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被作为社会文化隐喻的载体使用,这一点在晚清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晚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主要通过三种叙述视角表现出来:医生的角度、患者的角度、他者的角度。不论是哪一种角度叙述,疾病都是古老中国病体的隐喻,鲜明地表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文化病状的独立思考。疾病隐喻使晚清小说表现出不同于古代小说的鲜明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可以被作为中国小说之现代性的构成因素,表明中国小说已经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西学”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赋予它以不同的涵义,但所有理解中最基本也是共同的一点是:西学指来自西方的文化体系。从历史来看,西学东来和东学西去与基督教的传人有莫大的关系,但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它们的传入对中国形成的影响都不及晚清19世纪的基督新教。新教传教士们在中国创办刊物,印刷书籍,兴办学堂,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中国,部分传教士还直接参与政治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3.
早在明代末年,著名学者李之藻就翻译过西方逻辑学著作《名理探》。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此书尚未在学术界产生太大影响,西方逻辑学没有在中国真正扎根。直到清末,严复在学习和研究西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西方逻辑学的奥秘,并由此倾注很大精力与时间加以翻译和介绍,从而在晚清学术界掀起一股提倡逻辑学科学方法的热潮。  相似文献   

4.
唐代以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近代以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窗口,如晚清、民国期间大量的留日学生与旅日文人,如“封建”等词汇正是经日本翻译而传入中国。今天,当我们重新思考、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涵义,展开往昔这一辉煌灿烂的文化篇章之时,更加促使我们反思中日文化交流中放送者与接受者这一身份的置换之缘由。因此,对日本五山文学这一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的研究,也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主动请缨出使日本的清政府首批外交官,黄遵宪试图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中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与根据,努力将"西学"整合为"中学"的一部分。经过黄遵宪的这番解读,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不过是中华文明衍生出的旁流支系而已,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龃龉被人为抹平,其良苦用心在于努力将"取法泰西"控制在"用"的层面以维系中华文明在"体"的根本层面不受西学侵蚀。基于这一普遍逻辑,晚清中国知识人固然严重曲解了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本质,但也正是借助这一貌似牵强附会的"以中释西",抚平了他们因不得不师法西夷、东夷而产生的极度焦虑与屈辱感,为晚清朝野上下最终达成"取法泰西"的共识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从自身文化传统内部发掘维新变法的思想动力,又是对愈演愈烈的西学东渐之风强有力的纠偏与平衡,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任珺 《东方文化》2002,(5):81-85
化间的冲突产生于化相遇之时,化间的调和是化生存之策略。西学伴随着基督教,在晚清社会中掀起了历史性的震动。其影响不仅仅于学术界.而且渗透到政治、教育和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基督教传人中国,并不是从清代才开始,只不过明清以前,它的影响力极小。明代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  相似文献   

7.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8.
1890年,益智书会在第三次传教士大会上改组为中国教育会。中国教育会除继续从事编辑教科书和整理科学术语的工作外,还密切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为确立在中国教育界的"指导"地位,中国教育会成员从各种角度对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批判,并引进了西方的公共考试制度,希望达到改良教育考试制度的目的。此外,中国教育会成员还积极介入晚清教育改革的风潮中,试图以自己的言论来影响晚清教育变革的走向。不过,中国教育会的教育活动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仍对晚清的教育文化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长达五千余年,其连续性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不断地与外来文化交融,焕发出新的活力。漫谈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盛唐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它就是儒学(包括道学)与佛学交融的结果。鸦片战争战败,中国被迫打开大门,此后西学大量...  相似文献   

10.
雷锦 《华夏文化》2011,(4):62-64
1905年初,清末第一个以保存国学作为主要宗旨的知识、学术团体——“国学保存会”在上海成立。同年2月23日,《国粹学报》创刊,一批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他们具有政治文化使命感,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深谙古代典籍,对西学又有所接触,著书立说,风行海内外,形成了轰动一时的“晚清国粹派”。  相似文献   

11.
唐卫 《寻根》2014,(4):35-39
<正>18世纪法国流行洛可可美学,有种说法认为这是全面学习中国风格后的产物。然而,通过对瓷器在西方传播历史的考察和对于文史专家、翻译家杨宪益文章的考证,集中于中国青瓷为例及对西洋名称Celadon词源的考证,得知中国文化对法国洛可可美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2.
羿神话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在前秦典籍中,羿形象呈现截然相反的两种形态,一个是射日除害的远古英雄,一个是荒淫残暴的有穷国君.然而到了汉代人手中,对羿的英雄性格给予极度彰显,对羿的低劣品质却极力回护,这种选择与取舍所映射出来的,正是汉代人积极、浪漫、宏阔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的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在近代中国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等等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简单地把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归结为某一类型是不符合历史的,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在晚清时期都已经出现,只是由于时代的需要,种族民族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8月22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许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的两位同窗好友,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先生到场祝贺。  相似文献   

15.
明未期间,在西学东渐、东西二个异质文化发生碰撞时,在朝中曾形成一个积极翻译引进西洋科学著作和技术的官僚群体,从而触发中国科学进入一个重要转换期。技术高官李之藻就是其中一个积极受容西学、并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本文分前後两篇。前篇论述了李之藻的东西文化背景和西学受容的学问性格,对李氏思想深层存在的中华文化主义和逐渐形成的非儒非耶的文化特徵、源流做了初步探讨。後篇考察了李氏早期师徒利玛宝译著的《浑盖通宪图说》的学术意义以及他对西洋天文学的有用性、中国传统天文学欠缺点的认识,并对李氏当时天体观测记录做了数值性的定性分析,以检证通宪平仪的测量精度和李氏的观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章立  章海君 《寻根》2007,(2):56-59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出中华姓氏的血缘文化、聚族文化、伦理观念、祖宗崇拜、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各个方面,以它的载体—祠堂建筑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以浙江中部几处现存的祠堂为对象,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2008年全国研究生“国学与西学”暑期学校于7月15-8月6日在西北大学举办,著名思想史专家张岂之先生担任校长.邀请在国学与西学方面有深远影响的国内外专家担任主讲教授。专家们就国学要义、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西学要义等问题举行了多场前沿学术报告,介绍国学与西学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晚清时期,由于持续战乱,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焚烧大量儒家经典,使得传统出版业和藏书业遭到极大破坏,传统文化事业受到剧烈冲击,对晚清政府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清廷亟需恢复封建文化秩序,加强思想控制,重树统治权威。因此,各地督抚纷纷奏请设置书局刊刻书籍,振兴地方文教事业,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同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积极主张"中体西用",并努力使这一主张在出版上得以体现。在此背景下,同治三年(18  相似文献   

19.
周振鹤 《寻根》2002,(2):34-35
严复是晚清民初的翻译大家,自从他提出“信、达、雅”三原则以来,学者无不日行景从,认为这三个原则的确是翻译的最高境界。虽然疑者自疑,但信者仍信。疑者以为三原则之间有时不免要发生冲突,照顾了信,则达就有问题,要追求雅,有时就要舍弃信。  相似文献   

20.
一部研究晚清学术思潮的专著──介绍《晚清国粹派》胡绳武二十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出现过一股国粹主义思潮。它是参加到革命行列中来的一些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知识分子,不满於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欧化主义,并鉴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病弊生,力图从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