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讲课为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教学”,简言之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不是课本而是学生,教学是教师在教室里通过教学生学的活动让学生学起来。“教学”与“讲课”的另一个倾向性区别是,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师生关系的调整,以及教育资源的吸纳和采用。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学思想。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这一基本思想作指导,要求教师发挥“启”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发”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列举实例启发;“启”而有“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一花一天堂,一词一世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切实地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走进词语的世界;只有真正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教学,丰富词语的教学内容,词语教学才不再是语文教学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语文课堂也才能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黄艳红 《新疆教育》2012,(18):118-11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快乐的情感,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起来。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先生”教学法依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身份完成教学任务.在“化学教学论”理论课与实践课中应用“小先生”教学法,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视角去学习“化学教学论”,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理论的可操作性,促进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在学生“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以充分的反思、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法,将职前和职后教育进行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入教学过程 ,对它进行层次分析 ,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 ,在“学”的过程中 ,学生为主体 ,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 )为客体 ;在“教”的过程中 ,教师为主体 ,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 ,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同时收集学生互动讨论中的感性材料。案例教学变传统的“老师是课堂的权威者”为“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师生互动合作,寓教于乐。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8.
所谓“导”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以及因势利导;所谓“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阅读实践。“导”和“读”的自然结合,在语文教学“三维目标”要求的背景下,完美地勾勒出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阐述学生个性特征发展的重要性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探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课堂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等发展学生个性的措施,最后指出发展学生个性应特别注意“活”而不“险”、“活”而不“乱”和“活”而不“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于提高语文学科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一体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融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学习和评价都是在被动配合教师,“教学评”三者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展开研究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陈腐的教学观念,使中学作文教学“新瓶盛旧酒”“穿新鞋,走老路”,不少教师未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一言堂”还在充斥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这种教学,破坏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扭曲了学生人格,压抑了学生个性;这种教学,以政治性、思想性为首要标准,用“钝化的‘成人情感’、正统的‘公共思想’和唯一的‘群性话语’钳制学生多元的精神方式和说话自由”;这种教学,使作文教学挣扎在“假大空”的泥潭中,颠簸在道德“伪圣化”的道路上,圈定在语言“模式化”的套子里;这种教学,使学生作文越来越畸形——思想缺失,感情…  相似文献   

13.
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适合思维的思维场,是目前素质教育中一个引入关注的问题。在中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注意情景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适用于各科的教学,数学也不例外。上海青浦数学教改成功的经验之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涉及情境教学。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章头导语、许多小节的开口导语就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些“问题情景”,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教材考虑到精练性,省去了许多知识背景、思维过程,如果我们教学中不去努力挖掘这些埋在沙泥中金子,而是将课本上知识原方不动的照搬到课堂教学上去,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缺乏探索科学的精神,对学习无兴趣,甚至厌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值得我们深思。 怎样启发学生去进行思维呢?这是教材中所没有的,需要教师设置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启开思路,点明问题的关键,即应用“情境教学”。现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情境教学”应包含:“问题情境”、“对话情境”、“思维情境”三部分。 1 “问题情境”设置,引入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分层教学”就是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区别教学,使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教学形式,它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现象,又注重能让学生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在Flash课程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使其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5.
江华 《江西教育》2024,(15):19-21
“述评”就是“叙述和评论”,信息技术“教学述评”既包括事实性述评,也包括价值性述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素养、学生学习的联动,从而发挥“教学述评”的因材施教功能、助推改进功能、评价促进功能、协同育人功能。“教学述评”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高质量育人。  相似文献   

16.
定向化教学观点 ,也叫定向构建学生心理结构 (即各种教学所要构建的学生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 ,即教学目标 )教学观点。定向化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的主体性。在此前提下 ,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采用 ,应完全依据于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规律。这对教师的定向调控、定向导引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把启发性教学形象地概括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从我们现今的教育心理学观点看 ,这里的“愤”与“悱”无疑就是指学生在教学中被激发起求知欲的心理态势。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这种“愤”与“悱”状态来得适时 ,持续多时 ,转…  相似文献   

17.
现在常常把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叫做“讲读教学”或“阅读教学”。其实“讲读”和“阅读”都未能确切地反映出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广泛的教学活动,所以还是直接叫做“课文教学”为好。课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全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语文的基本知识,而不是“听下”“抄下”这些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用语文知识于实践的基本能力,而不是以“听下”“抄下”的死知识答题的能力。象在其它学习过程中一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  相似文献   

18.
高效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有效性和实效性.在小学英语高效教学中,要实施“微笑教学”,创设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要在“活动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要尊重语言的特点,从语言功能和意念出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要注重学生稳定兴趣的培养,实施“兴趣教学,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9.
谈教学兴趣     
谈到教学中的“兴趣问题”,一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略了教师的“教学兴趣”。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来自于教师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望,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更加喜爱老师,更加懂得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努力学习。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转化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巨大心理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兴趣——“乐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只有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才能构成“教与学”的最佳点,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规范的教学行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互动愉悦和体验成功的教学情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每位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分课前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课前参与以“导学提纲”为抓手,有效的让学生提前进人学习新知的准备阶段;课中参与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课后参与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在各个环节中只有有了学生的参与,才会有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