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说“寒蝉”     
每次读到柳永《雨霖铃》的开头几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我心里就犯嘀咕:深秋时节,哪来蝉鸣?“寒蝉”是何意?“蝉”前冠一“寒”字,是说蝉觉得寒冷而鸣声凄切吗?古诗词写到蝉的很多。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生性高洁的蝉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虞世南在托物寓意的小诗《蝉》中这样吟咏:"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借赞美蝉的高洁喻自己品格的美好。众所周知,夏天,蝉到处都是,几乎所有的树上都可能会有蝉,蝉鸣也可能从各种树上传来,作者为什么单单说"流响出疏桐"呢?这个"疏桐"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咏蝉诗很多,其中以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最为出色,被称为“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更是把蝉清逸的形象与诗人高洁的品格融为一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的下垂部分,诗中以此比喻蝉头部伸出的触须。“饮清露”写蝉的生活习性,暗含生性高洁、清雅之意。次句写蝉声因桐“疏”无阻隔而远传。三、四句随次句而下,水到渠成,有“桐”所以“高”,有“流”所以“远”。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晴之笔,一“自”一“非”,一正一反,告诉人们品行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而自能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4.
诗歌中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自然物常被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君子,唐诗中的梧桐意象也不例外。梧桐具有高洁的自然品性,常用来比喻君子的才德;梧桐制的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伴侣;梧桐与其它意象的组合以象征君子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笔下的蝉有的是诗人化身,有的是报秋的精灵,有的则是借蝉鸣衬幽静,有的则渲染了悲凉氛围和满怀愁绪…… 诗人的自况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蝉居高枝鸣叫,饮露水生存,诗人喻其高洁、尊其品行,借以自况,委婉含蓄表达自我情感. "尊其品格"以蝉自况的诗词,虞世南的《蝉》就是著名的一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传,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独特的视角蕴含着独特的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自能声名远播,这恰恰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似文献   

6.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虞世南的《蝉》是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为后世人所称道。首句中的“垂”,就是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蝉停歇大树,喝的是“清露”,品性多么高洁啊!次句中的“流响”  相似文献   

7.
易渡 《红蜻蜓》2023,(18):26-29
<正>“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是出自《诗经》的诗句,也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梧桐的诗文。这种不凡的树是传说中凤凰所栖之处,“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也形成了人们对梧桐最初的印象。不过,中国古人所说的“梧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两种。只是,我们如今随处可见的“梧桐”,却被称为“法桐”。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8.
一、用以识坟。古代墓地多植松柏与梧桐,东汉仲长统《昌言》:“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坟。”如《乐府诗集·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二、“丝桐”并称,指代乐器。梧桐,材白色,质轻而坚韧,可制琴瑟等乐器。汉代枚乘《七发》诗中所写“龙门之桐”就是为了证明梧桐宜制琴瑟。再如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自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陆贽《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烟霭遥迷  相似文献   

9.
咏蝉     
唐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诗人着重抒写蝉的“饮清露”,在高树上鸣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的特点。清代沈德潜对这首诗批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代骆宾王在唐高宗时任侍御史,不久便得罪入狱。他在狱中感慨万端,写了一首有名的《在狱咏蝉》诗。诗中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既如实写出了蝉的形象,又巧妙地比喻宦海艰险,冤屈难伸。唐代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相似文献   

10.
陆志平 《江苏教育》2011,(11):41-41
最近在德国。一位北京的老师忽然问我:“南京有这样的梧桐吗?”这一下真把我给问住了。眼前一棵棵梧桐树都那么高大挺拔.枝叶茂盛,跟我天天见到的南京的梧桐确实不同。后来,又看到伦敦的白金汉宫门口,那大道两旁好几排梧桐,也是那么伟岸,那么有气势。天天走在南京的林阴道上,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似乎梧桐本来就长不高.不然唐诗宋词里的梧桐为什么老是跟细雨联系在一起呢?果真长得很高,“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也就不成诗了。可是,却忘了《诗经》里的“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桐不栖。植物书上说,梧桐可以长到38米高。  相似文献   

