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诗作的主要内容是热烈追求光明和“理想”,评击时政府败,暴露现实黑暗,同情弱者,歌咏大自然和自由爱情,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主题是对个性解放的咏叹,徐志摩的诗感情真挚,韵致含蓄,意象新颖,情景交融,比喻新奇,色彩鲜明,又讲究形式美和音乐性,语言新颖自然,平易优美。  相似文献   

2.
曾经读过不少描写黄昏的诗文,读过茅盾笔下那气势雄浑的黄昏,也读过何其芳笔下那寂寞惆怅的黄昏,还读过诗人勃洛克那缠绵悱恻的黄昏……惟独唐代诗人李商隐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略带伤感的咏叹,在头脑中还留下些许印象。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可以“怨”的中国诗里总是看见令人恐怖的中国诗祸。中国的真诗人为中国诗的“高”地位付出了沉重代价。当永远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带来了一个知识性技术化世界以后 ,中国传统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良心受到了冷遇和排斥。于是他们开始在自己曾经用血维护和坚守着的自由艺术的僻壤上撒离 ,试图与现实社会的商业精神达成妥协。“病蚌成珠”变异为“无病呻吟” ,生命咏叹弄成了精神撒娇。灵魂出窍 ,肉身沉重 ,诗轻得生命中不能承受。这是中国诗的另一种沉重。中国传统诗不是在这种沉重中灭亡 ,就是在这种沉重中新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理论家,同时也是军事家.作为“马背诗人”的毛泽东的诗词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实践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反映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详细地梳理近年来毛泽东诗词史诗特性的研究成果对深化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初诗人高启论诗讲求自适的心理,并在诗歌创作中予以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闲趣的咏叹、讴歌,对人生的深沉思索;二、在抒发感情时加以理智的约束;三、安静而绵长的意象“雨”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柳亚子先生有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筹雄奇瑰丽词.”一语汉关,对毛泽东的政治业绩与文学成就概括无遗,诚然知言也.确实,毛泽东算得上亘古一入.试问古往今来,一位大政治家如此钟爱文学,而且艺术造诣如此之高者,几人钦?一个外国人也说;一个诗人统治了中国.毛泽东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时代,而且是一都历史.他是一座文化昆仑,横看成呤侧成峰,你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考察他,都是“高山仰止”.单看他的诗词,谁曾料到,自唐宋的辉煌之后,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古典形式的诗…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好诗。诗人以纪念鲁迅为发端,热情地赞颂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诗的重点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起来,或褒或贬,反复咏叹,对比鲜明。难点是诗中蕴涵的丰富的人生哲理,不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借助于鲜明的形象,体现思想观点。围绕这两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在朗读中体会寓强烈的感情于对比的写法  1.听录音并思考这首诗歌颂的对象。结合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思考这个问题。既然是有感,就有触景生情的意味。感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8.
高考古诗鉴赏,实际是要求考生经过对作品理解、内化,扩大化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及其所映照的心灵世界,再按考题设问,分点解答,逐渐缩小化、外化的过程。咏史怀古诗亦不例外。咏史怀古诗.诗人往往通过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借登高望远、咏叹史事、怀念古迹来借古讽今、怀古伤已、感慨兴衰。  相似文献   

9.
师:诗人感秋,词人怀秋,秋景向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传神主题,同学们能说说“秋”的诗句吗?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生:自古逢秋悲寂寥。师:古人怀秋,常以悲秋、伤秋为主,但也有人慨叹“秋之浓烈、秋之力量、秋之动感、秋之气魄”,这便是伟大词人毛泽东的“独立寒秋”。词人笔下的传神秋韵一洗萧瑟,摇落变衰之感伤,换之以万物蓬勃奋发之情状。  相似文献   

