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它从交往对话角度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是对主体性教育的超越,目前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正在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相当密切亦非常复杂,文章主要针对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关系进行研究,将目光投射于师生间的交互活动,从而为准确把握师生关系,准确把握体育教学活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念。在从符号互动论角度对师生关系内涵与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地位的“去中心化”,学生主体性的高扬,情境文本的生成与解读及教师的自我认识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本的敞开性与教师权威的瓦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文本阅读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教育活动就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重构,是重写教育文本,塑造人生的过程。因而,有必要重新理解教师的职责,教师是文本的解释者,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帮助者。而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实现了主体性,同时也瓦解了教师应是权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0世纪中期以来,主体性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为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主体性教育的提出、涵义、意义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主体性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从受教育者自身出发,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居主导地位。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力量,学生是劳动对象,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把握师生关系,并且结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构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付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131-133,136
从语义学角度重新审视了“塑造”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的定义、教育目的、教育过程等角度对“教育是塑造人的活动”的内涵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在新课程理念的关照下,从交往意识、生命意识探讨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无从提及教育效果和教育目的。那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培养21世纪小康社会建设者的教师,该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以为教育应树立六种意识。  相似文献   

9.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在从符号互动论角度对师生关系内涵与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地位的“去中心化”,学生主体性的高扬,情境文本的生成与解读及教师的自我认识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主体及其特征(主体性)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颇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对现实教育中主体性缺失的状况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