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允亮 《寻根》2006,(3):34-38
徐复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成就卓著的学者,其著作《两汉思想史》、《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等都是在中国学术界享誉已久的著作.徐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由衷的热爱,他自己也有一种勇猛无畏的性格和作风,这种性格和作风既是徐先生为人处世上的特点,也体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魅力,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上彰显出来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先生于1939年9月底赴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1941年6月离开成都,赴重庆工作。在成都近两年时间里,工作之余游览了郫县的望帝丛帝陵、温江的鱼凫城、双流的蚕丛祠和瞿上乡,并留意当地文献,很想对古蜀国的传说作一番整理。一经下手,便感到弄清古蜀国与中原的关系是关键的问题。先后写出《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秦汉时代的四川》、《〈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所记蜀国事》等文。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将以上三篇集合成册出版,书名为《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收入《巴蜀史研究丛书》。先生本着求真的治史态度,批…  相似文献   

3.
巴蜀道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巴蜀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由此地而传播全国,传承近两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然而长期以来因基础研究薄弱,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的四川道教史著问世。有鉴于此,四川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龙显昭、黄海德、蔡东洲、杨超、查中林诸先生于1994年起致力于巴蜀道教碑文研究,并获准为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汇聚而成的《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新近问世了。笔者因某种关系,得以先睹,故不揣浅陋,简为评介。《巴蜀道教碑文集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邓少琴先生是我国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毕生述甚丰。对学术的贡献甚大。巴蜀书社于2001年出版了他的论选集《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收集了邓先生的主要学术论,大体分为四个部份,即巴蜀古代史、考古与物、民族史志和近现代史。由于其研究重点在西南的民族和史地方面,故集以此命名。  相似文献   

5.
羌文化──中华文化的又一根编者按:已故著名老一辈史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徐中舒、蒙文通、顾颉刚、任乃强、冯汉骥、胡鉴民、邓少琴、邓子琴、缪钺等先生,对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具有精深独到研究。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方针,特将诸先生的有关论述加以摘...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有些问题上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文化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巴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及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方面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化图典》和《四川50年图集》首发式,于1999年9月27日在成都蜀兰大酒店隆重举行。这是四川、重庆两地1亿1千万巴蜀儿女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在此,我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四川省老领导、编委会名誉主任杨超、杨析综到会。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席义方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两图集的出版发行。编委会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院长刘茂才教授作了工作报告,重庆社科院院长俞荣根教授宣读了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久明的书面发言。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打电话表示热烈祝贺。巴蜀文化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缅怀先师的道德文章,春风化雨教书育人的辉煌业绩,倍受教益。小子不才,学习考古学,涉猎巴蜀文化,难窥其一斑,但作为纪念先师的心香,表达真诚的情意,不揣浅陋,谨述所闻,愿与诸师友共切磋。1979年4月,中国...  相似文献   

9.
龙晦 ,1 92 4年 7月生 ,四川岳池人。 1 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 ,1 95 0年入西南革大学习 ,1 95 1年在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任教。 1 981年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1 987年为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文学语言研究会理事 ,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 ,巴蜀史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大足石刻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汉语、宗教与考古研究。主要论著有 :《卜天寿论语写本后的诗词杂录研究和校释》、《卜天寿论语写本与敦煌方音》、《韵学集成与中国雅音》、《论中原雅音的发现及其评价》、《三星堆出土铜像考释》、《…  相似文献   

10.
陈登原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版有《天一阁藏书考》《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土地制度》《中国田制丛考》《中国文化史》《中国田赋史》等学术论著,在学术界久负盛名.1950年,他应著名史学家、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的邀请,到西北大学任教,工作至1964年退休.当时的西北大学虽是教育部直属的十四所重点大...  相似文献   

11.
学理意义上古史三重证法的提出者,现代学术史文献中不甚明了。有关资料表明,徐中舒先生是古史三重证的最早提出者,徐先生及其弟子唐嘉弘先生是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积极实践者。现代文化人类学的蓬勃发展则不断为古史三重证的现代新史学方法论提供崭新的素材,补充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再论黄帝与巴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黄帝与巴蜀谭洛非,段渝在《论黄帝与巴蜀》①中,我们提出:地处西南的巴蜀文化,是一支与黄帝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复合型文化;无论中原文献还是巴蜀文献所传黄帝与巴蜀的关系,其基本成分无可怀疑,并非战国秦汉间人士伪造;近年考古新发现也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  相似文献   

13.
李懿 《中华文化论坛》2015,(2):73-80,192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早年受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王国维,从此走上古文字学研究之路,60余年辛勤致力于此,取得卓越成绩。徐中舒理性地评价《说文解字》及其注著的得失,在"破许疑段"问题上提出大胆的看法,诠解和纰缪传统"六书说"的概念和来源。他主张在客观历史语境下动态考查古文字的形、音、义,同时视古文字为史料来补正和考索古史,借助古文字探索古代社会的真相。此试就徐中舒古文字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与学术实践进行归纳和评介,突出其探究古文字的理路、特色及成就。  相似文献   

14.
徐中舒先生,我国著名的古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初一出生,1991年1月9日病逝,享年94岁。 先生长于安徽省怀宁县,怀宁即今安庆市,安庆自古人杰地灵,其地处长江中下游,有明代隆庆四年(1570)所建振风塔为标志,登塔眺望,巍巍龙山,浩浩长江以及全市景色,一览无遗。五四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亦同为怀宁人士,两家日后入川寓居江津,尚有往来,(参见徐亮工,《徐中舒先生生平编年(未定稿)》“1938年”条,刊《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也算是一段佳话。 先…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16日,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召开了《巴蜀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一贯支持巴蜀文化研究的四川省老领导杨超和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学勤教授给会议发来了热情洋溢的  相似文献   

16.
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王、梁等人为一代学界钜子,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先生承其学风,学路宽广,在先秦史、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四川地方史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思想是一种学术态度和学术思想,像血液一样流贯于他的全部著述之中。这种学者的执着使他的历史研究事实上与文化史相重合。《元白诗笺证稿》等直接关涉文学创作的以诗文证史的著作姑且不论,即使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那样的纯史学著作,寅恪先生也是选取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加以立说。1951年撰写《论韩愈》,开宗明义即提出,他的文章是要确定“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  相似文献   

18.
张波 《华夏文化》2001,(4):31-33
192 9年四川广汉中兴乡月亮湾农民最早发现三星堆文化遗存 ,此后进行多次发掘 ,其中 1 986年的发掘收获颇大。在这次发掘中 ,考古工作者在两个祭祀坑中发现了上千件青铜器、玉石器、金器 ,特别是数百件价值极大的人像和动植物雕像。这些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两个坑的青铜器、金器和玉石器在我国同时期文物中尚属首次发现。它们不仅在巴蜀文化和四川地方史研究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且填补了中国先秦史、中国考古学、中国青铜文化以及中国冶金史、工艺史、美术史上的重大空白 ,对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研究古蜀国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科技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物质化和世俗化的新型消费文化兴起,我们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走向了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本文以明代许仲琳编《封神演义》中塑造的哪吒故事为原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有代表性的哪吒动画与原型的对比和分析,考察不同审美诉求下哪吒改编与传播的关系,进而窥探泛审美语境下,中国动画对中国神话素材现代性开采的显性形态和隐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唐弢(1913—1992)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原名唐端毅,笔名风子、晦庵等。早年参加进步文化运动,曾参与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校,又编辑过多种文学刊物。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向学术研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当作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唐弢还是一位藏书家,1992年他将收藏的新文学图书悉数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地说:“有了唐弢先生的藏书,就有了现代文学馆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