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愿、自主进行的,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自主开放、给教师赋权增能,扩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凸显了教师教育智慧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教育智慧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关反思性实践、行动研究和发展性评价等工作,都应该注意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制定了本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办学特色;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过程,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国家课程的总体框架内对学校所有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又包括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设计开发的课程。按照行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实施及其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需要我们的开发者及实施者充分利用本校集体的优势,设计一套符合自己学生的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校本课程服务本校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车站小学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师生特点,广泛征求家长、学生意见而确定的。充分利用本校现有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课程评价客观到位。鼓励教师拓展或延伸、或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自行试验、允许失败、侧重调整,使校本课程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是学校针对本校的教育理念制定出适用于本校实际情况和条件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于国家课程不适用于本校实际情况,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开发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本质上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幼小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终身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幼小衔接校本进行创新和开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伟 《学周刊C版》2014,(11):130-131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实施及其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需要我们的开发者及实施者充分利用本校集体的优势,设计一套符合自己学生的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校本课程服务本校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走进了中学课堂。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成立研究机构和制度,把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强调过程目标和生活真实的彰显,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真正拥有参与权。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是对政治课程方案、政治教学实施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评定。其体系设计上应包括委员会的成立、育人目标的确立、定期进行师资培训、课程方案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金淮 《考试周刊》2013,(54):128-128
对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内涵、价值取向、教学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及评价进行分析研究,依据本校特色,结合本校实际开设校本课程,既顺应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潮流,开发了学生喜欢的体育校本课程,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验角度对小学周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选择及实施评价等进行了探讨,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提高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大幅度优化了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0.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是为了提升本校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素质,以本校的研究力量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研究方式主要有教学反思、教学叙事、问题研究、合作研究等四种方式。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需强化校长的课程领导、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向上的评价导向和研究型的学校文化等方面,才能真正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1.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问题.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从而更好地避免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纪君 《教师》2012,(4):33-33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是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应重视职业学校办学的专业特点,这是无须争辩的。需要我们探索的是,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既要有专业特色,又要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性。所以,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分析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在学校所产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始进入我们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学校和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所处的水平和应达到的课程目标出发,根据本校的体育资源,结合学生的体育需求,对《课程标准》所提供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体育课程方案,并加以执行和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佑文 《新疆教育》2012,(12):14-14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在教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三个维度:维度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不是让教师编教材,而是基于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而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过程。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  相似文献   

20.
答:原则上校本课程不提倡编写教材。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学生需求,联系所在区域特点和教师资源等情况,由本校教师为主体开发的课程。开设校本课程需要有丰富的资源,资源包括社会资源、人才资源(本校的学生、教师、家长都是资源)、学校实习基地、音像资源等,也包括活页卡片、挂图、投影、幻灯、文字资料等,但不是教材。教研室在帮助学校开发、建设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