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编辑生涯与编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编辑学刊》2001,(3):7-12
巴金是享誉国际文坛的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寒夜>等著作.此外,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曾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至今仍盛销不衰.巴金是勤奋多产的作家,他的文集多达26卷.  相似文献   

2.
文学大师巴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编辑。从小饱受封建专制之苦的巴金成年后将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控诉借以进步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强烈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郊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宽,是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自1975年以来,他两次被评为河南日报模范通讯员,六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1971年,刘宽上高中时,写了一篇题为《向雷锋学习,努力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4.
李雅 《出版科学》2012,(5):99-102
徐调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文章以其一生的编辑实践为主线,以他在开明书店的工作为重点,探讨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型编辑、出版全才和作者知音的编辑特点。  相似文献   

5.
记叙了靳以一生的编辑道路,是对他诞辰80周年暨逝世3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安·斯各特·伯格用“天才的编辑”来做史克里勃纳书店著名编辑帕金斯传记的书名,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帕金斯本人是一位天才的、优秀的编辑;另一层是说帕金斯是众多的天才作家的编辑,他的一生,是为天才们而工作的一生。应该说,这两层含义,对于麦克斯威尔·帕金斯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史克里勃纳书店是美国出版界历史悠久、业绩  相似文献   

7.
在第1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刊登在2000年4月13日《商丘日报》上的《生态失衡给人们带来麻烦——蜂蝶无处觅,忙煞众果农》一文,被评为消息类作品三等奖。这篇消息的成功之处,在于记者看到了也想到了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正如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在谈到获奖体会时说的:“看到了人人看到的,却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这确系经验之谈。给果树进行人工授粉,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也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以往在一些新闻传媒上,还介绍过人工授粉致富的经验,可惟独没有人  相似文献   

8.
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后不久,楼适夷即担任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战斗了25个春秋,直到1976年离休。然而,说起他的编辑生涯,则要回溯到本世纪20年代的上海,那时的楼适夷,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9.
贾骥  叶新  周丽锦 《出版史料》2009,(2):119-128
一提起美国的著名文学编辑,人们不免想起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的马克斯·珀金斯(MaxPerkins),因为他的名字是和著名作家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沃尔夫及其作品紧密相连的。检点美国20世纪出版史,这样的编辑犹如璀璨群星,但只有罗伯特·戈特利布才称得上是珀金斯的传人。  相似文献   

10.
巴金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本文主要以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担任编辑期间的实践为例,从新作者的培养与发现、兼收并蓄的选稿原则、注重书籍的文化含量三方面对其编辑思想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巴金的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一生的文学成就极高,人们在研究中将大部分视线集中在巴金的文学作品上,却忽略了他在编辑出版方面的重要贡献。正如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所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巴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始终与编辑工作紧紧相连,为我国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出版史上一面辉煌耀眼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储安平的编辑生涯谢泳严格地说,储安平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编辑方面。虽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地在政治上很有见解,也热心于言论方面的工作,但从他年轻时代到最后的岁月,都与编辑工作联系得很紧。储安平是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的学生(过去许多人误认为他毕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月12日,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杨祖希的心脏停止止了跳动。尽管他年过古稀,早已退休,但是直到脑溢血病发之日,他仍在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审读稿件。从1957年进新知识出版社当编辑开始,他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编辑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为辞书编辑树立了楷模。 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1978年改名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他调入该所工作,自此与《辞海》结下不解之缘。从修订《辞海》的筹备工作开始,直到《辞海》未定稿、1979年版和1989年版陆续问世,他参加了全过程。在此期间,他执笔起草了《〈辞海〉收词范围和各学科收词比例》、《〈辞海〉1979年版修订方案》、《〈辞海〉1989年版合订本汇编方案》、《〈辞海〉分册总体结构方案》等文件,经《辞海》编委会讨论修改定稿,成为指导《辞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公正的,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关露,近年来又引起了不少现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在那黑暗的年代,她曾用热情、流畅的诗句温暖过人们的心,用那朴实、深刻的小说、散文、评论点燃过人们的希望,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关露的作品和她的歌声一起被禁锢了起来。只有在万象复苏的今天,她才被人们重新认识。关露(1907—1982),本名胡寿楣,原籍河北延庆。童年时代跟母亲读过一些中国古典诗词,14岁习作旧诗,19岁开始学写新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康有为学生.作为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妇孺皆知.但他的一生与编辑报刊密切相关,恐怕知之者甚少.大半个世纪过去了,笔者深切感到有必要回顾一下梁启超几起几落的编辑生涯.  相似文献   

18.
当过25年的编辑,时常怀念着那些难忘的岁月。记得最初踏进编辑部时,曾下决心:一定要当个好编辑。 我是1969年底跨入报社大门的,那个时候真没有现在的年轻人幸运,找不到几本新闻学之类的书籍,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训练,更多的是在老同志的指导下,凭着个人兴趣和一股傻劲,闷着头干,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直到1980年以后,才陆续比较系统地接触到新闻学、编辑学。就这么干中学,学中干,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闭门读书写作,我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与朋友的交往也减少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名编辑。19岁跨进新华社的大门,21岁就走上编辑的岗位。他是编辑。40多个春秋,年年月月,辛勤耕耘,从不懈怠,忠于职守。他是编辑。尽管5年前已经走上副总编辑的领导岗位,仍然实实在在地从事着编辑工作,只不过经验更丰富、眼光更开阔了而已。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编辑。组稿、编稿、拟按语、写评论、为记者出谋划策、组织指挥战役性报道……数不清的稿件从他手中经过,由“毛坯”变成了“成品”,由“成品”变成“精品”,有的经过他画龙点睛,提高了作品的品位。多少年来,他与记者一起采编了一批又一批新华社好新闻,甚至全国好新闻,记者的名字登报、上广播,受到通报表扬,而报纸上却看不到他的名字。当首届韬奋新闻奖评选结果公之于世时,熟悉他的新闻界同行们并不感到突然,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说:“他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