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记忆     
丁东 《东方文化》2003,(4):87-95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永远是人类思考的中心问题。而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便是对历史的记忆。因此,当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弥漫的时候,讨论历史记忆本身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陆琳 《华夏文化》2001,(3):32-34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中国古代山水诗文同中国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有它的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韩巍 《华夏文化》2023,(4):57-64
<正>我与刘文瑞老师的交往是先见其文,再见其人,一见如故。会上碰面,私下热聊,其乐融融。多年前回西安参加学术交流,还专门去他家讨过一碗面吃。刘老师专长史学,涉足管理既是个人喜好也是他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的职责之所在。我从他那里知道了很多中国历史的典故、轶事,也时常听他谈及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最重要的是彼此对管理学界的诸多困扰和“解决之道”持有十分相近的看法。有机会为刘老师及合作者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论》(上下卷)  相似文献   

4.
张丽红 《世界文化》2014,(10):13-16
一些学者认为,在描写中国题材而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方作家中,第一是马可.波罗,第二便是赛珍珠。 赛珍珠(1892—1973),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美国作家。1932年以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皇室和贵族家庭的妇女,在婴儿出生后并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婴孩,而是雇请奶妈喂养.妇女只有在生育之后才会产生乳汁,要作奶妈就必须依赖当时的生理状况.奶妈现象牵涉到妇女的职业营生、社会流动、对母职角色的认定以及妇女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在受雇的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等方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城市作为两种不同属性的客观存在,在阶级社会始终相伴相生.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前,连绵不断的战争,不仅导致中国城市文明的历史积淀惨遭摧残,也使无数城市由盛及衰,甚至步入消亡之途.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让天下人知道了无量山.然而无量山对于临沧人来说,就好似古代神话寓言<愚公移山>中的太行山和王屋山.今天,祥临公路终于通车了,临沧人就要向无量山说再见了.我作为"半个临沧人".也无不为之感慨.……  相似文献   

8.
<正>约翰·C.凡·戴克(John C. Van Dyke,1856—1932)是美国自然作家之一,罗格斯大学第一位艺术史教授,以其《沙漠:自然现象的进一步研究》(the Desert:Further Studies in Natural Appearances, 1901)而闻名,该书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西南部沙漠的方式。美国西部作家富兰克林·沃克称赞凡·戴克是欣赏美国干旱风景的"领路人",认为他"第一个真正看到沙漠,并且写得最好"。  相似文献   

9.
经过明清易代变迁之后,四川各姓氏家族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立场和感情带进族谱编纂之中,并用以来表达其与当下的关系。由于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着人类的记忆,这就使得人们通过族谱来记述过去历史时,难免不掺杂一定的想象、附加成份,这就为今天解读历史记忆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至今仍在川、渝地区普遍流传的创伤性记忆、苦难性记忆、想象性记忆,蕴藏着诸多历史信息,值得治巴蜀史的学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君 《世界文化》2005,(7):18-20
他的眼睛瞪着,嘴巴张着,翅膀张开。这是我们想象中的天使。他的脸朝向过去,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的事件,他看到的却是一件大灾难,残骸不断堆积到残骸上,并且一直堆到他的脚跟前。天使想留下,唤起死,让残破的东西回复原状,然而一阵暴风自天堂吹来,他的翅膀感到巨大的暴力,天使再也合不上双翅。这场风暴不断将他推向他背后的未来,而他的前方成堆的瓦砾残骸则堆得如天高。  相似文献   

11.
<正>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的艺术杰作,也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北魏时期,国家力量强盛、百姓安宁,四方朝贡者不计其数。其第五位帝王拓跋濬在位时,命沙门统昙矅于平城(今山西大同)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这便是今天赫赫有名的“昙曜五窟”。之后,修建工程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历史上永恒的奇迹。如此艺术瑰宝,蕴含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以下,便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说。首先,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国家、宗教认同。云冈石窟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印(尼)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在医术、医药上的交流也很悠久。医学交流.历史悠久印尼医学界的著名专家亨宾·维加雅古苏玛博士和古苏曼托·塞迪约尼哥罗教授曾分别在(独立报)和(希望之光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的医术,尤其是针灸疗法早就传人印尼。他们介绍说,2000多年前中国黄帝所著的(内经),联系道教教义中的阴阳之说,(内经)正是针灸疗法的理论阐述,阴阳说则是针灸疗法的哲学基础。中、印(尼)在医药上的交流也有很长的历史。周南京曾将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开列的药名与(东西洋考)、(流涯胜览)等古…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世貌风情——中国古代人物画精品展”于2月1日~3月16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汇聚了两馆收藏的唐代至清代人物画精品60余件。展览以人物画的题材内容为视角,从“盛世繁华”、“释道仙界”、“文士雅韵”、“诗赋幻化”4个专题构建展览体系。通过这4个专题版块,展示古代人物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宗教信仰、道德信念、思想情趣等,突出人物画的社会文化含义。展品有唐孙位“高逸图卷”、五代“闸口盘车图卷”、北宋“洛神赋图卷”、元代赵孟烦“红衣西域僧图卷”等,  相似文献   

14.
15.
“有声电影的来源,不能不崇拜中国影戏为开山祖”。这句话出自于浑司楼的《人们的剧场》一书,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影戏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从古到今,不少人都把李少翁为汉武帝召李夫人魂的事,看作是中国影戏的渊源,其实还可以追溯得更早。战国时期,《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兵书毛元佑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谈兵论战的兵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兵书是战争实践的产物。在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曾发生了无数次规模不一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他们在总结...  相似文献   

17.
风度翩翩的西班牙斗牛士,以其灵巧、机智、勇敢和险象迭生的场面,使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斗牛活动扬名于世.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古代中国人的斗虎呢?可以想像,斗虎的惊险决不亚于斗牛,搏斗的技艺也可能积累了不少.可惜由于斗虎习俗的长期失传,致使这一东方奇观连中国人自己也几乎没有人知道了.子.尽心下》也有一则“再作冯妇”的故事:晋国人冯妇,善于搏击猛虎,后来成为善良之士.一次他驱车到野外,看到一群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停在一个角落里,没有人敢上前碰它.冯妇高挽衣袖,走下车来,众人高兴得欢呼起来.有知识有教养的士大夫却笑话冯妇旧瘾复发.孟子的评价真是奇怪得很,自己没本事打虎,别人有这种本事,而且“众皆悦之”,这有什么值得“士者”之流笑话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屏风一、屏风的起源《物原》说:“禹作屏。”此说虽早,但无据可证。《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此说虽有根据,但还有比其更早的记载。《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从人类揖别野蛮蒙昧步入文明之时起,化妆便以独特的装饰美化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时,人类就已经懂得用色彩装扮自己的肌肤。举凡古今名目冗多、种类繁缛的各式化妆品,无一不是人们对美孜...  相似文献   

20.
门神,指护门之神,是我国民间信仰的神祗之一。在我国,门神信仰源远流长,自周代起就有了“祀门”的记载。千百年来,门神威风凛凛地立于千家万户的大门之上,接受着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的祭祀与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