11.
暮春时节了,行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偶一抬头,我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梧桐树已经开花了。生活在农村的我,从小就看到过梧桐树开花,可以说是年年看。对于梧桐花,实在是毫无感觉。因为“物以稀为贵”,而梧桐树在农村可是处处都有的呀。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梧桐”,我们的脑海里不禁闪出这样的句子:“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场秋雨一场寒”。梧桐,似乎极其类似于苏轼笔下的“鸭子”:鸭子第一个体会到“春江水暖”,而梧桐呢,也率先告诉人们,秋天来了!  相似文献   

13.
冬日梧桐     
校门口,最常见的就是那一棵棵普普通通的梧桐树了。转眼间,冬天悄悄走来了,冬日的梧桐树,如果细细观察,还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呢。早晨,朝阳从东边升起,很快就照亮了整个世界。这时,梧桐醒了。一阵风吹过,梧桐树上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在跟行人招手。梧桐各有各的姿态,有的如勇猛的力士身披金甲,有的则如饱经风霜的老者屹立在寒风中,还有的如婀娜多姿的少女,亭亭玉立……如今这一排排梧桐已成为沿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到一棵笔直的梧桐树下,你就仿佛置身于一把大伞下。它的树干粗大,呈棕色,我一个人正好抱住。梧桐树皮颜色深浅不一,有的是深…  相似文献   

14.
咏蝉诗话     
蝉,俗称“知了”,是夏日的“歌唱家”。它和青蛙不舍昼夜呜叫,为夏日增添了无限生机。蝉和蝉鸣,历来成为诗人寓意的爱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唐代虞世南的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景抒怀,托物言志。前两句写蝉高栖枝头,吸吮洁净的露水,并不时发出欢快的呜叫,悦耳的呜叫从稀疏的桐树中传  相似文献   

15.
梧桐花开     
没有梨花的洁白,山茶花的火红,樱花的娇艳;没有菊花的持久,腊梅的孤傲,荷花的高洁;也没有蜂飞蝶舞,鸟语欢歌。梧桐花开了,开得有点寂寞寥落。淡紫色的花朵结满整个树冠,它们轻轻地绽放,温柔而娇嫩,衬在春天的夜空中,不着一点痕迹。刺槐和杨柳早已碧绿满身,这时可以嘲笑梧桐的颜色。然而,不久,它们就沉默了。梧桐花的清香渺渺地、袅袅地传过来,包围着开始萌动的粉白的叶芽,那香味也就在风中静静地流淌,淡淡地沾上路人的衣裳。梧桐树宽大的叶子像是一夜长成,仿佛草纸上的墨痕,扩放的进度和面积令人惊异。盯着无数片绿色的手掌在轻风中缓缓拍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诗词中,以梧桐树为主要景物的作品真是不少。例如: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节选自《诗经·大雅·卷阿》)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节选自汉诗《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17.
梧桐由自然物象上升为文学意象,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过程,成为文人情感表达的有效载体.如凄凉忧愁的悲秋情结、生离死别的爱情意义、品格高洁的君子品性.这些“梧桐”意义给文学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也更加丰富了“梧桐”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8.
梧桐     
马玲 《师道》2004,(12):25-25
作文辅导课前,照例读一篇名家作品。这一次我选的是苏雪林的《秃的梧桐》,浅显而深刻。“秃的——梧桐。”我读,然后问:“见过梧桐吗?”这也是习惯,读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品味一番后连起来再读,甚至再读,再读,直到那一双双眼睛由衷地漾出明亮的波光。“见过!”如山谷回声,余音悠长。“你对梧桐知道多少?说一说。”“不知道!”这三个字就写在了脸上,纯朴自然地给我看。天,我恍若雷击。要知道,梧桐在这里虽不是随处可见,但也不乏种植,500米外的翠湖公园门外的路上就林立着两行参天的梧桐。真想把他们马上带出教室,可是又一想,看见过而又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对乐舞有特殊的爱好。他曾在诗中写道:“本性好丝桐”(《好听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船夜援琴》),经常是“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食饱》),“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对酒自勉》)。白居易一生,曾写过乐舞诗一百多首,其他诗中涉及乐舞者尚不在内。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白居易的乐舞诗和他的乐舞美学观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20.
梧桐由自然物象上升为文学意象,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过程,成为文人情感表达的有效载体.如凄凉忧愁的悲秋情结、生离死别的爱情意义、品格高洁的君子品性.这些“梧桐”意义给文学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也更加丰富了“梧桐”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