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如何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提高修养"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基于农村学校特色,立足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变"要我研"为"我要研",变"泛研究"为"专研究",变"无序"为"有序",变"结果"为"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展开教师行动研究,需要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参与者角色入位是合作研究的必要条件: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要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学校需要为教师作研究提供组织、物质及文化的支持;学者是促进者,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此外,还需要建立必要的机制和文化保障合作研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为何与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的合作是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必然选择。然而,现实中这一合作或者演变为"人大于人"的合作,或者"走样"为理论工作者与中小学校领导的合作,甚至成为理论工作者的"独舞"。本文根据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实践以及来自美国大学与小学合作研究的个案,认为权利的均衡、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交流与沟通,是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有效开展的三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合作性行动研究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有改变职业现状的强烈需求,迫切需要与理论工作者开展合作性行为研究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在开展合作性行动研究中中小学教师自身行动是关键,理论工作者、学校、政府部门的支持是保障.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问题树-目标树-行动研究方案”问题聚焦模式和“目标-计划-行动(互动)-总结、反思-迁移应用”的问题解决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5.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合作建设、研究的基础上,旨在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具有主动参与性、合作研究性、实践生成性、专家引领性等特点;教师发展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分享经验的合作传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行动研究以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校本培训等,这些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地区农村难以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发展学校",但可以通过县级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合作中,各责任主体应担当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学校通过规章与制度建设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探寻联系校的运作模式,以加强学校的功能;教研机构及其教研员的责任是拓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和与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教师责任就是形成对专业发展的正确认识,立足校本的主体性发展,生成实践知识与智慧。  相似文献   

7.
"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模式是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并提炼出来的。本文着重论述这一模式产生的背景:一方面,针对传统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中研究问题泛化、缺乏合作与课堂教学行为跟进等弊端,积极汲取当前国内外伙伴合作下学校改进、行动教育等模式的优点;另一方面,深深扎根于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团队对教师培训本质与核心要素的认识。在理论脉络中聚焦"学校真实情境中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实践土壤中捕捉优质教师培训的关键特征,"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模式在"专业挑战"与"情感支持"之间寻求平衡,为教师的专业自发展、学校自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强调"做",强调实践,强调行动,也就是行动研究必须紧紧围绕行动,不能脱离行动,在"做中学",在"行动中研究"。正是基于对行动研究思想的认识,我校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读书、对话、反思、课题"行动研究为抓手,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科研模式,努力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确立了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基于问题解决(PBL)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协同评课、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校本培训的基本途径,而营造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内涵的学校组织文化将保障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共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而是需要在与他人(尤其是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得以推进,合作的教师文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最为理想的文化氛围。要促进合作的教师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合作意识,创建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开展基于合作的行动研究,并利用网络构建的平台实现合作。  相似文献   

11.
合作行动研究是合作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性的提升。合作行动研究是由中小学教师与高校研究人员以专业共同体——教师研究小组为组织单位开展的教育教学探究活动,实施流程主要包括明确研究问题、制订研究计划、采取行动、反思和再行动。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研究型的教师合作团队为基础,以教师自主研究为主要途径,通过具体的研究活动促使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通过"项目引领",设计"研究性学习项目"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教法研究项目",让教师参与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行动中去,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在我国课程改革中呈现出来的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存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的重要价值在于追求课程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适应性。目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多是零散的、无序的,教师为课程而教,学生为课程而学。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充分反映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特色,需要有整体设计。大连市第一中学和大连市第十四中学基于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特色,形成了包括"目标——领域——科目——专题——模块"的校本课程体系。"专家指导——学校行动——合作分享"是校本课程开发有效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4.
联丰小学于2006年经推荐被确立为辽宁省首批教师专业化成长行动研究基地校;2008年8月,学校申报的课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经省课题规划办批准立项;2009年3月,学校又被确立为"本溪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校",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5.
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为了提高实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采取的一种研究范式。"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的行动研究基本理念,与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在观念与素质上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契合性。高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是应为和可为的。高职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路径可以归结为:确立"实践-理论-实践"研究观,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探究。开展行动研究,是有助于高职教师个体"双师素质"培养和高职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形成的一种值得导入和推广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为改变就业结构,促进我国普通高校的健康发展,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转型关键是做好"三对接"。通过院校合作,做好"三对接",是当今世界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院校合作实践化培养在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却是理论构建多、行动研究少,行动研究又多偏重于职后教师培训。系列现状需要进一步认识和反思,以适应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技术型转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师培训行动"国培计划",覆盖面广,但培训质量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尤其是农村教师培训效益问题有待解决。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作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大举措,国家启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主要面向农村教师的培训行动——"国培计划"。据统计,目前已经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基本实现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专业引领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已经引起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寻求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正是人们所迫切需要的.在与基层学校合作三年多的"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研究中,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碰撞,不断进发出思想和行动的"火花",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经验",梳理成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的实施策略,期望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白山小学用行动研究法深化对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行动研究要突出"改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行动研究还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保证研究的效果与活力.行动研究要注重反思、总结,全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行动研究是中职地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是中职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地理行动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地理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为: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观察、进行反思、表达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