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希特的大学教育思想建立在其人学的基础之上。费希特认为,人的使命是不断地努力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大学之功用正是服务于人的使命的实现。为了保证大学充分发挥这一功能,费希特强调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根本制度。总体观之,费希特的大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大学与人的关系、纠正大学的伦理功能偏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费希特的大学教育思想建立在其人学的基础之上。费希特认为,人的使命是不断地努力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大学之功用正是服务于人的使命的实现。为了保证大学充分发挥这一功能,费希特强调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根本制度。总体观之,费希特的大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大学与人的关系、纠正大学的伦理功能偏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中关于"学者"和"学者使命"思想的认识和分析,探讨教育学者在促进教育学学科发展、推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三个层面上的具体使命。  相似文献   

4.
张琳琳 《教育探索》2012,(1):157-159
费希特关于学者和学者使命的思想精辟、深刻,对当代教育学者的启示,一是教育学者应提高科研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促进教育学学科发展;二是教育学者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推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是教育学者应保持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水平.  相似文献   

5.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时期著名哲学家,他的学者使命思想,不仅具有哲学上的意义,还蕴含着深刘的教育价值。本文论述了学者内涵、学者使命和我国大学教师学者使命。启迪大学教师应如何不断推进自己的学科前进,培育济世良才,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6.
在费希特看来,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具体来说是学者。为此,大学是学者的共同体。作为学者共同体的大学,势必取代上帝的地位,成为世界的创造者。所以,评价大学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取决于大学教师是否以理性引导求学者成为创造的主体。因此,在创造理性规定下,大学教师是学者,他明晓自己的使命,并实践自己的使命——去培养明晓自己使命并根据使命去行动的人。为达到这个目标,大学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都以培养出创造者为己任。  相似文献   

7.
大学学者的使命与学术责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者是从事知识与思想的创造性探索的人,担当着社会的道德规范、意义模式、生活方式等等的建构与阐释的使命,解释着人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理想以及人际交往的规则。大学学者主要是指大学教师中那些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创造性是大学学者的根本特性。大学学者除了实现学术目标外,还负有历史使命、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21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里阐述了学者的三项使命:一、人的最终目标是"至善",学者要忠于自己的信仰;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意识,学者要养成科学的理性;三、学者是特殊的社会阶层的成员,他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正面临时代的考验.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国学者应当肩负自己的使命,做有信仰、有理性、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9.
异化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费希特、黑格尔、费原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都有独特的见解,尤其马克思从政治、经济方面出发批判异化。到了20世纪,社会发生根本变化,异化问题出现新情况,即科技“沙文主义”。这种异化具体体现在人的数字化,人原子化,人的单向度化等。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国教育学者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命"意味着职责、任务和责任,它是人或组织存在的目的、方向与责任,代表着人或组织事业的价值取向与定位,规定着人或者组织存在的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学者的使命是教育学者职业生活信念的体现和表达,教育学者对其使命的透彻意识直接关涉着其学术思考的品质及其价值的发挥.在当前,中国教育学者应肩负起推进中国本土原创教育理论的建构、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以及传播教育理论从而提升社会的教育智识等三重使命.要完成这些使命,中国教育学者必须保持和恪守"学者"的品格、良知与天职,扎根中国鲜活的教育实践,在守护自身立场的基础上与国外学术话语和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尽力将自己转变为公共知识分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社会的良心,在面对当今社会人们"良知的遮蔽"时,学校道德教育要履行促进学生体认良知的社会使命。但是,学校道德教育在践履其社会使命的过程中却陷入了困境,其出路在于要充分把握其对"良知遮蔽"的意义,直击和破解"良知的遮蔽"。而"性善论"视角下对"良知"的充分理解,则更加有助于学校道德教育社会使命的践履。  相似文献   

12.
“让人成为更完整的人”是对“为什么要当大学教师”的最佳回答.作为大学教师使命的这一最佳答案,它意味着要通过大学教师“教授知识并赋予学生知识理智、启蒙学生并引导学生获得德性、教导学生热爱生活并成为深入生活的人、塑造学生人格让学生成为有公民人格的人、影响学生并通过学生影响未来”五个方面的具体使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育、文化和学术组织,大学的发展受使命驱动.在使命驱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理想起着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作用.受经济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影响,大学的理想逐渐式微,现代社会日益强调大学的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其长远的使命.长远来看,若放弃或弱化对人的卓越和真理的追求,大学作为专业组织将趋向于"单向度",这既不利于大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在世俗化和物质主义的大潮中,重申大学实现人的卓越和追求真理的理想,有利于其永续发展和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教师的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高校教师放弃了其应承担的神圣使命,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费希特提出,学者除应承担普通人的使命外,还应承担3项主要使命:一是献身科学知识的追求;二是传承科学文化;三是提升社会道德。我国高校教师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的教授无疑包含在他所说的学者之内。他的思想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高校教师的责任,为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探讨大学使命的重要意义为逻辑起点,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大学使命的内核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大学肩负着创造并传播人类文明的重大使命,我们需要把握个性发展和人性发展的统一、当前社会服务和长远社会服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让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最明智的选择.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教育不是学校的特权,它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序曲,而终身教育的有效推行需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作为前提.学校教育的使命是关注人的发展,目的是培养完整而具体的人,重心应从知识转移到综合素养之上.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高等教育应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现代化人为基本抓手。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育又有了创造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是时代赋予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清晰的发展轨迹和逻辑理路,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内在的逻辑和一脉相承性。理论渊源同构,政治立场一致,依靠力量一致,价值取向一致,实现目标一致,实现途径同向同行。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有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忘初心,守护初心、坚守初心、滋养初心。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克拉克·克尔总结了历史上高等教育使命存在的四种类型,指出了大学使命的一元化和多元化,重新审视了大学人才培养使命。本文通过对其思想的解读,提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要培养出让学生自己、大学和社会都能满意的人才;要在与时俱进中面向未来,在多元化使命中实现中国梦等教育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