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性是讨论现代政府基本属性和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公共住房供给中,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存在诸多公共性流失的现象,本文便基于这些现象的阐速,并通过原因分析,提出回归政府在公共住房供应中公共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而公共性是政府的最重要形式特征。社会主义政府的公共性集中体现在政府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努力构建稳定与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对我国当前政府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就是必须把我国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建设成为"责任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建设成为"法治型政府",推进我国政府的民主化建设三方面重塑我国政府的公共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在这种批判性继承中显示出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明确区分是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共同基础;两者都属于自由主义批判的共同模式.通过对近代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双重超越.研究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特别是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征的科学体系。以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准则。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建立在此价值观基础上的公共性内涵,通过政府公共性危机阐述了公共性缺失的危害,除了公共人的培育就是要引导个体在个体性合理呈现的基础上,关注公共利益,实现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让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一书2008年3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代世界,人们的公共活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诸如公平贸易、基本人权、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政府失灵等公共性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共性已  相似文献   

8.
试析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民主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生活,参与其中的多元要素都力图通过民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高校教学评估中,国家为公共性而民主,各类社会团体为所代表的利益而民主,高等学校为自由平等而民主。民主取向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评估活动所须奉行的基本原则和内在价值准则,应当体现在政府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指向儿童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和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平权、保护、发展、世俗是其基本内涵。国家通过现代学校教育对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利益负责,对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最高利益负责。教育的公共性体现在学校教育中便是平权性、发展性以及保护性。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后继有人"的事业,而"百年树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公共教育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迅速转型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和利益矛盾凸现,基层群体性事件多发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因此,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变化社会"的时代主题。基层政府该持何种价值观,这是关系社会治理创新走向及其成败的基础性问题。应该从"公共性"、"服务性"、"开放性"、"包容性"和"规范性"等五个方面着手,重塑基层政府价值观,形成合理的价值观结构,以此来引导政府行政和治理方式与方法的转变,从而有效回应公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自我"在确证、实现自己中所体现出的为他属性,在我们看来,可以称之为人的公共性.对于人的公共性及其实现,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说古代的公共性是"自我"缺失、遮蔽的抽象的公共性,那么近代公共性就是"自我"越位和错位的负的公共性.现代公共性虽然实现了某种转型,但由于其所导致的相对主义后果,不仅有人发出主体性黄昏的哀叹,而且有入主张主体"死"了,甚至有人主张人都"死"了;因而不免给人造成又回到了缺失自我的古代公共性之嫌.20世纪以来,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来弥补和纠正由于个人原子化、自我错位、越位所造成的负公共性或公共性缺失除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外,反而引发了政府自身的公共性的危机.因此,就人的公共性及其实现进行探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公共性主要是阐释教育整体面对社会每一个公民、公共财政经费以及公共资源的使用,影响社会中成员共同的必要利益,将教育共同消费和利用的可能性开放给全体公民,其结果为全体社会公民得以共享的性质。张茂聪教授最近出版的《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一书,着重从制约教育公共性核心内容的教育财政、教育资源、公共教育环境等核心要素,探讨了如何建立教育公共性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明确政府职责,厘清政策和制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现实生活包括公共活动领域和私人活动领域两个方面.公共活动领域问题的实质就是公共性问题,公共性理念就是关于公共性问题的理论范式.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通过政府改革来解决公共性问题或危机为标志的公共性理念的当代转向,为当代政治哲学、公共哲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属性趋强的准公共产品 社会产品根据其基本特性分为三类,即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其中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由于其受众的普遍性和受益的公共性,应纳入政府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对不同类别的社会产品依据其公共性程度分别承担不同的保障与发展职责。教育整体而言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满足...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公共性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与企业的主体关系。依据非排他性由强到弱的程度,可以将农业技术分为三类:纯公共性农业技术、半公共性农业技术、专有性农业技术。根据农业技术非排他性或者公共性的强弱程度来判断政府和企业的介入程度,为不同领域的农业技术研发确定不同的研发主体,理清在农业技术研发活动中的政府和企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是政府的本原属性,也是政府制度设计彰显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政治伦理的合法性依据。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以公共性的实现作为度量的价值坐标。实现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等政府公共性,防止政府公共性的迷失,必须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政治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市场经济与政府公共性的实现两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特征,它是由政府这样的公共机构对社会问题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手段,是指公共政策总要体现最广大民众的意愿和代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以及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公共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性已成为政策的主要特征。在我国,政府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体现出公共性的特点,这是政府职能转变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以下内容: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以2003年我国抗击“非典”为例,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性,是确保这场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实现政策的公共性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提供公共教育、传承公共知识,已经从私人场所转变成为一个公共机构。大学行政部门公共性弱化,科层管理异化为行政力量的过于强势,其本质是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可以引起大学公共性基于现实问题和公共性的要求,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是要提升大学管理公共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公共利益、民主管理、多方参与的治理理念指导下,从政府管理和大学内部治理两个层面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提供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模式包括培育专业教育中介机构、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发挥数据和信息服务作用、进行教育问责等;大学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则要从校长职业顶层设计起步,加强"校长"岗位的制度设计,包括明确任职要求、公开遴选程序、规范职责、制定任期和薪酬体系、形成制衡机制、设立校长卸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一、凸现正义品性:教育政策的伦理基础 教育政策作为政府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或利益进行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是为"公共"而制订的政策,是以"公共性"为其逻辑基础,以公共利益为其终极目标的,其自身必须以一定的伦理原则为基础,因为政府必须考虑到这些政策设计与安排是否为时下的道德所肯定和认同,如若它们与社会的伦理规范相背离,就会失去存在的合理性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同.所以,任何教育政策都要基于正义、效率与人道等伦理规范之上,体现出合道德性,并以此来规范和引导自己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由于教育的公共性、外溢性和信息不对称,学费定价就成为非市场条件下的政府价格行为,也是政府以及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经济行为。作为社会公平的守护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在学费定价和规范学费管理中发挥规制作用。首先,政府要规范自身的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