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地农业生态脆弱性特征主要体现为农业自然灾害频繁,适宜耕种的土地具有稀缺性、农户居住空间和耕作空间的分散性等特征,并由此产生稀缺性效应、外部脆弱性效应和分散性效应.农业适应性的本质是克服山地农业的各种效应,实现山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支持,以缓解山地农业的脆弱性,为山地农业适应性建设创造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滁州农业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本文从滁州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滁州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与障碍,最后提出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发展滁州现代农业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临沧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型农业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有一定的地理特殊性。所以,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立足临沧实际。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三个转变之中: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村经济要发展、要改革,农民要富裕、要技术,农村大量劳动力将投入流通领域,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经营,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力。在这种挑战下,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刻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地解决至关重要,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农业人才是关键,这就必然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教育。本文通过对现代农业教育基本特征的阐述,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教育面临的困难,进而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促进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在眼前,面对国外大量 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即将涌入中国市场,我们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29年和改革开放31年的演进。其演进特征是:路径由一元向二元的转变,推动因素由单一因素向多元因素的转变,结构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转变,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针对中国工业化的约束因素,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任务要由初次工业化向初次工业化与再次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方式要由资源和资本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路径要由规模扩张型向效率提高型转型,型式要由传统工业化向现代新型工业化转型,途径要由二元工业化向一元工业化转型,模式要从外生型工业化模式向内生型工业化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大县迈向经济强县的切入点。农业大县利用其农产品充裕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缓解农业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有助于克服农产品“卖难”问题,也将为农业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来源。  相似文献   

10.
美国等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对后发展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的现代农业起步较早,从政府农业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在政府支持体系、农业合作组织、市场体系、农业信息化体系等方面对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寻求的是农作物的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农业作为人类对自然直接对话的活动,生命性是农业景观的重要特点.农业生产是一种培育生命的事业.农业劳动在人类的一切实用性的肢体活动中具有最多的艺术性.农业景观作为自然与人工共创的景观,体现出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而在审美中,则是自然美、人工美统一.在某种意义上,农业景观是一种大地艺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若干地区农业产业集聚现象的分析,指出了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分析出特色农业内涵,指出通过品牌化营销战略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过渡农业、成长经济与中国现代农业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过渡农业阶段,是一种二元农业结构;农业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成长经济,不能片面追求技术投入和规模化经营.中国现代农业道路选择应从过渡农业现状和农业成长经济理论出发,走"中国式"和"世界式"农业现代化的双重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景观农业适应农村经济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要求 ,符合云南省情 ,顺应了云南省的发展规划要求 ,但是作为需要长期规划和有组织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指导。景观农业在云南不但具备了发展条件 ,而且大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农业国际化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才能适应当今农业国际化竞争的形势. 这是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全方位的工作.为此,要在土地使用制度与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以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生产上,植物基因工程已在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和抗寒等方面开始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血脉和活力之源。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手段,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池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作为该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正成为其实现崛起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全程优化是指生产系统全过程的优化。农业生产的全程优化是以农业长期性发展为目的,要解决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发展问题;搞好农业生产的全程优化重点要解决好使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使农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以促进信阳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时期;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是政府对农业“予大于取”的界定以及“取”“予”的强制性,对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财政农业支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起始于工业化中期的21世纪初,最晚不过2004年.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率接近或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5%以下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而我国是在农业就业比重为46.9%、城市化率为41.76%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的,反映出就业结构转换和城市化的滞后.因此,还应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