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教育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应用规模.推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建设的进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指导意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22日-24日在杭州举办了“2006年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研讨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教育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应用规模,推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建设的进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指导意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22日—24日在杭州举办了“2006年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现安全畅通的教育信息沟通渠道”的主题,介绍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思路以及新动向。主要内容包括全国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库、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思路及新动向。会议邀请了部…  相似文献   

3.
9月24日至26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08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工作研讨会"在福建召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咸立亭、福建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等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4月26-29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年度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工作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隆重召开。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同志、办公厅副巡视员王洪  相似文献   

5.
9月24日至26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08'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工作研讨会在福建召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成立亭等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和高校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电子政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教育行政质量和效率,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以及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包括学校的电子校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以下统称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9月24日至26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08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工作研讨会”在福建召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咸立亭、福建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等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以下统称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电子政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它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安徽省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如下思考。一、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自觉性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1.
教育时事     
2006年全国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研讨会将在浙江杭州举行“十五”期间,教育部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教育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为展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交流经验,进一步扩大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应用,推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建设的进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指导意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定于2006年5月22日-24日在浙江杭州举办“2006年全国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将根据近年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现状,围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现安全畅通的教育信息沟通渠道”为主题,就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规划、建设思路和理念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北京市劳动保障局从2000年起,根据北京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形势需要,对技工学校进行大幅的调整改革。目前北京市技校虽由2000年的141所减少到今年的39所,但技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在校生人数由2002年的5.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6.58万人,近年技校的平均就业率和招生完成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所有农业户口考生考入技校后,只要本人要求都可以持招办下发...  相似文献   

12.
对效益高度重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当前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同样对效益提出了要求。教育电子政务的效益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教育电子政务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公正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对于教育行业的管理机构来说,政务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公正性、公开性和效率问题。在电子政务系统的支持下,会更方便地体现其公正性、公开性和工作效率教育电子政务落实到学校即成为电子校务,在学校管理中,电子校务的发展使校长决策更加透明化,校长决策透明化是提高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关键。现在,我们将关注的焦点聚于应用,专注应用的…  相似文献   

13.
城域网     
郑树山指出加快发展教育电子政务重在培训本刊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教育部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郑树山在2006年全国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建设研讨会上指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订本地和本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加快建立教育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在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中,各地要重视并加强对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全员培训,把信息化技术和电子政务纳入干部职工培训计划,并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加以全面普及提高。中央民…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06年5月22日~23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06年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旨在交流探讨我国教育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一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电子校务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高校电子校务的定义及内涵、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建设深层次因素做了分析,并提出高校电子政务及电子校务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是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成立第五十个年头,也是北京大学信息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由数字校园、电子校务向智慧校园、智慧校务建设迈进的崭新一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将电子政务建设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电子政务,2007年3月,北大方正集团整合旗下相关电子政务业务,成立了一家专注于电子政务的公司——北京方正电子政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历来,教育部都十分重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更将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程(金教工程)列为教育部2008年的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依托自主创新的方正电子政务公司能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什么惊喜,对此,本刊对公司总经理雷少平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会议,是教育部教育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第一次全国性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是宣传教育部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总结和交流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讨目前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刚才教育部办公厅的高主任对整体工作作了讲话。下面,我想从教育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施的几个方面谈一下当前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发展情况和近期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9.
云计算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点,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和完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网络》2011,(10):14-14
教育电子政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教育行政质量和效率,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以及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包括学校的电子校务)建设,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