会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各种语性质观的反思及语涵义的研究,在构建语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语是一门教育培养语言能力,感悟并汲取人类化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8.
如何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紧扣语特点,凸显语本真呢? 一、体现人,凸显语本真 语学科特有的人性是什么?那就是读书品味。通过语言字的美。感染撼动学生的心灵;通过章的情节、形象、情感。感染撼动学生的心灵;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使学生与课内容、故事、人物同悲喜共愤怒;通过读书感悟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通过读书爱读书,通过读书会读书。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学生充分感知圆明园建筑宏伟,是称于世的博物馆、艺术馆。产生自豪之情之时,把话锋一转:“可是,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的瑰宝,三天之内却化为了灰烬。  相似文献   

19.
“道统一”是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这里的“”,是指章的语言字以及一切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道”,是指通过语言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作的感情、倾向。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也要重“道”。积极主动地把德育纳入语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语教育思想,是指他充分利用语(语言、学、字)所特有的手段和风格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达到培养学生之目的、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生广收门徒,杏坛设教,开启了中国教育“学在四夷”之先河。尤其是他充分利用汉语所特有的手段和风格进行语教学,更显出其高超的语素养。本仅就他的语教育之意蕴、目标、手段和风格等方面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