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国家图书委员会最近宣布,将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建立英国第一座国家文学中心。建设经费将来自国家发行的彩票和捐助。据悉总经费为2300万英镑。 该中心将包括画廊、教育资料库、作家信息库、电子出版中心、作家活动室和书店等。图书将是该中心的核心部分,除了收藏各时期重要作品以便参观者了解英国文学史外,还举办一系列书展。与此同时,该中心还收集有关电影、音乐、电视、剧院、视觉艺术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等,以期使参观者了解文学的广义内涵。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为从外国文学中汲取思想营养来促进国民性的改造,他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在整顿出版工作后已成为热门话题。为此,本刊选编了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并发表肖莹同志的《外国文学出版工作的回顾与反思》作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一名杰出的外围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在他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共翻译介绍了近200多位作家的作品,总字数达300多万字,数量与他自己一生的全部著作大致相等,被称为我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5.
戈宝权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他对苏联文学的翻译可谓情有独钟,他翻译了数十位苏联作家、诗人的50余部著名文学作品,为中国读者和文学工作者深入了解苏联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读者对于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早期的经典名著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原本仅在文学爱好者中口耳相传的作家先后被引进到国内来。例如前两年的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2009年初的雷蒙德·卡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外国文学出版主要局限在苏联作品、外国进步作家作品以及少数外国古典文学名著这些领域。60年代初期, 为了内部研究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以不同出版社的名义,翻译出版过一些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作品(俗称“黄皮书”),但为数很少,而且仅限内部控制发行。到了“文革”开始,翻译文学作品,除了《南方来信》外几乎绝迹了。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以后,人们才认识到有必要以新的目光来审视外国文学的出版。1978年,针对当时书荒的情况,文化部出版局决定由各  相似文献   

9.
正如编者所言:这是一座桥梁.它引导你走向世界文学引导你带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千姿百态和迷离异彩,带着中国现代作家的泥土芳香和异域神韵,浑融于世界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寻找中国现代文学的方位和定点、根叶和花果.这是怎样的令人心旷神怡、大开眼界!突破孤立的、静止的、狭隘的封闭圈子,代之以开放的、交融的、全方位的探索眼光来审视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这无疑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可喜拓展. 作为一本现代文学的研究专著,编撰者开宗明义,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为选题标准,这就产生了本书的鲜明特色:充分而集中地从世界文学的全方位来把  相似文献   

10.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1.
漓江出版社出版法国文学有着较长的历史,当它还是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副牌时,就出版过法国古典文学名著《保尔和维吉妮》和《阿道尔夫》,还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这些名著的出版当时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80年代中期,漓江社正式挂牌后显示出勃勃生机,其时国内的外国文学出版也呈蓬勃上升之势;在法国20世纪文学的译介方面,许多文艺出版社都开始出了一些作品,但它们显得很零星很分散,选题也不够广泛、齐全。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深感外国文学出版工作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在系列化上下一些功夫,于是他提出了出版“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加快了传统出版业的变革,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外国文学作品也受到了移动阅读的影响,逐渐走上数字出版之路.文章从外国文学作品数字出版的生态语境、出版形态、版权保护等方面,阐释移动阅读对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的多元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广大读者最关心的还是何时能看到中文版的获奖作家的作品。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荣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使他在世界文坛顿时变得炙手可热。凯尔泰斯原本在中国默默无闻,从未被介绍过,这次也一下子成为外国文学界、出版界关注的对象,而中国出版业当然不会错过这一大商机。  相似文献   

14.
泰国华文文学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五四”运动影响的不断深入,华文文学逐渐发展。当时在泰国的华人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中国,他们并没有将自身融入泰国社会,而是更多地受到中国政治风云的影响。这一批作家以新文学为武器,在1925—1927年间,在华文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及散文,将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使新文学在泰国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15.
自华人进入美国开始,华人形象便被歪曲和丑化,形成种族刻板形象(racial stereotypes)符码.华人男性刻板形象被定格在两个极端:"黄祸"与"模范移民",或邪恶、狡猾或女性化.华人女性的"他者"形象同样极端化:"莲花"和"龙女",或狡诈、放荡、性乱交或必然的自我毁灭.美国华裔作家无论其对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认同程度如何,均表现出为打破白人读者长期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关于华人的刻板形象而"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反话语’的对抗性写作".  相似文献   

16.
成吉思汉,还是成吉思汗?黄鸿森新闻出版报1996年1月10日四版刊出一篇短文,题目是《日本作家陈舜臣与成吉思汉一族》。题中的“成吉思汉”没有写作通行的“成吉思汗”,我疑为另有一族。读到正文中的“为什么一个贫穷、落后,甚至尚未形成文字体系的游牧民族,竟...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作家写作家"这个专栏的策划与开办无疑是成功的。作家写作家过去也写有,那多是叙友情谈创作,有一发无一发的。而现在成规模成系统地介绍一个地方有成就的作家,一年推出一百几十位,且篇篇认真精萃,这不说在湖北,在全国都是首创。这是2012年湖北史学界的一件盛事。湖北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成绩斐然,人才辈出,在全国位列前排。湖北省作家协会与《湖北日报》共同推出的这一专栏,全面介绍湖北当代优秀作家与作品,让湖北人民了解这些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必将促进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事业历史久远,著作浩瀚,经历年代反复赓续至今。文章细致梳理1949年至1966年间我国从事外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历程,从专事机构筹备成立到翻译工作实施推进,从所翻译外国文学图书版本特点到区域划分,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十分重视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工作,其间翻译的外国文学译著,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进外国文学的积极心态,丰富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对新中国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冰心歌颂母爱、大自然、童真的隽永作品,对福建新时期作家创作群体的诗歌与散文作品,产生了深远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点文学作品只有走向市场被读者消费,被读者阅读后,才更有价值,而解决市场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出版的事,作家起效甚微,在作家与读者(作品被阅读)之间需要出版去构建桥梁,文学价值的实现需要文学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