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报纸上的“豆腐块”新闻,一些大报记者便认为那是“小报”的特产。而一些“小报”记者也不愿采写“豆腐块”消息。因为在这些记者眼里,“豆腐块”是“小儿科”,“填报屁股的”,“体现不出水平”,参赛、评职称根本拿不出手。名记者哪个是靠“豆腐块”成名的?其实这种瞧不起“豆腐块”新闻的观点,从信息社会的观点而言已经过时,也与广大读者希望报纸多提供新闻信息的需求相悖。增加信息量,“豆腐块” 也担一分重任 过去,我们的新闻不太注重传递信息,宣传味十足,文章也短不下来,读者并不满意。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终日忙忙碌碌,每天能花在看报上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秦斌华 《新闻窗》2009,(1):66-6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媒体竞争的加剧,读者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更倾向于直观、形象和简明扼要的新闻报道形式,这使报纸的图片新闻深受青睐。报纸进入“读图时代”,用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照片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不少报纸在这方面动足了脑筋。读图时代,对作为基层纸质媒体的地县报纸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照片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就是一篇新闻的灵魂。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能最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为了突出新闻重点、刺激读者的阅读冲动,英语新闻标题往往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英语新闻学者称之为“标题语言”。本文试从词汇、语法和修辞三个方面诠释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新闻的电话号码,要么看作是躲躲闪闪的广告,要么视为好新闻的“硬伤”。 市场指南报作为一份以服务具体周到见长的经济类报纸,创办四年来一直倡导这样一个原则:宁肯评不上好新闻,也不回避电话号码;新闻该有电话号码时一定要有,有些新闻没有电话号码也不一定算好新闻。 这种不合“常规”的做法,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使指南报强化了特色,扩大了影响,坚定了走这条“独木桥”的信心。 一、打上电话号码是真心服务的体现 每家媒体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受众,指南报既然把服务读者当作自己的特色和旗帜,就更应该多研究读者的需求和新闻媒体的局限。指南报在调查时发现,一篇好新闻、好消息在向渎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诸多的疑问和好奇,读者此时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而大众媒体面对成千上万的受众,受众的问题也各式各样,在一篇字数有限的消息中难以一一解答。读者需要从消息中得知进一步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这时,消息的采写编发者就应当将能回答这些问题、能进一步提供准确信息的人员或单位告诉读者,此时,最省篇幅也最方便读者的办法就是在消息中写上电话号码,这是一份以真心服务读者为己任的报纸无法回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新闻业务研究”栏目长期以来探讨的内容十分宽泛,题目也不断翻新,但贴近现实的内容却不多,难免给人以陈旧之感。《典型报道的新生面》一文,如同它的题目一样,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新闻业务研究的“新生面”:即不脱离新闻业务探讨的轨道,又紧密联系当前新闻报道的“热点”。作者在文章中,就近一个时期新闻传媒对徐虎的报道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业务方面的探讨,读者看后,无疑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新鲜的启示。结合一段时期的宣传报道热点问题开展业务研讨,应是办好我们这个栏目的一项基本要求,希望来稿能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在各种场合直接用英语采访、写作,也有不少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希望在学习母语采写的同时,也能看到相应的英文稿件,从而提高英语水平,适应新时期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为此本刊特辟“双语新闻点评”栏目,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要。本期文章作者马建国著有,《英文报刊导读》一书。但愿此栏目的文章及其作者们的国际新闻采写实践和研究能为读者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有限的文字里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是受众对媒体的基本要求。传播信息,为社会、为读者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阅读、收听收看新闻的重要目的就是获取信息。新闻信息含量越大,越能吸引读者。反之,读者自然不愿看。《新民晚报》社长兼总编辑赵超构自1956年夏主持该报工作以来,实行“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的办报方针,使报纸有很大改进,销量大增,在新闻界中颇有影响。我理解,这个“广些广些再广些”就是指新闻信息含量而言的,对今天…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5年第8期,发表了罗建华先生的文章《学学“希望新闻学”》。文章发表后,广东一家报业集团总编辑批示“供各采编部门记者编辑参阅”,由此引起一场讨论。有人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选择新闻报道内容上确实应注意有所控制与回避;也有人提出,“希望新闻”固然不错,但实施起来会不会变成“假大空”的高调宣传?同时《,岭南新闻探索》2005年第5期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在该刊第6期以《“希望新闻学”值得提倡吗?》为题,刊发了一组讨论文章。在此,我们摘要编发这组讨论文章,一方面希望能够开拓读者视野、启发更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更希望提倡广东新闻界同行重视业务研究、活跃讨论空气的良好作风。  相似文献   

9.
