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师制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制度,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壮大,导师制的问题也越来越凸 显。导师制存在导师资格荣誉化、导师职责模糊化、导师评价科研化、导学目的功利化以及研究主题 导师化等问题。通过对导师的身份属性、职责根本、评价载体和管理归属等内涵进行再解读,提出导 师制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水平, 导师制改革优化必须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 升的整体规划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导师制应有的作用,达到培养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仿效英国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院校仍旧是停留在补学分制之需,与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还有差距。要想使导师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提高教师素质,明确导师职责;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实现导师制和导生制的双向结合。  相似文献   

3.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导师的素质问题是实行导师制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实行导师制,需要提升导师的综合素质。从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两个维度展开论述。人格魅力体现的是理想人格所蕴涵的品质,其显著特征是创造性的要求和个性的要求;学识魅力体现的是学问和识见所具有的正向效应。在导师制的实践中,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德育导师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对于德育导师制,首先要准确掌握何为德育导师制、为何实行德育导师制及如何实行德育导师制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彰显德育导师制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的加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和教学与改革的互联互动等价值;最后在策略选择上应明确德育导师职责及合理确定导师、加强德育导师本职工作的培训和学习、制定对德育导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科教育的回归,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入加速阶段.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高校本科教育的理念、模式、方式和方法都会发生变革.在实践中,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着导师指导意愿不强、导师高级职称偏少、导师类型相对单一、导师指导机制松散、导师激励手段有限等困境,阻碍和限制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作用和功能的发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强化学生职业规划的常态化和有效化手段,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下需要在信念整合、师资强化、类型丰富、机制健全和激励完善等方面进行实践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本科生教育进一步普及化,其教育目的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对2013级学分制下的本科生教育进行全程导师制的探索和试点。在健全本科生导师制体系的前提下,对全程导师制从定位到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双重模式、导师与科研团队互补模式和导师与企业导师交叉模式的"三位一体"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以期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藏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大学本科生导师制背景下导师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提出导师课教学的核心理念,即以课程教学为交流平台,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环境科学品牌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现有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完善,笔者基于"双导师"模式思路,分析了对现有导师制完善的必要性,并对品牌专业实施"双导师"模式的改革、分工和作用、优点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也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从建立双导师师资制度体系、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提升"双导师"素质等方面阐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89):147-148
因我国高校现有教育模式忽视知识的整合消化吸收环节,导致对本科生导师制导化功能的忽视。以往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更多关注具体的实现手段与方法,忽视对其功能的定位,尤其是导化功能的定位,使本科生导师制的继续研究与实践失去依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的建立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师生比例失调、有效的导师资源稀缺、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等诸多困境。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化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某高职院校新生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生导师制的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导师制态度不积极和师生见面时间不协调是制约导师制实施的最重要因素;过高的师生比和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是影响导师制实施的根本原因.改进新生导师制应从解决师生比、提高导师素质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3.
庞鹏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65-167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其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等特点,导师制的实施对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独立学院开展导师制的意义、开展导师制的时间、实行导师制的方式及导师的职能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科生导师的困惑及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师制是指导师对学生学习、品德及生活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现代导师制的诞生地普遍认为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实现因材施教,育人与教学并重。加拿大大学教授认为牛津大学的成功秘诀在于导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要求必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导师制和项目教学的含义及基本特点,探索构建基于导师制与项目教学模式融合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阐述新模式融合的必要性和新模式下导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以及高职院校班导师职业能力提升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亮 《职教论坛》2012,(5):83-84
素质导师制的实行,力图在学生工作上有所突破,从辅导员到素质导师的转变,不仅仅是称呼上的改变,更应该从工作方式、工作思路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谈谈对素质导师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科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是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和创新,对于学生人文关怀的给予、人才培养要求的实现、导师资源紧缺的缓解、导师工作压力的减轻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优化都有现实的意义,对于高校新时期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但在实践中"双导师制"却存在着培养理念由"知识本位"偏向"就业本位"的错误;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与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不协调;导师力量薄弱,受益学生少,制度红利不突出;导师动力不强,师生之间及导师之间交流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和"职业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管理制度;加强"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建设;建构导师小组,加强相互联系形成指导合力;增强学生的师范"专业情意",提高其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专业技能导师制作为一种学徒制形式,将技能教学菜单化、项目化,通过"三互五化"的"双导师"技能传承与合作创新,有效地突破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瓶颈,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双导师"对学生导学、导能、导业,以情感为纽带,彰显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20.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双导师制"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单位各委派一名专家分别担任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它有利于提高校内导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校外导师的科研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实践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须而关键性的环节,做好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实践过程管理保障"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