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时间中的孩子》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转型之作,在作品中,作者有意让读者对男权社会单一男性气质与单一女性气质对立的传统婚姻模式进行再思考——麦克尤恩通过对男女主角的刻画,对性别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展现出和谐的两性关系;而另外一对具有传统性别气质的男女角色的关系却走向了破裂。这是作者对性别体系的扩充和丰富,对两性关系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气质类型与自我教育韩永全气质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非常时髦的概念.说它古老是指中外古代学者早就观察到每个人都有各自典型的秉性、脾气、性情,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气质。在现代心理学中,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里活动和行为中的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传统的气质类型共有四种...  相似文献   

3.
张载所言之性包括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是人性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善恶相混,乃恶之发端。气质之恶可变而为善。变化气质,须有立本、学礼、善反等涵养工夫。其人性理论为从根本上阐释道德善恶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方法和视角,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哲学及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但在从天地之性到气质之性,又从气质之性反归天地之性的跨越中,他缺乏有力的逻辑推演,从而使得变化气质反归天地之性在理论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气质"概念的心理学涵义和现实涵义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质是一个在心理学和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概念,但在专门的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中,它的涵义却有很大的差别.分析了气质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的涵义,以及两种涵义之间的关系,最后论述了如何科学理性的对待两者.  相似文献   

5.
杜鹃 《陕西教育》2009,(1):85-85,84
本文从英语学习者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问题入手,分析个体差异与学习方法选择之问的联系,引入心理学中的气质来初步探讨,不同的气质类型的个体应根据自身气质特征来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你属于哪类性格气质此处讲的性格气质,讲的是心理学特定的概念。心理学上的气质,指的是人说话、办事时表现出来的脾气,它是与生俱有的、先天性的特征。通常把气质分为以下四种:多血质活泼,喜好活动,不太容易沉静下来是多血质型的特征之一。这类气质类型的人常常乐于...  相似文献   

7.
张载认为“人性”本于“天性”。他把“人性”分为两个层次,即“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气质之性”是善恶混杂的低层次状态,“天地之性”是久大永恒的完美状态。要达到理想的人性就应该从“变化气质”出发,不断祛除“气质之性”中的恶,使“天地之性”充分发展。由“气质之性”向“天地之性”发展的过程就是“成性”的过程。从实践层面讲,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知礼成性”和“学至成圣”。  相似文献   

8.
现代荀学研究者将清代视为"荀学复兴"时代。除了在考据学的推动下,就《荀子》书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作出全面的整理;同时也促使了《荀子》获得重新被检视的契机,在此过程中,对于长期遭宋明理学家贬抑的荀学,有了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荀子的心性论,一方面清儒在肯定人欲人情、强调心知作用等观点中,有进一步的阐发;另一方面则在力反程朱之学的立场下,试图批驳理学家们对荀子心性论之訾议,将程朱的"气质之性""变化气质"与荀子"性之恶""化性起伪"之论联系起来。本文论析程朱理学与荀子对于心、性、情之内涵差异,以至荀子所谓"化性起伪""变化气质"之意义;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探究清儒对荀子心性论之掌握情形及其所代表之意义。  相似文献   

9.
气质性乐观和悲观指个体总体上对积极结果或者消极结果的期望,是在有关乐观的研究中得到最广泛认同和使用的概念。本文简要介绍了气质性乐观的界定、结构和国内外测量的发展概况,并提出了气质性乐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本质涵义有待考察等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缪淮 《教学月刊》2004,(6):46-48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气质,它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是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气质能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的风格,气质的特点影响着智力活动的特点。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形成一个人的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即佛教的"无常"观念对日本建筑样式的影响;顺其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理念;"幽暗为美"的"阴翳"审美心理特色和禅宗的审美情趣在建筑和园林造型上的反映,同时也揭示了日本民族审美心理与建筑特点之间的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张爱玲敏感内省的气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形成了对世事的否定情绪和敌对的人格心理。张爱玲潜意识中的文化心理是她在特定时代对东西方文化悲剧性体认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罗钦顺是明代中期气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理气论上,他主张气为本体,理气不能分离,理乃气之理。在理气论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人性论表现为明显的气质人性论,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性乃人之生理,离气质则无天命之性,性必有欲,欲出于天而非恶。罗钦顺的气质人性论思想,是明清人性论由天命、气质二分的人性论向气质一元人性论转变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刘敞和王安石都很重视人性论,都辩证地看待性与情的关系,前者认为仁义即性、礼乐即情,性与情的关系就好比是神与形的关系,而后者认为"性情一也,性本情用"。从性情论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好发议论的学者,只不过二者之间正常的学术探讨被后来一些人所政治化。  相似文献   

15.
气质活动性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儿童气质活动性和父母教养因素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气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集中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儿童气质活动性及其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全面评价梁漱溟先生、促进对中国心理学史薄弱环节的研究、推动心理学本土化三个方面确立了作为20世纪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本土心理学中的地位;揭示梁漱溟 "从心性论到心理学"的本土心理学研究进程;阐释了他对心理学本土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水浒戏人物塑造的典型特征是明显地赋予梁山好汉以文人的气质和行为,即文人化的草莽英雄。这是元杂剧中特有的文学现象,折射出了元代社会状况、剧作家的审美偏好以及广大受众的心理。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篮球比赛临场失态的心理表现主要为过度紧张、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临场失态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观因素包括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心理品质、运动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掌握比赛技术、战术的熟练程度。应采用赛前放松进入"比赛角色",赛中及时进行情景暗示和相互鼓励,适时转移注意力,增强自制力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提高自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地位,朱熹建构了自己的人性论和伦理学说,并且提出了"天命之性"、"气质之性"、"道心"、"人心"、"天理"、"人欲"思想。"天命之性"属于社会属性,"气质之性"既包括社会属性还包括自然属性;"人心"离不开"道心","道心"也离不开作为物质基础的"人心";"天理"和"人欲"根本对应,要以"天理"消除"人欲"。朱熹把"三纲五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虚构了作为绝对精神本体的"理"。朱熹的人伦哲学是当时农民的精神桎梏,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