<正>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能不能打动读者,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好题一半文”,如果有了一个好的标题,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标题是报纸的“门面”和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能鲜明地表达新闻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使人产生阅读的强烈愿望。众多新媒体涌现,使读者面对大量信息进入了飞快阅读的“读题时代”。如果新闻标题生动传神、引人注目,就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报纸新闻编辑要在制作标题上下功夫,精雕细琢,努力擦亮标题这扇新闻的“窗户”。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从概念上划分属于新闻学范畴,与艺术似乎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在理论研讨中,我们看到一些谈论新闻摄影特性或评介新闻照片的文章,常常又会遇到“艺术性”、“艺术价值”、“艺术表现力”等术语。读者看到一幅新闻照片,犹如亲临现场,目睹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直接从摄影形象中获得信息,那些优美生动的新闻图片还能激发读者的情感波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在这个“信息海量”和“观点爆炸”的时代,新闻评论较之其他新闻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爱读,因为通过阅读评论可以迅捷地了解新闻、捕捉信息,给人以启迪。群众也爱参与,因为通过新闻评论可以对社会生活发表见解、提升参与感。为此,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报开设了时评专栏。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谁的独家新闻多,谁的特色鲜明,谁就能吸引较多的读者,就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独家新闻,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家新闻传媒率先发现并报道的重要新闻。既要“率先发现并报道”,又得“重要”,说明独家新闻采之不易。因此,在信息源有限,在“统发稿”居多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多地采写出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独家报道是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然而,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甚至值得花相当功夫去研究的是;编辑如何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在以读者为本位的前提下,把新闻做得更好,做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3.
“题好文一半”,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能最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读者阅读一则新闻时,最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标题。通过浏览标题,读者会对新闻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以便决定哪篇新闻报道该先读、可读或不读。一个精彩的新闻标题可以在瞬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读者;相反,平庸乏味的新闻标题往往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默言 《新闻记者》2006,(2):34-34
本刊2005年第8期,发表了罗建华先生的文章《学学“希望新闻学”》。文章发表后,广东一家报业集团总编辑批示“供各采编部门记者编辑参阅”,由此引起一场讨论。有人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选择新闻报道内容上确实应注意有所控制与回避:也有人提出,“希望新闻”固然不错,但实施起来会不会变成“假大空”的高调宣传?同时,《岭南新闻探索》2005年第5期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在该刊第6期以《“希望新闻学”值得提倡吗?》为题,刊发了一组讨论文章。在此,我们摘要编发这组讨论文章,一方面希望能够开拓读者视野、启发更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更希望提倡广东新闻界同行重视业务研究、活跃讨论空气的良好作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一、晚报要靠一版新闻取胜晚报吸引读者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是抓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办好名牌专栏、专刊、副刊及连载。但难度最大的是抓好一版新闻。一版新闻抓不好,读者便会觉得晚报不经看,缺少信息,甚至看报从第四版看起,第一版可看可不看。我们北京晚报自1980年复刊以来,一直致力于“要使读者从第一版看起”,尽可能让第一版能抓住读者。第一版是要闻版,理应向读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 ,我们《新闻记者》编辑部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读者热情洋溢的信函。这些读者中 ,除了专业新闻工作者外 ,还有不少业余爱好新闻的老同志和青少年 ,他们对《新闻记者》在新的一年里寄予了希望 ,提出了建议。远在北京的刘富、王国英两位读者 ,结合《新闻记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办刊上的一些特点 ,先后在来信中建议 :适当增加一些台港澳的内容 ,“海外新闻界”、“网络新闻圈”最好少一点“宏观” ,多一点“个案” ;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读者群 ,文章尽量能“软”些。两位读者在肯定“新视野”、“传媒观察家”、“探索与争鸣”等栏目…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希望介绍一些说明文写作方面的知识。 (王首成) △选登“新闻知识卡片”,以介绍一些短小有趣的新闻知识。(陈通宪) △适当地刊载一些新闻理论上的争论文章,以帮助读者们提高认识。(唐恒金) △希望增设“编辑部改稿体会”和“好稿选评”,用比较的方式帮助读者提高写作水平。 (韩百龄) △尽量少登与写作无关的文章和名人写的作品,多用各地通讯员和读者稿件。 (何川) △“新闻来稿评析”和“当好通讯员浅谈”两栏目内容很实在,望能长期办下去。(易江军)  相似文献   

18.
试论"报纸的杂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读者的读报行为较以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基于报纸内容的庞大、版面的众多而产生的选择性阅读和分阶段阅读。这种变化也对编辑的采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报纸杂志化”也就成了必然之举。一、何谓“报纸杂志化”?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①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所以,如何保证一些重要的信息不至于被繁忙的读者漏读,是编辑组版时的一项基本功。于是,有一部分同志便在如何使版面“多突出”上下功夫。所谓“多突出”就是指一个版上有三至四条稿件能优先得到读者的青睐。然而,版面怎样才能达到“多突出”呢?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对几篇重点稿件采用刻意装饰的办法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样做,有时的确也能产生一个版突出三四篇稿件的好版面,但时间不长,就会感到办法太少和无法应付,陷于“技穷无路”的窘境。根本的出路在哪里呢?我看还得在挣脱“区序”的束缚这一思路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20.
当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文并重”也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图片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图片报道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已真正担当起主角。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过硬的摄影本领,在“抓拍”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