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中的《热往哪里传》,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整节课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做实验,学生进行观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更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热在金属片上会往哪里传”这一问题时,学生预测时说热会往上传、往左传、往右传、向前传、向后传、往四周传……为了让其他同学明白,发言的同学一边说,我一边在讲台前像交警一样用手势比划。舞动的手臂,夸张的表演令我的学生捧腹不已,也使得我自己特别开心。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热往哪里传》同自然课《热传导》和《热对流》两课相比较,从提供的教学素材看,是将《热传导》和《热对流》两课内容合二为一,变化不是太大。以往的教学经常是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整堂课进行得非常顺利,一般不会出现纰漏。现在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这样的教学学生究竟能够有多少收获呢?新教材再用这样的思路教,行吗?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调整教学思路,按照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教学。1.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  相似文献   

4.
5.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中的《热往哪里传》,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整节课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做实验,学生进行观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这个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调整了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热往哪里传》一课由“水温的变化、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保温与材料”三个活动组成。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掌握物体导热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都能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相似文献   

7.
8.
张杰志 《科学课》2010,(1):36-37
教学分析《热往哪里传》一课由“水温的变化、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保温与材料”三个活动组成。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掌握物体导热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都能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往哪里传》一 课,关于热在水中往哪里传的实验,书本上要求将水装入试管(大约一半),再用试管夹夹在水的中间,将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的上半部分。当上半部分烧开的时候,下半部分水的温度还没有太大的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本地有条件捕捉到各种昆虫的特点,我教《昆虫》一课采取了“看够、议够、玩够”的教法。 一、教学开始,首先让儿童分组“看”自己带来的虫子,自由地交流议论:它叫什么虫子,喜欢住什么地方、是怎样找到的……?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就虫子的形态、习性、身体上有趣的器官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关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是继《骨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关节及其保健的课。针对当前我们偏远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动作引入,激发兴趣 首先上课时在我板书出《关节》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说出你身上有哪些关节?”学生很为难。紧接着我笑着说:“说不出名称来,活动活动给老师看一看就行了。”这时,学生们有的摇头,有的屈臂、伸臂  相似文献   

12.
13.
《放大镜》一课有三个不好解决的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试教、研究、修改,我找到了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识放大镜的本质属性 放大镜的本质属性即镜片是边缘薄,中间厚,透明的物体,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感知水平,让学生直接用手摸、看镜片,学生很难  相似文献   

14.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其课眼 ,抓住了课眼 ,就能赋于一堂课以生动的灵气。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 ,把“上课之前”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捕捉环境描写中的言外意、画外音 ;二是环境描写的特色及作用。第一点教学完毕 ,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兴奋状态 ;他们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中感受到普鲁士兵不仅在践踏阿尔萨斯美丽的国土 ,而且要奴役阿尔萨斯人的精神 ;“教室里不同寻常的气氛”又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阿尔萨斯人为了不当亡国奴而牢记祖国语言的决心。我便有意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目的 :“环境描…  相似文献   

15.
16.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 过去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围绕知识中心的。因为在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时,重点还是看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掌握。因此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何种方法,最终还是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知识。当初我执教《摆的秘密》时,教学目标的重点就是使学生认识摆的运动规律。为达此目的,我  相似文献   

17.
这篇教材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指导儿童观察金鱼,认识几种本地常见的金鱼,知道金鱼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和运动方式;(二)教给学生饲养金鱼的方法。我设计这节课,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儿童直接观察,启发儿童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饲养方面的动手能力。 上课一开始,我用简洁、亲切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抓住儿童的注意力,接着我用一首儿歌《金鱼》导入本课,“小金鱼,水里游,摇摇尾点点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快乐的好儿童。”我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把儿  相似文献   

18.
《认识岩石》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由于我们山区小学特殊地理优势,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我们小学地处山区,学校附近岩石较多,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由我带领到山上采集岩石,这一活动使学生们的情绪既兴奋又紧张。到了山上,学生们拿着铁锤叮叮(口当)(口当)地忙乎起来,不一会各小组分别找到了近十种岩石,且大多与课本上的插图相同。 二、对照图画 触摸感知  相似文献   

19.
正一、调查中的发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阵地。"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对本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深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调查后发现,课堂上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学生会出现游离学习之外的现象;2.问题的提出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显然,问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四册(轮子》一课,在教学中有一个分组实验,学生用手指推砖块,和用铅笔垫在下面作比较,得出轮子省力的结论,这个实验效果并不好。因为用手指直接去推砖,虽然费力点,但也能推动,既然能推动,学生就会认为不必再想别的办法了。即使老师要他们想办法,如何使推砖轻松些,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思考,兴趣不高,探究的愿望也不强烈。这个实验我增添了几个环节,成功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这三段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