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读2000年3月2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发现问题不捂不盖一封信引发一汽10万人大讨论》的消息时,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怎么也没有从内文中找到“10万人大讨论”的字样。不用说“10万人”的具体数字,就连一汽有多少人也没有交代。那么标题中是根据什么标出“引发一汽10万人大讨论”的呢?1999年9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14日报道,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11月公布了2000年“中国50首富”,而榜上有名的几位浙江企业家或其企业对“排行榜”表示“不会认可”。据称,《福布斯》公布的数字未经本人或所在企业核实。《中国青年报》指出,《福布斯》“中国50首富”系英国注册会计师胡润与该刊全球副总编霍洛威等人合作  相似文献   

3.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0,(10):86-86
《中国青年报》别具慧眼,将有关俄罗斯和中国恐怖惨案的两篇新闻报道摆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灾难,中国人特别坚强吗?”(《中国青年报》,2010年4月1日)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湖北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宣传部彭建华:我原是一名普通工人,多年来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我有帮助。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写作方法谈”、“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诲人至深,百读不厌。通过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介用稿1000多篇,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标兵通讯员,并被聘为黄石市中心报道组成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6.
在1998年春天,我将自己彻底还原成了一个读者,一个在报摊上掏钱买《中国青年报》,也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羊城晚报》的读者,一个看到了好文章就想与人分享的读者。我很少将《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看得如此仔细,基本上有关“两会”的每篇报道都读,  相似文献   

7.
时评的历史与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媒体,似有“泛滥”之势。仅从栏目的名称看,《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经济时评、教育时评;就连它的思想理论版,也新设了“思想时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先后开设了“热点时评”;《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有“人民时评”;千龙网有“千龙时评”;《文汇报》创办了“文汇时评”;《长江日报》2001年末创办了“今日时评”,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协报》早有“今日时评”在前头,并已于2001年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一起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另外,新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还有“一周中国时评”。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让我注意并思考“生于八十年代”这一代人,是前不久我看到了《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青年调查”。其中有两点,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1991年12月30日二版,利用近整版刊登《他们是一群“编外记者”》一文,向广大读者介绍在各条战线上为该报积极撰稿的22位通讯员,并配有、“群像”剪影。由于篇幅所限,同时提名表彰38位优秀通讯员。许多通讯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努力为报纸写稿,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任劳任怨的事迹应大力宣扬,广为人知,从而引起人们对通讯员的理解和尊重,以资鼓励他们写出又多又好的稿件来。要办好一张报纸(刊物),离开了众多通讯员的支持是难以做到的。据悉,一般报纸的用稿量,有近乎一半出自通讯员之手;每年各级评选好新闻,有很多的佳  相似文献   

10.
随着1995年新年钟声的敲响,在风风雨雨中生存了40年的《中国青年报》“辣椒”副刊宣告停刊了.“辣椒”副刊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平民百姓的青睐.此次停刊并未说明理由.(据《中国青年报》1994年12月25日《星期刊·辣椒》副刊).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11日第8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农妇缉凶 警察何在》的评论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7凶杀人恐怕在当地让群众听来已是耸人听闻,难道还有很多比这更恶劣的案件吗?”笔者认为,句中的“耸人听闻”当为“骇人听闻”之误。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于7月3日降下帷幕,据《南京日报》7月4日一版报道:新体育杂志社总编郝克强说,“8000多人看棋不但创造了全国纪录,而且也是世界纪录。”《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  相似文献   

13.
看报求疵     
山巷 《今传媒》2003,(5):79
眉县出土的青铜器 是“窖藏”不是“窑藏” 《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22日3版,文章标题为《宝鸡眉县窑藏青铜器研究又有新进展》,标题中的“窑藏”当是“窖藏”之误。 据其他报载:2003年1月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村民王宁贤等5人在村北一砖场边的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反腐公交车”离治本有多远 日前《中国青年报》以《南宁启动“反腐公交车”》为题,报道了柳州市人民检察院把反腐宣传和“举报箱”搬上广西柳州市5路公交车的消息。这辆“反腐公交车”在醒目位置刷出了“走好人生每一步”、“请您  相似文献   

15.
赵雪峰 《新闻三昧》2008,(1):105-105
先从报上拎出两则标题:“点击高不高标题很重要”(《中国青年报》2007年11月27日);“网络新闻标题夸张化面临法律阻击”(《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11日)。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9,(4)
《中国青年报》对我使馆遭受北约轰炸事件的报道,既体现出党报的庄重,又兼有着“青年报”所具有的激情与活力。党报的庄重性,多体现在《中国青年报》硬新闻的设置上。首先,我使馆被炸后,《中国青年报》集中了头版的几乎所有的版面,予以报道。而头版头条又以重笔报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一生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弃档”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2005年4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记载:在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保管的两万多份档案中,就有8000份档案已经10来年未缴纳保管费了,属典型的“弃档”,占该市场所存人事档案的40%,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人遗弃自己的档案呢?一“、弃挡”现象产生的原因1…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治文明的进步,时评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其繁荣之势,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在这方面,作为中国一份有影响力的大报,《中国青年报》首开风气之先,从1998年的《冰点时评》专栏创办开始,《中国青年报》就一直以“提供意见表达广场”的方式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鼓与呼。  相似文献   

19.
《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王牌周刊,成就了几代名记者名编辑,堪称新闻界的传奇。特有的选题关怀、标题质感和写作风格,能让读者从新闻信息海洋中一眼找到“冰点”特稿。作为“冰点”基因的“老汤的味道”,到底是怎样的味道?这种基因在代际传承中有哪些“守”哪些“破”?这个新闻精英群体拿什么面对流量的冲击?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本期“茶座”邀请了《冰点周刊》主编从玉华,聊聊“冰点故事”和“冰点人”的写作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两年,吕梁市乃至山西省的假记者十分猖獗。有不少人上午还摆小摊、卖烧烤,下午就跑到突发事件现场去采访了。”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说。(12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