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曾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观察愈细致,反应愈敏捷,思维、记忆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动也愈有成效。因此,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马颖新 《河南教育》2007,(7):111-111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此不疲.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来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出奇迹".  相似文献   

4.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此不疲.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来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低年级数学教学激趣三法杨玉英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因素,教学中采用口、手、脑有机结合的方法,变静为动,变枯燥为有趣,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一、使用直观教具...  相似文献   

6.
数学激趣法     
一、设疑诱导、激发兴趣 新课引入,根据学生、教材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起学生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时,给学生残缺图形,等腰三角形BC一部份被墨水淹没了,只剩下一个角B和底边BC,怎样把原来等腰三角形ABC补画出来?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业往往以枯燥无味呈现,改革数学作业的传统做法,一直是教育教研工作者长期探讨的课题。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设计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做题,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创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题型新 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进行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激趣三法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精心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则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急切期待学会、掌握的状态,教师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下传道授业,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蒸发》一课时.可这样设置悬念:教师用刷子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一个大“水”字,然后组织学生观察“水”字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9.
激趣三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三种倾向令人忧虑,应当矫正,是为三忌。一忌无的放矢手段从属于目的,激发兴趣不能离开听说读写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个根本目的,不能离开教材的内容和一堂课的总体目标。通观一些成功的激趣手段,或巧设导语,引出正题,或创设情境,启人审美,或艺术质疑,诱发思考,或提供佐证,帮助理解,或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无不有的放矢,恰到好处。然而,也有一些教师为趣而趣,随意性很大。有的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借题发挥,大“放野马”。如有教…  相似文献   

10.
1.趣闻轶事激趣。所谓趣闻轶事,是指有趣的科技故事和数学史上的趣人轶事。教师通过介绍这类趣闻轶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定理、推论的理解。如上人教版初二《几何勾股定理》时,教师讲一则小故事:在我国商代,有位名叫商高的学者,有一天,周公想考商高的智力,  相似文献   

11.
林春 《福建教育》2007,(7):110-1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1.巧抓知识连结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技巧。教学中如能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设疑、激趣,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时,课一开始就有目的地设计了四组计算题:  相似文献   

13.
孙学美 《山东教育》2002,(16):49-49,50
一、密切联系实际,唤起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由所学的数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首先,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例如,教学减法的速算165-97时,一位教师让学生甲扮演营业员,让学生乙扮演顾客,全体同学观看买鞋过程。学生乙拿165元钱去买鞋(其中有一张100元币),一双皮鞋97元,乙递给甲一张100元币,甲交给乙一双鞋又找回3元钱。这时乙手中有多少钱?让学生回答后,把刚才买鞋的过程用算式…  相似文献   

14.
一、语言生动,激发兴趣数学语言除了它所特有的简洁与准确外,还应该风趣生动。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中,小结时我是这样说的:“小数点这个活泼的小调皮它左右都可以蹦,它这一蹦啊,可就蹦出大作用来了!”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蹦蹦跳跳的小数点,学生情绪活跃,积极归纳:小数点向右跳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向右跳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向左跳一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倍Z向左跳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哎,这个小不点,我们可真不能小瞧它呀!”二、实验…  相似文献   

15.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出自升学考试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添加了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他们没能领略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以致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厌烦,认为学习数学不外就是与枯燥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艰苦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打交道。因此,很有必要重新提出“激趣”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命题,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厌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内容较抽象、较复杂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思维坡度“陡峭”的感觉,难以逾越,产生厌烦情绪,处于被动地位,于教于学效果都不会理想。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知识构成、娱乐活动等方面入手,立足于知识生长点,精心设计疑点、难点,将抽象复杂的问题放到学生较喜欢、感兴趣、较熟悉的一般问题中去,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积极的认识、生动的探讨,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关注,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精力集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  相似文献   

17.
李源泉 《湖南教育》2003,(22):43-43
1.悬念激趣。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故意设置一些错用概念、性质、定律或错误推理等悬念重重的诡辩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根据比的性质设计这样一种推理:因为4∶8=(4×3)∶(8×3)=(4×0)∶(8×0)=0∶0,无意义(比的后项不能为0),所以4∶8也无意义。学生明知4∶8有意义,却被老师“严密”推理出无意义,错在哪里?教师不急于让学生指出错误,而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2.操作激趣。动手操作是启迪学…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时必须引起儿童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需要,重视“内部诱因”的作用,这样的学习,儿童才会有积极性,学习才会有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刚入初中,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部分学生的兴趣就慢慢消失了。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着不懈地努力。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观及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那么面对新课标的教学,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搞好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