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童谣形象有趣、节律性强,于幼儿而言,多多诵读童谣,对发音强化、词汇积累、思维拓展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助力颇多,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充分重视起童谣的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六方面入手,就利用童谣建构幼儿语感体系这一课题展开探究,以期为深化对于童谣教学的认识,利用童谣为幼儿创设优良的语言学习环境、助推幼儿语感体系的建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理学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英语童谣提高幼儿英语语感与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宋洁 《教师》2014,(8):69-69
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4.
童谣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使孩子们易于掌握。孩子们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等都有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针对教师如何开展幼儿童谣教学进行了一定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童谣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在编排童谣时要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需要、个体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童谣时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融入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与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感化结合起来;与音乐美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孔腾飞 《考试周刊》2011,(87):231-231
说起童谣,总会让人怀恋童年。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是童年。不论是幸福的童年,还是苦难的童年,或者是平平淡淡的童年,总会有许多童趣,在记忆中盘旋,梦系魂牵。在童趣中,最难忘的是人生的第一课——牙牙学语的童谣。中华民族的民间童谣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因此,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童谣教育,对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童谣(儿歌)用在幼儿语言训练中可促进幼儿语言习得,主要是纠正幼儿的发音,促进记忆,巩固阅读能力,构建再创造平台。利用童谣对幼儿的语言习得进行辅助的时候要把握适度原则,还要结合表演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校园平安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但是社会是复杂的,随着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如何做到将安全还给孩子。教师从幼儿安全行为文化构建的角度,采用童谣模式,构建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培养幼儿主体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山东民间童谣原生态的自然传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转换和丰富传承方式成为民间童谣发展的必然。通过民间童谣传承方式的可行性分析,探讨将童谣内容充实到高校幼儿师资培养过程,以教材教学内容整合等手段进行传承策略的浅显研究,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创新教学方法,要通过童谣诵读增强幼儿安全的意识和效果。要开展童谣诵读活动,增强幼儿维护自身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幼儿针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明确教职工维护幼儿安全的主体责任,用童谣发挥强化作用;要构建维护幼儿安全屏障,用童谣增强人们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方言主要是指某地区或区域具有的区别于非本地区或区域的语言交流方式,是地方文化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元素,而童谣又是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以童谣为载体,通过日常生活随机教育、民间游戏、主题教育、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途径,对幼儿开展方言教育,使幼儿会听会说家乡话,引导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特色,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童谣总能轻易唤起人们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14.
童谣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一项重要的民间遗产。童谣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每一个地方的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谣,抒发他们的欲求,叙述他们的体验,倾吐他们的哀乐,道出他们的情感……。它们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文学、美术、音乐等息息相关,不仅在人的视觉上产生美感,而且给听觉也带来享受。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歌声融入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产生浓厚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在民间童谣的学习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演,在宽松的氛围中,幼儿没有压力,他们是在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游戏中学习歌谣的,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尝试将民间童谣学习与歌唱相结合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童谣已经具有十分悠久的传统,其不仅简洁明快、十分幽默风趣,而且琅琅上口,在塑造儿童乐观向上的人格、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根据童谣所具备的教育性、普遍性以及容易接受性,深入挖掘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经典童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黄萍  黄春萍 《广西教育》2009,(18):77-78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是语言训练熟能生巧的表现。广西壮语区及方言区幼儿普通话语感的培养,可通过建立正确的普通话语感标准、在“听”的感受训练中建立正确的语感标准、在“读”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语感意识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话得体;读得透彻,写得畅达。相反的,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无法体察、领悟、准确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杨畅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272-273
民间童谣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与现代儿童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因而导致我国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越来越薄弱。本文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作用的角度,论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之一的民间童谣游戏对中国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指生活也就是教育,社会也就是学校,教学做合力。基于此,经过对小班幼儿实际情况的分析,使用童谣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优化小班幼儿一日常规。主要研究运用童谣优化小班幼儿一日常规策略,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