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胜强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34-35,53
间歇运动作为有效提高运动员ATP—CP供能和有氧供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直被很多运动项目采用。鉴于间歇运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对该运动方式的能量供给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间歇训练与能量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歇训练法作为有效提高运动员ATP-CP供能和有氧供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一直被很多运动项目所采用。鉴于此种训练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对间歇训练法及其与能量代谢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间歇训练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跑和间歇跑机体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方法:9名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完成跑台最大耗氧量测试,然后以55%O2max强度完成2个运动测试:1)55%O2max强度持续跑步1 h,恢复30 min;2)55%O2max强度完成3组20 min跑,间歇恢复10 min.采用气体代谢法间接测定运动期和恢复期机体能量消耗和底物代谢.结果:1)持续跑运动中能量消耗稳定,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在后20 min高于前20 min和中间20 min,糖的氧化供能量低于前20 min跑和中间20 min;间歇跑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能量消耗在第1个20 min跑显著高于第2、3个20 min跑.2)第3个间歇跑恢复期脂肪氧化供能量高于第1个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高于第2个恢复期,机体能耗高于第1、2个恢复期.3)持续跑脂肪氧化供能量在运动期、恢复期以及运动期和恢复期总和上均与间歇跑无明显差异,而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低于间歇跑恢复期.持续跑运动期的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的能耗,恢复期的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的能耗.结论:1)持续跑运动期能耗稳定,但当持续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明显增加.2) 间歇跑运动期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恢复期脂肪氧化量、糖氧化量和总能耗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另外,一定的运动预适应可降低随后运动的代谢反应水平.3)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恢复时间相同情况下,持续跑运动期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能耗,恢复期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能耗,间歇跑恢复期糖氧化量高于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量.  相似文献   

4.
糖酵解供能条件下间歇训练疲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建立糖酵解供能项目间歇训练疲劳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供新的造模方法,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说明在速度滑冰短距离训练和教学中,运用“缩距加速法”及其间歇时间的选择,能有效达到提高ATP-CP供能的目的;通过对哈体院速滑队和专修班优秀运动员进行的2年跟踪测试。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及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探讨健美操运动的供能特点以及训练方法,为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游泳训练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某一能源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尹军 《体育教学》2014,(9):15-16
提高能量代谢供能水平的核心是发展心血管系统,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练习方式或负荷强度所动用的供能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与之相对应的心率变化也是极其明显的.本文以心血管系统与最大心率变化为切入点,详细地对间歇练习方法、心率测量方法、间歇练习计划的制订和运动负荷控制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帮助运动员学生更好地发展能量代谢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武术训练强度和密度方面进行生化分析,认为间歇训练是提高武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可造成运动员训练时体内血乳酸的逐步积累,而且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体内CP的含量,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在武术运动训练和教学时,应以生化指标为科学依据,根据武术运动供能的特点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自己掌握的生化知识和一些指标,以及对NBA中一些球星在比赛中的动作的统计,总结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达到80%以上,根据这一特点,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大强度、短间歇、高密度以无氧供能为主的训练原则。在以无氧为主的训练基础上也要注意与有氧训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静水皮艇200nm能量供应特征,文章选取了29名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在测功仪上进行200 m比赛的模拟(40 s).通过采集受试者气体代谢和血乳酸数据,并按Beneke等人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能量代谢的计算.结果表明,静水皮艇200 m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比例分别为39.4%(无氧无乳酸)、28.8%(无氧乳酸)和31.8%(有氧).静水皮艇200 m前10 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无乳酸系统,第10~20 s(或30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乳酸系统,有氧供能对于最后10~20 s的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对静水皮艇200 m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的重要性.静水皮艇200 m能量代谢的时序特征可以作为制定训练计划和评价运动能力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3个项目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3个项目的训练应以Hb、BUN、CK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课训练的核心在于供能系统合理化比例。对福州市少体校10名10~12岁游泳运动员进行1年半训练课供能系统的合理比例安排实验,整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为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目前武术散打项目专项化训练针对性不强、专项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从供能特征、比赛取胜的主要因素、技术结构与内容、项目的特殊性四个方面对武术散打项目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和提炼出武术散打的专项特征:随机、高频的供能转换,移动、变换的攻防技战术,显著、多样的特色技术,有拳套、分体重、需快摔的特殊要求。通过分析专项特征,细致化地设计了武术散打的专项训练内容:“信号沙包”的整体性训练;短时、多频、随机的体能训练;以移动和多方位变化为主的技、战术训练;人文关怀及技术特色的掌握和应用训练;“戴拳套”“划分技术风格”“突出两秒快摔”的特殊性训练。  相似文献   

15.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监测与调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足球运动员比赛和训练中体能负荷特点与指标监测、运动的能量供应以及体能训练方法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全面认识足球运动的体能特点,进行科学化训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赛艇运动的项目特性及训练指导思想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对赛艇运动项目决定成绩的因素,如供能系统、专项素质、生理特性的分析,确定了赛艇运动的特性及规律,并据此特性科学地提出了该项目的训练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00m训练的论述,指出提高动作速率关键在于提高步频,加强力量训练,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和肌肉放松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是新兴运动,探索运动项目的训练特征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提高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正确训练理念的前提。研究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绝大部分教练员对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训练特征的认知符合项目的运动特征和竞赛特征;近4成教练员对该项目训练理念的认知不够清晰;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专项化训练水平较低。建议:加强项目供能结构等的基础研究;加强该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化训练程度,以尽快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了分析认识,从而引导我们的训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合理地处理强度、量和时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通过记录2008年上海大师杯网球单打比赛每分球和每场比赛用时,了解高水平网球比赛中运动员机体供能特点,研究表明,运动员的体能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过对高水平网球比赛中运动员体能特征的分析,并寻找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