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六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3)讨论、交流感兴趣的内容,体会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自学;(2)运用简图、表格、影像再现现代住宅及其设施。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想象未来生活。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在理解课文,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与便捷;2.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与事物。三、教具小黑板、生字卡、表格、影象资料。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流程1.激趣导入:谁也离…  相似文献   

2.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③品读:把自己感悟到的“美丽”读出来。(这里给出“自能读书”的提示,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2.抓景点,品美丽:老师引导学生逐个景点进行品读。第二自然段写颐和园的长廊,引导学生从品…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让学生在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段,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制作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与作者姓名的幻灯片和一张花生生长的幻灯片,准备一块小黑板;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并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合资源1.猜谜激趣。师:同…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这是一堂典型的集中识字课。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原本学生“厌学”的枯燥乏味的集中识字课变成人人“乐学”的趣味识字课。教学目标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网”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会正确、整齐、规范书写“蚂、蚁”两个生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4.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的“出现”——“消失”——“再出现”为明线,以小熊和松鼠心情的变化起伏:“乐坏了”——“难过、不好意思”——“高兴得哭了”为暗线,讲述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①电脑课件: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flash动画片段(分成六组镜头:一是睡觉,二是过马路等红灯,三是等公交车,四是走路,五是迟到进课堂,六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2)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一次心灵的对话,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以“我口说我心,我笔抒我情”,让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另外由于语文园地中的另一项训练“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安排在本次习作后教学,便于总结经验获得提高。教学目标1.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会向别人说说心里话,能具体有条理地把压在心底的事和想法表达出来,鼓励真实而有创意的表达。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一次心灵的对话,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以“我口说我心,我笔抒我情”,让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另外由于语文园地中的另一项训练“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安排在本次习作后教学,便于总结经验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香港回归盛况及全国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的影像资料。(2)香港历史及现状的资料。2.学生准备:到网络、报刊、书籍中按“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也可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每人或每个小组依自身情况搜集其中一类资料。【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情景再现,酝酿情感1.师书写“香港”,引导学生谈自己对香港的了解和认识。如…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的“出现”——“消失”—“—再出现”为明线,以小熊和松鼠心情的变化起伏“:乐坏了”—“—难过、不好意思”—“—高兴得哭了”为暗线,讲述了小熊和松鼠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来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全文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篇幅较长,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初定如下:1.复习巩固生…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设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理所当然"串起了朗读、品悟的心智活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5.
《枣核》是一篇精读课文,所在的单元专题是“中华儿女”,单元的人文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课文以枣核为线索,描述了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意识和怀乡恋国情结的民族。以小见大、托物言情是课文的主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本“园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候,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资源,体现了训练的综合性,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整合起来进行练习;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给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性训练,在习作训练中,…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本“园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分别是“感谢和安慰”的交际训练、“胜似亲人”的习作训练、“我的发现”的阅读方法训练、诵读《过故人庄》的积累训练、朗读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训练等。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候,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资源,体现了训练的综合性,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整合起来进行练习;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给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性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激趣导入,吸引注意力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激趣导入“:枝条细细,叶儿长长,风儿一吹,它就跳舞”“;叶子小小,果实红红,咬它一口,看到小核。”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引出了本课课题,渗透了两种树木之间的不同特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2.师述“:树木有许多种类,每一种都有它特定的生长方式,让我们一同来仔细观察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吧!”师用课件播放树木的外形变化和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二、初读课文,培养合作能力1.学生以…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开放”应该是基于文本的开放,“生成”应该是基于文本的生成。围绕文本,构建开放而又具有生成空间的阅读话题,挖掘文本价值,落实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变得简单实在既是本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教材分析]《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课文以对话形式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导入,吸引注意力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激趣导人:“枝条细细,叶儿长长,风儿一吹,它就跳舞”;“叶子小小,果实红红,咬它一口,看到小核。”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