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要充分重视制造业集群升级问题,还要研究产业集群抗风险的对策。作为制造业大国,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产业集群(包括高新技术的)是现阶段我国集群发展的主流,在发展过程中大都遇到了成本上升、产业转移、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障碍,创新和升级迫在眉睫。此外,产业集群是具有生命周期的,一些研究表明,集聚也可能正是造成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因为太靠近的、太排外的、太僵化的本地联系是危险的,正如一些衰退的钢铁、煤炭、造船、纺织等老工业区那样,这种社会关系将对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威胁,使地理靠近的集群变成孤立的、内向的系统。这正是集群不断保持创新活力的必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产业集聚的结果,其进一步发展与产业集群升级互为推动。泉州现代物流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物流市场尚未健全、智力支撑体系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供给水平不足,制约了产业集群升级。因此,泉州现代物流发展应立足于服务泉州产业集群升级,其主要途径包括推进产业集群升级扩大现代物流需求,梳理重点产业链寻找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切入点,依托泉台物流合作培育现代物流市场。  相似文献   

3.
制度性因素可以导致集群发展的分化,辽宁丹东与盖州的柞蚕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印证了这一点。针对辽宁柞蚕纺织产业集群分布的地区优势,建议整合资源,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延伸柞蚕纺织产业链条;借力桑蚕丝织品销售网络和渠道;展开国际间技术合作,以便节约集群企业交易成本,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对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力的战略模式,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面临着许多的障碍,导致吉林省产业集群效应较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产业集群的选择培养以"内生"为主,"外生"为辅的模式,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增强联系,推进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  相似文献   

5.
立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池州市五大主要产业园区进行调研,分析比较探讨其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目前池州产业集群的类型主要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区),且正处于园区化向集群化的转变过程中,产业集群仅处于雏形阶段。因此,必须借鉴国内成熟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依据现代产业集聚理论,发挥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的强化制度供给,加强产业园区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建设,推动产业园区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过渡。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通过企业在特定产业和地域的集聚进行专业化生产,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该文从产业集群分工协作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类似产业集群"市场风险抵御和修复缺陷两大功能的缺失,提出通过修复"类似产业集群"缺失的功能,使其成为真正的产业集群,从而保持产业集群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业竞争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产业链的完备和拥有核心技术是集群制胜的关键。虽可依靠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协调各种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来实现,但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各地资源特色不一。为此,提出了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区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以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较少的资金投入,带动实现区域范围内各类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助推产业由集聚向集群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做大做强,为区域内产业集群综合利用信息资源、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产业集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企业发展若干问题,应鼓励产业集群推行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循环、企业之间生产过程循环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以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的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地理空间仍然是有限的;集聚循环经济将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形成机制;集聚循环经济效益原则是产业集群政策设计的重要原则;公司“废物”循环利用是公司空间扩张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产业集群下企业培训的特点 产业集群,又称产业集聚、产业群。有国外专家把产业集群概括为: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其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综观世界各地的产业集群现象,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专业化特征,二是地理集聚特征。基于产业集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扩大了组织的边界,形成集群外、集群内企业间、企业内三个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产业集群的劳动力池拥有更大的包容能力和吸引力,能够储存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文章揭示了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是一个动态形成过程,存在着初始裂变—吸引—共生—嵌入—自增强形成机理,并构建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模型,剖析了产业集群人才集聚自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考察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产业集群视角下,通过集群内部企业的横向联合形成集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建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构建一个联动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的动态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FDI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的互动现象日渐明显。安徽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大量外商资本的注入,在客观上加快了安徽产业更新换代和自主创新的步伐。以安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焦点,就FDI与安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加以探讨,对于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提高安徽高新技术产业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温州锁具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国际化有很强的动力,国际产业转移为产业集群国际化提供了契机,区域文化传统使产业集群内企业联系紧密且目标市场相近,集群内竞争与合作带来了国际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化程度,推进国际化经营活动与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为视角,在分析福建省产业集群当期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探析福建产业集群产生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升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对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资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角度,对安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及其调整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安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安徽主导产业选择、结构定位及产业整合问题。并提出安徽产业定位的整体思路: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以资源性产业为基础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全面推动安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五大特点,即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产业集聚度不断上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功能不断显现、文化产业集群影响力不断扩大、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和新兴文化产业集群齐头并进。并对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大动因进行了研究,即蕴藏丰厚的文化资源、逐年加大的公共投入、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理集中曾经对企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根植性正成为企业集群发展的负面影响因素。电子商务平台是企业集群升级的实现途径。建设集群电子商务平台,政府引导促使传统企业集群向虚拟集群跨越,企业集群自身应担当起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主体角色,积极发挥互联网企业的第三方作用。  相似文献   

18.
槐林渔具产业集群位于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区域内,渔网制造业较发达,初步形成了“槐林渔网”的集聚品牌效应,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诸如创新机制、网络协作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该集群快速发展的步伐。文章在分析槐林渔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促进该集群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自2009年设立以来,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5个循环产业集群。但从总体上看,循环产业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集群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竞争优势不明显。加快商丹园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要采取规划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完善协作配套环境、实施名牌战略、强化技术支撑、发挥政府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集群理论与温州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以民营企业为核心的集群现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已是不争的事实,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目前,温州民营工业企业单位数已占全市工业企业单位数的99%以上,产值也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8%以上,可谓量大面广;同时,温州民营企业的集群化现象又非常明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从“整体”上剖析温州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