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美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美的本质问题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探索和讨论,问题不但没有解决,从现象看,这一问题的解决反而显得愈来愈困难了。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为之浩叹美是难的,一些人所谓美学注定具有悲剧色彩,主要在于美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它好象是容易认识的;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常常会遇见这类事物,但另一方面,美又是非常难  相似文献   

2.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的观点,值得商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面,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面,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今传《明熹宗实录》缺少天启四年及七年六月部分。清代旧传,此为顺治初年阁臣冯铨所窃毁,以抹消不利于己的证据。学者多采信此说并以此说成立的客观条件为重点,进一步辨析对冯铨不利的事实,必与天启时期依附魏忠贤有关。据《明熹宗实录》现存其他对冯不利的内容,可知被毁信息应更直白地反映冯铨附魏。《国榷》作者谈迁不可能得见《熹宗实录》全本,故不能由《国榷》所载反推《熹宗实录》的阙文。据阙文对应时段内的重要言论、事件,可知天启四年存在对冯不利的事实,但当时与此后并无直接指斥冯氏此间行为的奏疏或记载,而七年六月,连不利事实亦不存在。所以,现存《明熹宗实录》阙文,应无使窃毁动机成立的文字内容,冯铨窃毁说不仅来源可疑,更没有可靠的客观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4.
考诸甲骨文、金文,"我"有两源:一从手从戈,一从禾从戈,以"割手"、"割禾"为造意,以"戈"为声;"戈",方言读guó,与"割"的方言读音一致,故"我"乃"割"之本字,有宰割、宰杀之义,甲文里有此用例;"我"被借作自称之后,另造"割"表本义;手的古文作、禾穗作,垂的古文作,三者相近,导致混同,故有许慎这样的说法。,从爪从戈,是"我"之金文字形。  相似文献   

5.
重新考证了Plyometrics术语,综述了其译名的相关争论;分析了Plyometrics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并综述了Plyometrics和Plyometrics Training相关的判断标准、疲劳与训练适应以及该训练方法的新进展,以期为Plyometrics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与魏冰先生《Plyometrics问题探究》一文中提出的Plyometrics新译名等问题商榷。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宋代出现冰嬉”这一观点及其依据、来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宋代出现冰嬉说”在当代流传甚广;但该论断的史料依据不实,为误传;“宋代出现冰嬉说”最早可能来自于清代的《通俗编》.在国内承办冬奥会、发展冬季运动如火如荼之际,该研究对深入探讨我国古代冰雪运动,使世界各国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初唐四杰”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记载很简略,其中还有不少可疑之处:第一、关于吏部侍郎裴行俭对四杰的评论;第二、关于四杰性格影响其仕进问题。现在先谈第一点。《旧唐书》王勃本传说: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见勮与苏味道,谓人曰:“二子亦当掌铨衡之任”。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  相似文献   

8.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庆年间诗人、散文家.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归隐定居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文士,过着闲适的生活,颇为世人所重,称随园先生.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活》以及笔记体小说《新齐谐》等.  相似文献   

9.
纪承 《阅读》2007,(1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书虫对于老师课上常讲的这句话深信不疑。这不,在预习《草原》的时候,小书虫发现了几  相似文献   

10.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第1期刊登了王临生先生的《使用万用表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文(下简称王文),对学生在使用指针式(机械式)万用表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所持观点基本正确,但仍有一些含糊之处。  相似文献   

11.
《长生殿·例言》曰:“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对此种说法亦表示“世以为知言”。同为“至情”主题的两大明清昆腔传奇戏曲,《牡丹亭》与《长生殿》亦见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闹热”一词进行阐发,从情节结构、主题意蕴和排场布局三方面刍议“闹热《牡丹亭》”一说。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否定之否定”是不是一条普遍规律,争论的文章时有所见.持肯定态度者,无非是引经据典——恩格斯的话,加上许多例证,至多再加上一些对经典理论的“新”的解释,其实其中并无多少足以服人的东西.持否定态度者,主要是举例论证,指出自然界许多发展变化,不能纳入否定之否定的框框,最有代表性的设问就是:共产主义公有制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私有制的社会吗?脑力、体力劳动高度统一之后,还会出现分裂吗?这些问题,按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无法回答,只得“迥避”.然而迥避问题决非科学态度!这种态度,也是阻碍我们哲学研究,以致几十年无所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文的关系,《论语·为政》15章“思而不学则殆”的“殆”当依王念孙说解释为“疑惑”。对文推义是训诂学上考释词义的重要方法,也是文言教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的《屈原否定论系谱》以及三泽玲尔先生的《屈原问题考辨》(《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使笔者颇感兴趣。《系谱》认为:“‘否定论’又因否定了被先验地相信其存在的屈原,而出现了要从根本上对《楚辞》及其本质重新提出疑问的趋势,并因此成为民国以来新楚辞学的出发点”,“这大概应受到高度评价”,并断言对“否定论”“单纯地在感情上被拒绝”的倾向,“在今后大概一定会逐渐被扬弃的”。而《考辨》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屈原“是生前详细事迹不明的‘想象中的作家’”。对于“否定论”,是否值得海内外学人如此青目,对于屈原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语音、词汇、语法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一方面的演变都会影响到其他两方面。关于语音演变对语法产生的影响,索绪尔在他的《教程》中有所论述。索绪尔认为语音演变对语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导致词的复合结构的消失,即“使过去有助于确定一个词的意义的不同部分变得不能分析:整个词变成了分不开的整体”。也就是说,原来复合结构的词的语素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凝结成为一体,使词不可以进行语素分析,不再是复合结构。他列举了大量的印欧语的例子予以论证,充分说明了这一影响在印欧语中…  相似文献   

17.
对原文“在缓冲阶段,人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速度最大”等5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旨为探讨跑的原理,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出现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和刘勰"体大而虑周"(清人章学诚语)的《文心雕龙》,处于它们之间的西晋陆机的《文赋》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是中国古典文论、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从文学的自觉着眼,试图对"文学"这一概念展开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窦娥冤》取材于刘向《说苑·贵德》中东海孝妇的故事。《说苑》是“采百家传记”以说理的书,《窦娥冤》则是一出悲剧,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窦娥的悲惨遭遇也传达出某些“理”。本文通过比对分析,找出它们相关又有所区别之处,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原作品。  相似文献   

20.
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一个历史的论断""一个封闭的论断"等几个方面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特征"这一大家坚持了多年的命题进行了理论的质疑.研究认为,技击作为武术的一个原点功能,随着武术的文化得以形成、嬗变与发展,它必将经历着一个同步的质变过程,中国的文化使得"技击"与"文化"、"生活"一起不断地演绎推向更深刻的、更模糊的方向上去.正是基于浓厚的东方文化,武术及其拳技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求-生存、好勇斗狠的暴力手段而存在,"技击之打"只能是中国武术这棵苍劲的千年古树的一个枝蔓.最后认为:中国武术是一个由简单不断走向复杂的过程,一个从"技击"走向"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