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较教育学家阿什比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世界高等教育,提出了著名的"大学生态学"、"遗传环境论"等高等教育发展新理论,这给我在思考高等教育问题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针对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遗传和面临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深刻理解高等教育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创新的重要性,并着眼高等教育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创新,探索高等教育内部调整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创新性、专业性、学术性及其时代前沿性等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创新性高校教育环境有其特有的结构及其功能,包括智能培养环境和品德个性发展环境。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环境之中,无论是智能培养环境,还是品德个性发展环境,都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事业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才环境的创新,认为山西高等教育人才环境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领导能爱才,人才自然来,领导善用才,人才走不开,让武大郎式的人当领导,人才不仅难以涌现,而且有人才也会都走光。  相似文献   

4.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升为高等教育热点与焦点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创新创业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相关实践,借鉴了"四要素说"理论,分析了创新创业课堂环境建设的标准,探索了创建具有氛围、营养、信息、平台、视野等特点的创新创业课堂环境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并从创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入手,阐述了创新创业有效课堂环境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思潮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大规模扩招.伴之而来的是日趋严峻的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因此,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政策环境、税收环境、金融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所面临的形势。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人才发展环境现状评价与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影响人才事业发展、个体素质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三大类要素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人才发展的事业环境、社交环境及总体环境在全国均处于落后水平,成长环境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河南应通过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人才发展职业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人才载体建设;加快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创建良好社交环境等途径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互补性和方法上的相通性.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增加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中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提升环境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加快江西经济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对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西成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使命,我们要认清形势、创新思路、发奋工作,把江西成人高等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加快江西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分析进入新世纪,江西成人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成人高等教育需求环境。当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有着巨大需求。这主要表现为:①江西实施以推进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推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与制度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制度 ,使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的制度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在分析框架中引入制度环境这一外生变量 ,重点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关联性 ,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特点。讨论的要点为 :在原有计划配置的框架中不可能使资源再扩大 ;资源的增量主要是在市场环境中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志存高远 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国力的竞争取决于创新人才的竞争。应当看到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如学科前沿比较落后 ,培养的人才视野比较狭窄 ;研究生创新精神比较弱 ,创新意识不强 ;培养方式、内容、方法落后等。因此 ,必须树立争创世界一流的意识 ,建设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的生态教育研究中,学术界对"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教育参与到生态思想运动中,首先是以环境保护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是针对人类周围环境的认识、保护、改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研究生态教育,首先应当理清其概念,明确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构成德育的主体(教育者)、客体(受教育者)、介体(内容和方法)三因素中,育人环境是渗透其中并形成德育整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优化育人环境是对学校以及基层组织的各种建设与有效管理。民族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包括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学术环境、服务环境以及交流环境等在内的育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将高职院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析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状,在对阐述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能够优化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仍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构建人性化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观是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同时必须着力建设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生态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教育发展正处于威胁国家安全的政治环境、“双循环”格局的数字经济环境、“老龄”和“少子”两极分化的不均衡社会环境、“卡脖子”的科技制约环境、“多极”文化入侵的文化环境,以及“教育脱钩”的国际化环境。同时我国教育发展也处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高质量的人才体系、师资体系、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及教育生态环境体系的宏观教育改革与发展环境。教育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应对复杂多样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十四五”教育发展应实现六大战略目标:稳固国家安全、服务和引领经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铸就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开放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实现教育发展六大战略目标,应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生态环境建设四大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德育环境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环境是德育内化和外化的重要条件,构建完备的德育环境,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完善学校德育功能和抢占网上德育工作的制高点,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网络四位一体的德育环境体系,将德育教育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外部环境是影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本文围绕这些要素,并结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从宏观方面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环境教育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在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地方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探索构建高职院校环境教育教学体系,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开展公共环境教育和专业特色环境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必将对提高受教育者的环境素养和环境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营造出一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无法脱离这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的虚拟环境在本质上是虚拟形式与现实内容的统一,这种环境下的高校德育与传统的高校德育存在着主体、客体与中介的同构关系。虚拟环境下的高校德育经常出现"非意图的结果",其原因可以从实践主体的心理畏惧、综合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资源支持等主客观方面加以分析。通过构建"虚拟真实"与"虚拟自我"可以走出高校德育虚拟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论加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要结合并利用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专业教育、法制教育、实践教育等形式和环节,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环境责任教育和环境规范教育,促进其环境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为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主体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