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及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与他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改革中,他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科学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详细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工具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人文性"则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的把握上,及先生始终坚持文道统一,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并围绕各自关注的焦点提出相应的表征与演化方式,最终趋向是使语文教学的"两极"走向融合、统一.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成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导向.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基本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关注文本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利用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关注人本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将语文从单一的工具性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双层性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学赋予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也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肩负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既然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必须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来开展教学活动,片面强调任一方面都是不对的,甚至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然而,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大多依然停留在知识传授、机械记忆的层面上,学生日趋严重的人格缺失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是教育的普遍问题,而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严重偏废也难辞其咎。中学教育对于学生意志品质、性格志趣、人生观等人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相对于工具性,语文教学更应强调它的人文性。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由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走向偏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弱化了工具性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过分强调文本价值观的深入感悟理解,有的课甚至变成了"思品课"。这样的课堂严重地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民族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精神面貌等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应在反思传统、审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即开展人文性教育,将人文性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把课改落到实处。然而当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层面上仍然停留在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工具性上,人文性严重缺失,语文教育呈单足前进的畸形趋势。其后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厌学,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也被严重束缚。本文就如何才能尽快的从单纯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人文教育,使我们的语文教育真正地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语文能力"目标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纯粹的工具性能的层面,语文能力内在地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统一,首先应该在"能力"目标上达到统一.对"语文能力"目标的具体内涵加以重新审视,探讨其中工具与人文的交融与渗透,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尹子彬 《现代语文》2005,(1):103-10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这样阐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种阐述和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更加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是比原来的大纲多了一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的制订者认为这样的阐述,"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似乎终于找到了多年来为之争论问题的定论,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找到了归宿.大有今后不要再对此问题拿出来争论之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的"话语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语文属性的讨论中 ,出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性”的争论。语文是一种以话语为教学对象的教育媒介。它通过一些话语形态的范例 ,在展示话语的最基本的构成规律和存在方式的同时 ,显现出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规范。其功能和目的在于 ,使受教者在掌握基本的话语能力的同时 ,获得人之为人的最初领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人文性"(文化性)作为语文学科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培养"人文性"的前提条件;广泛自主的阅读实践是培养"人文性"的基本途径;平等的师生观是培养"人文性"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文化"一词,在讨论语文和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的时候,"课程标准"有着非常明确贩的文化视野,它是在文化这个宏观的层面上认识语文和语文课程的.以往关于语文课程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这种论争发生在语文课程的内部,事实上,工具性也好,人文性也好,很难以一方否定另一方.<语文课程标准>跳出语文看语文,把语文作为一个整体置放于文化的语境中,从文化这个更高的层面上看,工具性与人文性都是语文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融合,统一实现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无法截然地分割开来,这样,"课程标准"实际上解消了那个没有结果的论争.语文教师要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和实践"课程标准",应该有非常自觉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一是"新"的定位.新大纲在导言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不仅准确地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第一次给语文学科的特点作了定位,而且合理地解决了历时多年的论争,很容易为语文同仁们所接受.简言之,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接受性,且做到了二者的统一.1.从语文角度来看,当以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因为人文性不只语文所独有,政史地皆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特殊属性不仅表现在对其语言、文学、文化三位一体特性的强调,也表现在对语文由传统的工具性特性扩展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嬗变过程。文章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科学定位意味着:第一,汉语是我们的民族语言,足以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骄傲、去自豪、去传承发展;第二,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糅合的、融合的,而不是简单的人文性+工具性,在人文熏陶的同时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才是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人文教育,不断促进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一直以来过于强调其工具性,过分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外语教的人文性.外语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更重要的是外语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外语的本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强,对其加强人文教育易产生深远影响;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外语教学进行人文教育,有其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小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同时加强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塑造完整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