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白居易及其诗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想象力,进而更准确更切身地领会诗歌主旨。  相似文献   

3.
郑华 《学语文》2006,(4):11-12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学生能说出“丁香”的文化内涵; 2、说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能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作。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字凝练 ,意蕴深远 ,描绘出特定的意境。古诗教学中 ,意境的感知是重点 ,也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具体地说 ,意境的感知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造的景象 ,从而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感知意境 ?我认为通过诵读来达成是好办法。下面以《咏柳》一课为例 ,谈一谈几个渐进的诵读环节的设计。《咏柳》一诗 (人教版第八册 )为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它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那嫩绿的新叶 ,柔软修长的枝条 ,在春风的吹拂下 ,有一种迷人的意态。末句 ,诗人用剪刀巧喻春风 ,是神来之笔。杨柳为学生所熟…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1.明理目标: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知道贪小便宜的害处。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浓浓的母子亲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路和全词主旨。过程与方法: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依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9.
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道理,并且感受广东民歌音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养成积累、背诵古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管素敏 《教学随笔》2007,(4):13-13,8
教学目标: 1.通过放筷子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正确理解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②会解形如ax+bx=e的方程。③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会解“和差”、“和倍”、“差倍”几种类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蜡烛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学会记录、整理和分析,发现蜡烛燃烧与空气、蜡烛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蔡小侃 《考试周刊》2012,(90):72-7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借助具体事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正确理解正比例的含义,学会运用正比例的含义.判断相互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和精神。 2.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景,围绕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地记叙想象片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点: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有一定认识,但实验的规范性不够,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具体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回放、真情诉说等策略,让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感受亲情的温馨以及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审美。“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2.感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我从知  相似文献   

19.
2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泡茶的基本用具和材料; 2.让学生掌握泡茶的基本方法,学会泡茶; 3.让学生体验到泡茶品茶的乐趣,并学会泡茶待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