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惩罚是当问题行为发生时,撤走强化物。正惩罚则是当问题行为出现时,施加令孩子厌恶的刺激。孩子为了逃避厌恶刺激,则可能减少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06,(9):40-41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3.
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合法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惩罚的原则时说,“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新加坡一位原中学…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5.
黄全愈 《家长》2013,(Z1):44-45
对孩子的惩罚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在向孩子演示社会生存法则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到一些东西。惩罚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什么是惩罚?惩罚应该是警示行为,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一讲到惩罚,人们就会想到进监狱啦、交罚单  相似文献   

6.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7.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不当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尤真是对那些尚不太明白事理,又缺乏自制能力的年幼的孩子们,有时需要使用惩罚教育。然而,必须充分认识到惩罚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是孩子既有的不当行为,可能会为了逃避惩罚暂时被抑制,但孩子可能会通过其它不当行为达到同  相似文献   

8.
1.正确运用惩罚。家庭教育中的“惩罚”是对儿童的某种思想、行为施加负面压力的情绪体验,使其受到警示,从而控制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惩罚时,应把握好惩罚的艺术、时机和“度”,既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尹建莉 《辽宁教育》2013,(4X):44-45
<正>我们的话题从一道选择题开始: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游戏,午饭摆上桌了也不愿下线。一位妈妈愉快地把饭碗端给孩子,让他边玩边吃;另一位妈妈把饭倒进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两种做法非常典型,代表家长面对孩子玩电游的两种心态:让孩子玩得高兴,无任何惩罚行为;让孩子玩得内疚,有或明或暗的惩罚行为。那么,同样的情境,换一个前提,孩子不是因为玩电游,而是因为思考一道数学题或读一本书而沉迷,家长会采取哪一种方法呢?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因为换了情境细  相似文献   

10.
翟平 《山东教育》2003,(15):50-51
一、惩罚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尊重儿童权利、意愿、自由,以儿童为主体等先进的儿童观成为主流,加之独生子女在中国家庭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唯恐呵护不周。惩罚一词似乎在言论和书刊中消失了。然而,孩子们的问题行为并未有所减少,一些孩子反而令老师和家长感到束手无策,难以教育。家庭中、幼儿园里事实上都还存在着惩罚的行为。亲眼见过一个聪明又要强的女孩子,妈妈带她去上钢琴课,只要一段曲子弹得不好,返身就朝她妈妈身上噼里啪啦地打过地去。她妈妈总是好言相劝,却越…  相似文献   

11.
瑞丽 《家教指南》2007,(1):29-31
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如何惩罚孩子 ,大多数父母对此都十分苦恼。孩子对惩罚的反应是不同的 ,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或不同场合对惩罚也可能作出不同反应。不适当的惩罚不但达不到惩罚的目的 ,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作为家长、父母可以把握一般的“惩罚”原则来教育子女。1.如有可能 ,立即惩罚。在孩子出现错误行为后应立即给予惩罚。这时的惩罚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孩子容易将惩罚与错误行为联系起来 ,促使其有意识地纠正错误行为 ,以避免重犯。2.如不能立即给予惩罚 ,应设法重现孩子犯错误行为时的情景。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重现孩子的错误行为 ,如讲…  相似文献   

13.
戴丽 《教育导刊》2008,(3):21-22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重视奖赏、抵触惩罚.其实,奖赏与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如果在两个孩子中,你奖赏其中的一个孩子,那就等于你惩罚了另一个孩子,暗示他不如被奖赏的那个孩子优秀.奖赏带给孩子是积极的成功感,从侧面教育了其他孩子;而惩罚给人的打击是直接的,其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产生过错行为时,对他的惩罚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后果惩罚,二是人为的后果惩罚。所谓自然的后果惩罚,就是让儿童从行为产生的令其不快的自然后果中吸取教训。如孩子不吃早饭,母亲既不责骂也不威胁,只是在吃完饭后把所有的食物收起来。过不了多久,孩子觉得饿了,要吃零食,妈妈平  相似文献   

15.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但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  相似文献   

16.
究竟在教育活动中需不需要惩罚,目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同的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我认为,当孩子犯错误或出现行为过失的时候,教师或家长给予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这种惩罚不该是消极的,要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石太明 《陕西教育》2005,(10):61-61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从而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一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俸罚学生的规矩.  相似文献   

18.
惩罚是一门艺术,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惩罚手段五花八门。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屁股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9.
张爱珍 《河北教育》2006,(11):44-44
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教育孩子,当很多父母在感叹自己严厉的惩罚对于孩子却好似搔痒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把惩罚变得美丽一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哪些方法可以让惩罚美丽些呢?  相似文献   

20.
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巧妙而艺术的运用惩罚对铸就完善的人格,增强受众的责任感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几种有效的惩罚技巧:身教胜于言教;惩罚要有据可循,有情有理;变惩罚为激励;通过自然惩罚,让孩子在体验中长大;在惩罚的同时,让孩子树立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