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秉宜 《新闻界》2014,(2):76-80
从1983年厦门大学开办中国大陆首个广告学专业至今,中国广告高等教育已走过30年的探索历程。本文首先肯定了中国广告高等教育三十年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并对当前我国广告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广告高等教育变革创新的具体策略,即通过以评促建,推动广告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鼓励原创性研究,推出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学界与业界互动机制;组织优势力量,出版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完善学术组织功能,建立规范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达到2340.5亿元,广告经营单位24.3万户,广告从业人员148万人,中国已进入世界广告大国前四位;央视市场研究有限公司(CTR)公布的中国2010年广告市场总体额度则为7000亿元左右,相比2009年的额度来说,增长达到15%以上;2011年,CTR最新发布中国广告花费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刊例广告同比增长14%……虽然各方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广告市场的利好性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排名都普遍看好。  相似文献   

3.
陶进 《新闻三昧》2001,(8):44-45
读了今年3月13日《北京晚报》28版刊登的广告业内知名人士的一席高论,收益很大。广告专家们以“中国广告还缺什么”为主题,大致谈论了行业自律、中国广告在世界广告界中的地位、朦胧中的中国广告理论的发展、广告人才的流动等方面的现状和前景。其中,中广联总裁令狐完成在行业自律专题中谈道: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3种专业期刊中的广告学术论文为样本,从论文数量、主题分布、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广告2010-2014年5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近5年中国广告学术研究比较偏重对广告产业经营、广告本体发展和广告史的探讨,广告效果、媒体和受众研究稍显单薄,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广告产业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广告研究的国际化视野将更加凸显,公益广告的价值和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强调。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23):28-32
中国广告市场正进入以资本并购和联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扩张阶段,国际广告集团利用其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加速在中国市场并购扩张,影响中国广告市场未来竞争格局。本文重点分析了国际广告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深度解析国际广告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与趋势,并提出了中国本土广告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曦  许可 《新闻世界》2011,(8):218-219
现代社会中,广告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中国元素则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着眼于中国广告中中国元素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中国广告和中国元素融合的潮流和正确的方式,以及如何正确的运用中国元素,增加广告的文化附加值,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5,(1):48-48
<正>报业新闻采编、纸张和印刷的巨额成本来源于广告收入,广告是报业经营的第一大业务,由于WTO的加入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中国报业面对的市场格局和竞争对手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报业的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近年来媒体行业广告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广告经营模式与策略、业务生产管理都已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资讯     
《青年记者》2005,(10):75-77
广电总局发通知叫停上星频道“挂角广告”;三部委推出化产业税收新政;南京:统一调价;中国将在五年内全面禁止所有烟草广告  相似文献   

9.
浅论政治性广告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我国政治传播学者李元书等人提出的政治广告的概念,探讨了三种政治广告--竞选广告、公益广告和意见广告--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其中,竞选广告初见端倪,公益广告历史已久,意见广告成为政治广告发展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04,(2):84-84
20多年来,我国广告业迅猛发展,年均增长速度接近40%,成为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时学志介绍,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广告发展历史,但真正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增长速度为世界瞩目。1979年我国广告经营额仅为1000万元,经营单位不过几十家;10年后的1989年,广告经营额已达20亿元,广告经营单位超过1万家;20年后的1999年,广告经营额已达622亿元。2003年,我国广告营业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8.68亿元,广告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0.92%,广告从业人员发展到87万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告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2):34-39
本文基于《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2020)》①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兼及其他来源数据,归纳出202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十大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广告市场承压增长;互联网广告价格上扬;互联网广告平台分化;致力于构建营销生态系统的互联网平台赢家通吃;小微广告主显示"长尾"的力量;广告主重视"以效带品";互联网原住民"自定义"品牌;线上迁移能力与需求弹性分化行业表现;销售关系向情感关系升级;政策规制旨在构建营销新生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广告跨文化传播进行解读。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分析中西方广告在精神文化上存在显著不同,指出在推行消费文化上,中西方广告则在根本上一致,在跨文化传播中虽然表现出多样性,但根本目的不变。就行业文化而言,西方广告从广告作品、广告公司、广告制度上多方影响着中国广告。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告必须充分恰当地利用中国本土文化,并从广告主体和广告客体两个方面为中国广告创造宽容、健康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2010,(11):68-68
据DCCI 2010中国互联网上半年调查显示:在中国广告市场,2009年互联网广告收入为193.3亿元,超越户外广告收入;预计2010年达252.7亿元,2012年将达423.1亿元,超越报纸(2012为413亿),成为我国市场上第二大广告媒介。  相似文献   

14.
李敏 《东南传播》2015,(8):149-150
广告市场不断壮大,机遇挑战共存的状况需要更好的广告语脱颖而出。抓住大环境下的广告现状,把握中国近20年广告流行语的创作,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通过对以往的广告成功案例的分析,更好地利用市场来运作;通过对国外广告的优势分析,找到中国广告语写作的不足,找到广告语的创作方法,把握中国广告业发展动态,以便成功的走向世界舞台,同时展现多角度的中国广告。  相似文献   

15.
徐浩然 《视听界》2008,(2):74-76
2007年中国广告业在电视、广播的广告投放量都比2006年同期有两位数增长。互联网广告市场2007年增长33.7%,达到129亿美元,而视频广告是其中的亮点。2007年中国广告市场较上年同期上涨12%,这一增长速度较上年有一定的回落,表明中国广告市场处于“克制性”增长阶段,广告营销手段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广告走到了十字路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网络广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强迫式广告过多,缺乏创意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手机媒体广告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32):56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广告市场总规模已超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带动了全国广告经营额年均递增30%左右,使之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6到2010年期间,中国广告经营额在高基数的情况下,仍保持着年均递增10%以上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中国广告产业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广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目前,中国的广告经营单位已达3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近200万人、年广告经营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广告经营总额达到1899.5亿元,广告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广告人才素质对于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企业广告人才素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当前广告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提高广告人才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汪晓 《编辑学报》2002,14(4):292-293
认为广告运动是科技期刊抢占国内外科技期刊市场的必由之路.论述广告对于科技期刊的重要性;指出调查研究是期刊质量取向及其广告运动的基础;提出加入WTO后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机遇,以及严峻形势下广告运作应当采取的对策:发展广告策略,制定广告计划,下大力气开展发行促销活动.认为执行广告运动策略是办刊宗旨的体现,是期刊生存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赵向东 《今传媒》2016,(12):75-7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大量出现,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中国房地产广告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不论是广告媒介的类型,还是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不论是广告对象的行为习惯,还是广告主的特点等方面都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媒体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媒体融合一方面增强了房地产广告媒体投放精准度;另一方面也重新塑造了房地产广告的互联网思维及营销模式.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为中国房地产广告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