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湖北外宣翻译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当前湖北外宣翻译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困境,荆楚文化并未得到有效传播。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湖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外宣翻译呈现出来的语言特征,对外宣误译实例进行溯因,提出湖北外宣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即一名合格的文化旅游翻译者,在外宣翻译实践中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和“名副其实”这两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异化与归化策略,并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与方法,完成湖北外宣翻译的根本任务,取得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传播荆楚文化。  相似文献   

2.
唐琳 《考试周刊》2012,(8):18-19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活跃.其规模随之扩大.作为国际贸易交流和联系的外宣材料翻译受到重视,译者的角色和地位在外宣材料翻译中得以确立,逐步从被动从属地位转为有自主权的主动地位,因此,译者具备的素质不容忽视。外宣材料翻译有特定受众和目的,在翻译原则、策略上皆有别于其他文本翻译。本文着重探讨译者在外宣材料翻译中存在的必然性及译者在外宣材料翻译中的主体性,从而提出外宣材料翻译中译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很重视外宣翻译的研究,但对外宣翻译质量的评估却相对沉寂。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效果。近年来,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研究发展不断深入,有效地树立了彝族文化独特的国际形象。作者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了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评估问题,有利于彰显我国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保护彝族文化,甚至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研究和对外宣传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燕 《文教资料》2014,(25):26-2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外宣翻译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当前中国外宣翻译有时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困境,华夏文化因之未能得到有效传播。为了更好地传播华夏文化,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文本内容、受众对象等,合理选择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外宣翻译实现“通”、“传”、“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因素,结合外宣翻译实例探讨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如何能动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促进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优劣是外宣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外宣翻译工作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分析外宣翻译与中国特色词汇的概念特点,结合外宣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突出困难与障碍点,对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外宣翻译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山东旅游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宣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旅游外宣翻译信息突出、语言简明、文化内涵丰富,译者可以采用简生化、补生化和原生化翻译策略,删减冗余内容,补充文化空缺,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宣翻译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外宣翻译面临着许多困难,翻译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并根据其三大法则,结合外宣翻译中的实例,探讨外宣翻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宣传作为一个国家对外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窗口,对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意义重大,而外宣翻译则在对外宣传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理论上不成体系,外宣翻译质量仍待进一步提高,无法取得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需要,笔者认为外宣翻译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宣传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外宣翻译在对外宣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对外宣传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译员的高要求.本文将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探求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认为,外宣翻译人才必备的四大基本素质是:高深的政治水平,扎实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归化与异化是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采用归化译作应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异化也可通过直译和音译实现译文的通顺易懂。译者在外宣翻译中扬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保证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有利于在对外宣传中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及活态传承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跨文化语境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及对外传播十分必要,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视角进行了阐述,以具体实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难点问题,并提出科学运用新媒体平台,强化外宣翻译和对外传播;构建非遗外宣翻译标准,为对外传播提供有力遵循;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创新非遗外宣翻译策略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外宣翻译是国内信息的对外传播行为。在外宣翻译领域,译者主体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从对外传播学来看,外宣译者不能决定翻译选材,也不能主观解读原文。无视外宣翻译的性质,过度强调译者主体性,不利于国家竞争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赵静倩  吴帅  龙明慧 《海外英语》2013,(9X):166-16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中国各大企业奉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各大企业的外宣翻译更是展示中国企业形象的平台,是吸引海外消费者、扩大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企业外宣翻译研究,要么是对外宣翻译的原则和要求进行阐述,要么是从微观词句层面对技巧和策略进行探讨,缺少从宏观到微观对语篇的全面关注。因此该研究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从外宣文本的宏观内容结构出发,再到微观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浙江省地区企业简介及其外宣英译文为语料,结合外宣资料自身特点,以及中英宣传资料语言风格,行文结构的不同,对企业外宣翻译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指导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盛夏 《考试周刊》2012,(32):28-29
随着中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外宾入境旅游的数量逐年递增,旅游外宣资料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用语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贴切性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在分析中英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翻译旅游外宣资料的策略和方法,如注解、省译和重构等等,以探究目前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政府网站外宣英译在外宣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网站外宣文本英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形象的树立和宣传效果。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河北省人民政府英文网站外宣英译文本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读者的审美体验、经验和趣味有机融合到外宣英译的过程中,尝试构建积极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足以说明中国正值对外宣传的好时机。中国的对外宣传离不开外宣翻译,翻译的"忠"与"不忠"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中国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目的昭彰鲜明,即,让中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良好形象,赢得更多的读者,以及取得更多的国际支持。为实现其翻译目的,外宣翻译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而外宣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唯有逐渐加强译者的"目的"意识,"双重文化角色"意识,"读者至上"意识,才能名副其实地遵循外宣翻译中的"译有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了政府文件、旅游资料、企业宣传资料等各个领域中的翻译活动。文化空缺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被首次提出,此后便有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本文从外宣资料的翻译出发,对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造成文化空缺现象的原因。重点探讨目前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中对文化空缺进行重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对跨文化交际及外宣翻译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政府类“一带一路”外宣文本为语料,基于翻译实践中涉及的语篇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展开翻译文本的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引起外宣文本原文和译文“偏离”的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因素,用以指导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在外宣翻译上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0.
周雪 《海外英语》2024,(6):54-56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培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外宣翻译也变得举足轻重,可以借助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和发扬出去。文章联系外宣翻译的基本内涵,对文化传播下的外宣翻译特点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准确把握受众差异、翻译明确文化定位、选择合适翻译方法、有效保留原文底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外宣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