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语感,即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语感看似抽象难以表达,而实际上它的产生绝非偶然,语感的表现形式是直觉的、感性的,依靠思维而不依赖思维,总的来说,语感在感性中蕴含着理性,直觉中不乏思考.笔者主要从英语学习中分析了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文学诞生于科学世界的尽头,它与科学讲的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经验。科学讲的是基本上可以讲清楚的事情,文学讲的则是基本上讲不清楚的事情,它只能求助于感性,因为只有感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蓄留住那无限丰富、无限微妙、无限复杂以致抽象的、理性的、逻辑的语言根本无法捕捉的东西。感性包括从直接得自感官的感觉、知觉以及超感官的直觉(第六感觉...  相似文献   

3.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相似文献   

4.
以抽象思辨为主要特征的玄学是魏晋思想主流,它不仅标示出魏晋人理性思辨的深邃,也促成了其感性生活的生动,自然审美意识则是理性与感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学诞生于科学世界的尽头,它与科学讲的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经验。科学讲的是基本上可以讲清楚的事情,文学讲的则是基本上讲不清楚的事情,它只能求助于感性,因为只有感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蓄留住那无限丰富、无限微妙、无限复杂以致抽象的、理性的、逻辑的语言根本无法捕捉的东西。感性包括从直接得自感官的感觉、知觉以及超感官的直觉(第六感觉)和通常所说的感受、体验等所有未经充分理性化、逻辑化和概念化的原初心理反应。文学普遍的形态特征是感性而不是形象,在感性信息最为密集和系统的地方就形成了形象,形象只是感性结晶的一种形态,形象只是感性大海中的一座座岛屿。  相似文献   

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美的爱好是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是人类脱离动物界之后,做为人而独有的。审美意识是一种高级的思想意识和情愫。  相似文献   

7.
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意识,人人具备。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思想、观点、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等,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审美活动。但是,如何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质量和水平,培养人们良好的审美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点呢?这个任务,就当由审美教育来完成了。进行审美教育,途径种种。我们今天进行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荧屏、银幕、参观、访问、旅行、游览、读书活动等等,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茆凯 《考试周刊》2010,(52):50-50
在语感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敏锐的语感,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特别是课堂语言,都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中,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在某种意义上感性、灵感和直觉尤为重要,它是实现发明创造关键的一环。“科学假说的产生源于超逻辑的直觉或灵感。”“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章将“感性潜质与科学家的关系”作为立论前提,通过“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感性、伽利略创立的科学语言与感性、爱因斯坦相对论与感性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与感性”,阐述科学家发明创造中感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薛秀明 《新教师》2020,(1):66-67
数学是理性的,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二者很难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但理性之下的数学,可以通过言语修辞来展现数学概念中隐匿的感性之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把语言变成一种重要的创造工具。笔者认为,若巧借修辞,幻化数学的抽象原型,寻找数学概念中与人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的元素,便能让理性的数学也感性、丰富起来,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变得形象。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语言一样,都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符号实体。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形式性与结构性的感性具体存在,由于所指具有非固定性与生成性,其能指便有着相对独立的本体地位。而语言只是一种纯粹的符号存在,能指仅具有传达固定所指的作用。诗歌要把语言符号转化为艺术符号,就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潜在的诗化基因,使抽象的符号存在成为具有形式性与结构性的感性具体存在。因此,突出能指、塑造能指、追求能指与所指的相互转化性,就理应成为诗语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理性和感性两种。理性包括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感性包括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只有感性和理性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从中学学科的设置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多倾向于感性,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则更多地体现出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类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它包括直觉的判断、想象和启发;它是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实质上是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潜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领悟和意会能力。其基本特征主要有: 1.直觉性。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便是直觉。他认为直觉能自然而然地识别和理解句子、创造和生成句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意会体悟能力。比如,投有学过修辞知识的人,可根据生活经验和语言符号暗示出的形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高校文学理论教材 ,在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的时候 ,普遍采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表述。例如由我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和它的修订版 ,都采用了“审美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来说明文学的性质。尽管对这一理论不时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 ,但我觉得把文学表述为“审美意识形态” ,仍然是目前最好的一种观点。为什么这样说 ?追溯“审美意识形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不能不追溯一下“审美意识形态”观点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语境 ,那么我们似乎可以把文学说成是任何一种事物。因…  相似文献   

16.
耿跃红 《考试周刊》2013,(37):101-101
<正>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感应",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觉上的理解。语感是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感知能力呢?一、把语感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想要获得良好的语感,主要的和首要的途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语言以符号化的方式传递人的情感,由于人类情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必须将抽象的情感加以感性显现。艺术语言传情的感性形式是“语象”,它是用以表情的语言单位,是“心象”与一定的语言物质材料(语音或文字)结合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语言形式,也是语言表象。语象具有特定的语言形式和系统结构:语象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层级性。语象是表象化的语言符号:1.所指表象化———语词由概念还原为表象,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2.所指意蕴化———语象语义内涵是感性和理性、具象和抽象、思想和情感的结合,其语义信息是多元复合的;3.所指赋值化———为语词增添新值,不断赋予语词以具体的、临时的、附加的、新颖的、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也应该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译文应力求传达原作的内容并保持其艺术形式的感染力,具备文学特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本文拟就文学翻译的审美意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的误区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教育》2000年第12期发表了覃章俊老师《要冲出“研究语文”的误区》一文,读后惊异于作者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然而,对文中某些观点,笔者又不敢苟同。 按覃章俊老师所言,“学习语文”与“研究语文”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感性积累,后者是理性分析,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我们都知道,人类靠感性直觉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性是为感性服务的,文学即人学,语文本质上就是感性的东西。所以,所谓“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感性的语文,就是感性地学习语文,“学  相似文献   

20.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类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它包括直觉的判断、想象和启发;它是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直觉思维有以下特点:1.简约性。中间步骤很少,往往由条件直接跳到结果,表现出过程和结果的“直通性”。2.整体性。思维不着眼于细节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本质。3.支撑性。需要有大量的认知、方法和经验为基础。4.偶然性。其发生不一定必然,其结果不一定确切。直觉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视觉形象的直觉思维,一是非视觉形象的直觉思维。前者以图形或图解模式为信息载体,后者以概念本身的词语符号为信息载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