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鲁迅小说人名窗口,从形式、内涵两方面对鲁迅小说人名体系的艺术性进行探究,管见鲁迅小说清峻、博深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手就是心灵的触角。俗话说: “心有所思,手有所指。”可见,手就是人的第二眼睛。人们往往倾倒于《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其实,她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鲁迅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意识流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讨,着力于归纳鲁迅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之父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主要艺术成就,反映鲁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5.
蔡奋琪 《甘肃教育》2009,(17):61-61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的主要人物,使读者终身难忘,然而,读者却容易忽略那些简笔勾勒、在作品中居于次要地位的“配角”。其实,鲁迅对待配角的态度和塑造配角的手法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宝贵经验。当然,配角在作品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对配角不重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人海涅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鲁迅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意识流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讨,着力于归纳鲁迅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之父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主要艺术成就,反映鲁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8.
俗话说:十指连心。手是人肌体最敏感的部位之一。人们在学习和劳动的时候,常常用手来展示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表情”——高兴时,拍手称快:兴奋时,手舞足蹈;悲伤时.掩面哭泣;痛苦时。捶胸顿足;激愤时,摩拳擦掌:紧张时,手忙脚乱;尴尬时,手足无措……因此.在刻画人物时,通过“画手”来写人。也不失为一种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的解读不应局限于单篇文本,而应该扩展为主题性群文阅读。与以往过于偏重小说“分裂”思想的解读相比,还应该专注于构建思想与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以《孔乙己》为代表的鲁迅小说是以何种形式表达“分裂”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说明鲁迅对人物伤痕的描写既写出了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性格,又通过人物与伤痕的关系深刻地反映了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这伤痕正是人物心灵创伤和民族劣根性的双重象征,鲁迅正是要时时揭出伤痕,揭出社会的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鬼子小说以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所承受的苦难的过程见长。本文从作家主体出发 ,通过小说所呈现的客体———现实世界 ,考证客体对主体的影响和主体对客体的整体观照 ,在此基础上解读鬼子小说中凌厉得体、深藏不露的叙述语言所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以形写神理论溯源@倪美玲$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8~~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情欲描写置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演进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围绕着内容上情与欲的处理、形式上雅与俗的转化,其衍演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唐,基本反映了人的生物生理本能,情与欲大体和谐,情欲描写由俗到雅;宋元至明末,情与欲分裂,欲的张扬,情的屏弃,情欲描写由雅到俗;清初至近代,情与欲分裂,欲的压抑,理的强调,情欲描写由俗到雅。  相似文献   

14.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篇;据其一点,生发想象;偷梁换柱,背离史实;随意虚拟,自由创造。正史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题材渊源和艺术源泉,但历史记录与小说叙事不可等同,史籍遵循实录原则,小说创作凭依想象、创造,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孕育于时代的矛盾、个人的经历,是他独特思维方式的外化。它突出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作品的结构等方面。对比形成鲁迅小说凝炼含蓄、悲喜交融的风格及其作品的系统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乡土文学"兴起后,悲剧成为此类小说的重要主题。悲剧引起怜悯,但怜悯只是悲剧情感的低级状态。与弱者的消极容忍相比,强蛮人物如土匪、硬汉形象的出现为新时期农村小说增添了新亮点。文章将这些形象设置于与灾难、血腥、暴力、死亡的对抗,展示他们的勇气、胆魄和人格,进而带给人们恐惧和惊愕之美感。事实上,人就是靠了这些精神与力量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是文学艺术所需要的,也是人们所欣赏的。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徽宗赵佶是我国古代帝王中人生最具有戏剧性的痴情于文艺但却无心于江山社稷的典型。李、赵二人无论是在人生经历,还是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方面,都极具相似性。两人都经历了由万人之上的君主而沦落为亡国之君的悲惨境地,都用词这一艺术形式来书写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试从这两位亡国之君的人生遭遇和具体词作的比较中,来探析二者词作所蕴含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简析男性词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读男性词时不难发现有很多描写女性各种情态、情怀的“闺语词“及“代言词“,从这些词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们所散发出的女性情调、意象及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苦闷的象征“,是男性“臣妾意识“的表现.男性词人除了借女性角色宣泄苦闷,还将其作为娱乐玩赏的对象,并借女性的身份抒发自己的情爱感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与具体作品,对研究者以往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文言公案小说进行新的观照和审视,将文言公案小说视作一种与白话公案小说相对应的、独特的文人话语,在对其内涵和外延重新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对文言公案小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文学特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春平的官场小说与"权力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陕军"的新生代中,李春平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作品使他在全国文坛声名日隆.新作长篇小说<步步高>着重表现了执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这一主题,出色地塑造了一位富有执政智慧的现代领导者形象,而小说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首先提出了"权力美学"的概念,并进行了各个角度和层面的艺术表现.这部小说似已引发了新一轮的官场小说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