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社会发展与主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路径包括教育对象普及化、教育主体全民化、教育时间终身化、教育空间网络化、教育手段载体多样化及教育内容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维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主义事业对有较高政治素质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社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现的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主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整合,以及对社会心理的调适,不断与社会相容的过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不断发展着的教育主体以及动态运行的社会,就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外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适应与超越的过程,它并不会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也不是对社会的消极适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和政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结果,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必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渗透意识,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邱小云  余春兰 《文教资料》2011,(11):128-129
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客观上要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其发展是时代及我国当前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这就要求不断拓宽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方式途径,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韦伟 《文教资料》2013,(23):124-125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科学内涵入手,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网络诱惑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在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三个方面论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最后,文章从突出课堂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地位,坚持认识性教育与实践性教育相结合,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其特定涵义,它的推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审视和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在现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由于推行市场经济、社会开放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冲击、现代科技综合化趋势,以及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哲学上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上的依据,即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系统科学理论、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等.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为现代化、社会化、主体化和国际化等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新趋势,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国际化和民族化、社会化和主体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等诸方面双向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化,则是要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双重作用和双向互动的过程。社会化与主体化双向互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视界。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的多元审视中可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优化学科之间的资源配置、提高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组织化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人不断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看,必然遵循认识论、主体性和工具性等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追问,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和关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1980年~1990年是研究的萌芽阶段、1991年~2000年是初步发展与兴起阶段、2001年以后进入水平提升阶段。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主要有状态说、系统说和过程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研究主要体现在主体的社会化、功能的社会化、内容的社会化、媒介的社会化和优化社会化“大环境”五个方面。虽然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探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实证性不足,而且内容方面理论化程度不够,研究盲点较多。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在所难免,并且社会化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由由外至内和由内至外的两条不同的逻辑路线构成,并且包括目标的社会化、主体的社会化和载体的社会化,本文在最后探讨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进程中应有的必要思路,使得其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间交往思想是本项研究的指导思想.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走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以及主体和客体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社会功能出发,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述关系主体的意义,阐释关系客体的内涵,为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社会理论基础,为提高其有效性创造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产生有着多维度的原因,它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主体、内容和载体这四个构成要素的社会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环境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化发展趋势的三大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及其基本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其特定涵义,它的推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审视和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在现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由于推行市场经济、社会开放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冲击、现代科技综合化趋势,以及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哲学上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上的依据,即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系统科学理论、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等。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新时期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克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主体间性越来越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对主体间性方法的兴起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显得十分的必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扬弃,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改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主体性内涵和当代价值出发,探讨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科学把握"主体——主体"双向的互动交往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与时俱进的主体性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