10.
千古诗人,莫不喜爱李太白;千古读者,更莫不熟知《蜀道难》。一曲《蜀道难》以其狂放不羁的笔锋、奔放激越的豪情、奇诡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乃至力拔山河、气吞宇宙的气势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绝唱。而诗中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更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感伤诗对人生经历、宦海沉浮、身体病苦的诸多感慨,表现了诗人“兼济”与“独善”的复杂心态;对下层士子、妇女不幸遭遇的描写,蕴涵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伤于外物、发为咏叹的诗作,渗透着诗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品格修养。白居易感伤诗在创作手法、语言和形式的运用上,现实主义特点比较突出,但有理周辞繁、不够含蓄之缺憾。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中“今”“我”两字以其频繁出现而成为诗人内心倾向的两个强烈的符号,“今”反映了诗人务实重今的价值选择,对中国历史命运和机遇的深刻把握和于有限中贯通于无限的宇宙意识;“我”是阶级之我同个体生命的有机统一,是诗人历史主动性和巨大使命感的集中体现,是特定时代和诗人独特生命体验的结果。这种“贵我”“通今”精神直至今天仍为中华民族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唐人编撰的诗歌选集《国秀集》,因其所选诗人绝大多数是盛唐普通诗人,长期以来,对《国秀集》的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以《国秀集》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盛唐普通诗人及其诗歌。“盛唐普通诗人”,因其是“盛唐的”,故其诗歌具有盛唐诗歌的某些特征;又因其是“普通的”,故其诗歌又具有不同于盛唐著名诗人诗歌的地方而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政治上是英明的领袖,在文艺上是杰出的诗人。作为诗人,他是最谦逊的,认不自满,显示很高尚的自知之明。他经常就自己的作品请教那些行家。1939年9日,他写了两首七律,自觉“主题虽好,诗意无多”,便送请胡乔木转请郭沫若提意见。他认为,“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政治生涯充满着诗的激情和浪漫,他的诗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因此,研究他的政治思想常常“有诗为证”,研究他的诗词又总是需要借助政治背景的分析。笔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的研究,深深感到,要深刻理解毛泽东,需要把他的政治活动和诗词对照起来,进行比较研究,互相印证。本文就是试图作这样的尝试——通过毛泽东晚年的诗词来揭示他晚年的政治心态。196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因病逝世。毛泽东于同月写下了一首诗:七律吊罗荣桓同…  相似文献   

16.
从1982年至1985年,昌耀写就了气垫恢弘的大西部诗,其精神实质是用强烈的生命意识张扬生命力。诗人把视线投注到了整个大西部及其陈列其间的事象、物象和景象上,强劲地传达了“大生命”意象的“大生命力”。根据诗歌视线投注点的不同,诗人分整个荒原高地、具体物象、民族三个不同对象分别传达了这种“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飞风亭边树,桃花岭上风”是毛泽东《五律·看山》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伫立于北高峰纵目远眺所欣赏到的两个富有特色的奇妙美景。诗人运用定点换景法抓住—琶风亭”的“树”和“桃花岭”的“风”绘染成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具有无穷的诗味、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典型性;在毛泽东诗词“富有诗意的裁判”中,可以见出诗人多么了不起的革命精神和审美力度。毛泽东诗词高超的艺术成就是诗人高度重视形象思维和深谙艺术创作规律的文艺审美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文海拾零     
文海拾零自学成才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没有进过正规的大学,但他终生自学不辍,最后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和诗人……可以说毛泽东是当今世界上自学成才最光辉的典范。当前,一些上成人教育的学生总有一种自卑感,总认...  相似文献   

20.
李瑛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不可忽略的著名诗人,在新时期以前李瑛的大部份诗歌创作,大约可以提炼出士兵、火热、花朵(多数时候是红花,一定程度上是火热的一种物象)和祖国等四个词根或基本语象。但在新时期以来的创作题材中,除了对自然景观的陶醉和咏叹,对历史的凭吊和沉思,对世界友谊与和平的渴望和祝愿得以延伸、接续而外,那经反复刻画和讴歌,而格外光彩夺目的士兵抒情形象,却在诗人的题材疆域里悄悄地淡化甚而是淡出了。而普通的、普遍的作为生命、生存状态的人的形象,更为得到诗人的关注而日益凸现。感怀、凭吊历史,是李瑛又一个动人心魄、引人注目的写作向度。李瑛的写景诗,既与当下不少青年诗人客观化的场景的“小叙事”、“冷抒情”不同,也与前辈不少老诗人过度主观化景观的动辄就“大叙事”、“热抒情”有异。李瑛还写有不少国际题材的诗歌,友谊、和平,是此类题材共享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