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孤儿,是指经历了地震灾难,并且父母在地震灾难中双双身亡的儿童。四川汶川地震使汶川成千上万的家庭惨遭重创,许多父母在这次地震灾难中死亡,留下了大量的孤儿,本文所指的地震孤儿就是指在汶川大地震中遗留下来的孤儿。在汶川地震中,这些地震孤儿不仅有着地震的痛苦经历,还要承受失去父母成为孤儿的巨大痛苦,经过了这一变故,他们的心理创伤会有多久?他们的家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本刊编辑就前往北川中学当起了志愿者,在本刊新学年的第一期特别策划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北川学子的高考故事,第一学期就快过去了,这些孩子在大学里怎样?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还好吗?为此,本刊特地作了一次回访,约请了几位08年考上大学的北川学子,让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鸟与人     
小鸟问它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小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贪婪。”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爸爸,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4.
住房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家庭生活经验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小到大,或住过各种各样的房子,或看过各种各样的房子,房屋应该是他们很熟悉的地方。但是,他们对住房进行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吗?他们从房屋中发现了哪些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学生能够探究的?哪些是暂时还不能探究的?本单元正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需要来构建的。  相似文献   

5.
<正>微课堂做记者,就是能不断地寻找素材,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记者一样,比如找一两位熟悉的人,问问他们这些问题: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呢?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庆祝的?你收到过让你最难忘的礼物是什么?你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从事什么职业?你和你的母亲有过的最难忘的回忆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戴桂林 《语文天地》2013,(10):29-30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有一篇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并且坚信通过学习会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课堂反应似乎也是如此。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却淡忘了许多。原因是文章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那些让作者魂牵梦萦的生活场景在学生眼里就如历史一般遥远,又如何能引起他们灵魂的共鸣?这使笔者意识到,离开了现实土壤的所谓乡土之情如无源之水,无法滋润学生的心灵,更无法塑造他们的精神家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活生生的、可感知的乡土气息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高中生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整天生活在抱怨中,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整天唠唠叨叨,什么事都管着自己;抱怨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如别的同学优越……对此,不少班主任平日里没少费口舌,可谓是苦口婆心,但收效却不大.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2010,(6):9-9
健康向上的自尊心理是孩子们以后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法宝,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也更有能力抵抗消极的压力。相比之下,那些自尊心弱的孩子面对挑战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垂头丧气。如果他们再产生“我没有那么好”或是“我做什么都做不对”的想法,那么他们更容易变得消极、沮丧、孤僻。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呢?下面的几点建议也许会很有用:  相似文献   

9.
娄亚丽 《小学生》2011,(2):18-18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家教指南》2008,(1):33-33
为什么当代社会出现了很多成年之后还依赖父母生活的“啃老族”?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啃老族”的行为与他们在6岁前受到的不当育儿方式有关。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对6岁以下儿童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他们成年以后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啃老族”就是鲜活的例子。成年以后,在经济、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的人被形象地称为“啃老族”。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缝隙     
郑伟楠 《辅导员》2009,(14):110-110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取之不尽的爱。可是在他们幸福的缝隙中,又漏掉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大学生是现在受到普遍关注的一族,他们身上寄托着国家、亲人、朋友和学校的期望,那么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怎样呢?他们能否不负众望,以后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呢?本着这个目的,笔者在湖南大学经济类学生中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3.
罗召庆 《班主任》2014,(11):58-58
刚参加工作时,看到自己的同学过得都不错,我内心总会萌生出这样的念头:如果我不教书会怎样?每次参加同学聚会,看到别人的光鲜,我都会为自己的平淡而惭愧忧伤。这样的经历多了以后,我不禁对自己选择教育事业的初衷产生了怀疑,到底要不要改变?周围有许多跟我一样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过得差不多。和他们闲聊教育生活的趣味时,他们轻描淡写地说:“教育工作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变化的永远是学生,不变的才是自己。”一股悲情油然而生: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难道就是这样?如果真的就只是这样,那教师漫长的一生是不是就可以用一年或者一天来概括?  相似文献   

14.
如何引导学生识记汉字?我们的做法是:1.在生活中识字。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还可以养成他们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增强他们生活的阅历和能力。如我们引导学生在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游玩时向他们提问:“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字?”“公园门口写的什么字?”学生每天到校后,教师可询问学生上学的路上经过哪些公共场所,它们的名字怎样写?……随着积累的增多,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人走出自己的家乡到城市打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孩子无法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只能留在家乡。这些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都有哪些欢乐和忧愁呢?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的作文教学,由于“四人邦”“抓政治保险,抓智育危险”的流毒和影响,对于命题后的启发和指导一直是不重视的,常常是命题后就以为完事了。这样就给学生作文增加了困难。命题以后,教师究竟应当怎样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幼儿的接触面变广了,他们会对更多的事物感兴趣,比如说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有时幼儿还会不停地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对事物的浓厚兴趣正是我们向他们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因此,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3本次社会活动《标志伴我行》,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能看懂标志并按标志的意义行动。  相似文献   

18.
王小娟 《成才之路》2009,(19):I0007-I0007
书是人类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能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如何让他们辨别真假丑恶?如何让他们领会生活的真谛?如何让他们获取奋斗的力量?读书能让他们战胜一切,获得一切。  相似文献   

19.
张团国 《甘肃教育》2011,(16):95-95
青少年犯罪问题,让众多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头痛不已。世上真有那么多"坏孩子"吗?他们是怎么变坏的?他们变坏以后怎么办?相信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台湾电影《酷马》似乎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唐唐,一个叛逆的假小子,在一次群架中失手打死了前来劝架的优秀高中生酷马,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无论从实际还是精神的层面,人们都需要重建家园。就基础教育而言,对灾区师生,我们期盼着他们早日走出阴影、平复创伤、重返(建)校园,恢复相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那么,灾区以外呢?基础教育应该怎样充分开掘汶川地震这一精神的富矿?怎样充分实现地震及其相关事件的教育价值?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期“关注”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教授,对此做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