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上课要遵循备课所写出的教案。这个备课的教案用新理念产生的新名词说就是预设。但这种预设是否就一层不变照本宣科呢?我想,这关系到心中是否有学生。如果心中有学生,它就不是定稿的“剧本”,只是上课的遵循、依据、导向;如果心中没有学生,那它就成了教师上课的台词了。  相似文献   

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自然少不得课前精心准备。备课,就是上课之前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分析教材、编写教案,随着教育环境的变迁,语文教学在现代价值体系观照下,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表现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作为教学起点的语文教师备课活动,呈现出将“预设”和“生成”整合于一体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看似偶然的精彩,其背后隐藏着必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对“预设和生成”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识,有的一味追求“生成性教学”,有的甚至过分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而发出了弱化预设乃至取消备课的呼吁。然而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预设、预约精彩。当然,这里所说的预设,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备课,而是一种大预设和动态预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是预设;学习理论知识、参与教学观摩、开展研讨交流是预设;教师的品位、兴趣、生活也是预设。课堂教学进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预料的,但一个在课前有足够…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的目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可以说,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一、备课求“实”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6.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长期面临与思考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也伴随着每位教师的成长过程,不断反思、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教学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数学教学而言,笔者认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在一定的教学时段内学生数学知识内化、数学素质提升的最大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是实现教师对问题的“精心预设”与学生“心理内化”的有机结合,教师对问题“精心预设”是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精心预设问题,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调控课堂,突出教学重点,凸现目标,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空间.问题设计就是设计一个(或一组)好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以问题为载体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以问题为契机引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思考与领悟.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认为,备课就等于写教案,没写教案就是没有备课。殊不知“备课”与“写教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确切地说,写教案并不能代替备课的全部。备课的过程包括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想教学方法、书写课时教学计划、对课堂情况的假设、课后作业的布置等等诸多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备课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预演”和“假设”。不管你事先“预设”的如何精妙、周到、  相似文献   

8.
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当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创见的观点为契机,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生成学生的创新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备课充分预设,引发动态生成生成与教学预设相对应,没有教学预设很难出现动态生成;期待更多精彩的“生成”,就必须在备课时做周详巧妙的教学“预设”。我发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异彩纷呈,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技术娴熟之外,教学预设得完美也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课程理念下,精心预设,动态生成已成为一个重要教学观念。在积极探索生成教学的今天,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前必须做的工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只有在备课中精心预设,时刻关注动态生成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知。一、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和动态生  相似文献   

10.
正"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带来学生的生成是多种多样的,许多生成会与教师课前的预设不同,甚至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这种情况常常会让教师应接不暇。如何应对学生出现不同于预设的生成?这就成为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一、忘掉课前预设,专注学生表达教师在备课中对于设计的提问或者任务,通常  相似文献   

11.
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估计,形成基本的教学设计(一般称为“备课““教案“)。所谓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的预设。预设是需要的,但真实的课堂教学既可能是教学预设的顺利展开,也可能是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案,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备课)和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如何去做好“教案设计”这一常规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肤浅的“三变”建议。一、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  相似文献   

13.
一、备课:精心准备,追求"完美"教师在备课时的一系列教学设计及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习反应的预计,称为课堂预设。而课堂生成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预设之外的情况,虽然超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范围,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上"未曾预约"的"美"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学预设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再通俗点讲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  相似文献   

16.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发挥和考验教师机智的重要“战场”。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动态生成有时并不是随机的,它往往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做一些简单的预设,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进行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课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行动主体进行周密的预设。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位置,他们的“言行”并不能完全和教师所预设的那样一致。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预设。从某种程度上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精心预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预设时首先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也就是只考虑学生“应该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的状态”;教师写教案时过分追求结构“尽善尽美”和教程的“周密丰满”,最后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9.
张志安 《宁夏教育》2006,(7):83-83,85
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目前,教师所习惯的“教学设计”就是备课,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重点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引或代替学生的“建构”,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互助交往中学习,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的个性,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