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提高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上,让他们初步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因此,我认为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必须面向现实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概念的理解是学习数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理解要以能否达到“守恒”为标志,换句话说,就是要真正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根据内涵去确定概念的外延。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影响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因素很多。针对智障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我在教学巾主要抓住智障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和抽象概括能力等内部特征,对智障儿童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3.
智障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的一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迟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形象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学习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他们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一、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将书本知识融入生活,对教材作出合理、适  相似文献   

4.
真实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及其他因素问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教师预定的轨道行进.随时会产生一些预料之外的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或新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尊重智障儿童,信任智障儿童,给他们提供一个动态生成的数学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再创造”(即生成),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动态生成中让智障儿童焕发出学习数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突破局限于以知识为中心的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中、重度智障生“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中、重度智障生掌握实用的数学生活知识,形成基本的生活中实用的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公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天才的研究,他们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着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探索欲望。而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又是丰富多采的,研究素材充斥着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各个角落,我们拥有优越的天然“研究”资源。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其数学研究的价值,指导学生切合实际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生活和学习成为数学研究的平台,使他们生活在“研究”的世界中,成为真正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探索。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学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太抽象、太遥远,学起来非常吃力。而传统的数学教材又常常是以严肃、科学、单一的而孔出现,使学生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要将智障儿童带人数学王同,让他们喜欢数学、爱上数学,选择绘本(图画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智障儿童各方面的思维活动大大落后于正常的同龄孩子,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重度智障学生,就算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依然很难习得。在教师的千遍万遍教学之下,有些学生好不容易学会了知识,却不会将其运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甚至放弃了让重度智障生学习数学。但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很多,要提高重度智障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很多常用的数学知识非学不可,并且要学有所用。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的课堂教学困难重重,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仍是必须且可行的。蛄合生活数学的学科特点,通过设置多元教学目标、安排生活化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燃期使智障儿童在课堂上学有所得;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采取合适的课堂行为调控措施,促使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儿童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全部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与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步。而在教学中,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许多学生“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的确,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中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国基础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智力障碍简称智障,属于先天性精神疾病,造成这一疾病的成因多样且复杂,即便接受后天专业康复教育,不少儿童依然无法像正常人那般生活.面对智障儿童这一特殊人群,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显然是不行的,培智学校及教师应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设计出强针对性、强实用性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法让教师在课堂中模拟还原现实生活情境,大大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教学难度,提升了智障学生的听讲配合度、接受度.基于此,文章先对生活化教学法概念略作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构建生活化培智数学课堂的价值、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徐永昌 《考试周刊》2015,(40):89-90
智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智力低于正常人,因而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引起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此,国家专门设立了特殊教育机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特殊的教育教学,使得他们能够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日后的自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智障儿童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现阶段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就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加强对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能独立生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内容比较广泛、抽象的学科。智障儿童的思维肤浅.各方面的思维活动大大落后于正常的同龄孩子,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重度智障学生,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也很难习得。在教师的千遍万遍教学之下,有些学生好不容易学会的点滴知识却不会运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回归生活,尤其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智障儿童的教育目标在本质上和普通教育没有区别,但是智障儿童由于智力的原因,注意力分散、意志力薄弱、抽象思维差,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时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注意加强课程与智障儿童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