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匈奴以牧业立国,鄙视农业,但因生活的需要,从汉地引进了粮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匈奴自身的农业也发展起来,这是受汉人影响的结果。匈奴俗本贱老,但自呼韩邪单于后,南单于名号中皆加“若鞮”(意为“孝”)二字,这是受汉帝说“孝”的影响。“相”、“都尉”本为中原官职名,后被匈奴所袭用.也是受了汉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读词札记     
温庭筠《望江南》“白苹”从神话向世俗的演变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有如下一段论述:“歌谣中称鸟者,在歌者之心理,最初本自视为鸟,非假鸟以为喻也。假鸟为喻,但为一种修辞术;自视为鸟,则图腾意识之残余。历时愈久,图腾意识愈淡,而修辞意味愈浓……”(全集第二卷107页)闻先生实则揭示了一条规律。在研究中古文学史的时候,人们往往看到,在当时确凿无疑  相似文献   

3.
4.
一、片言居要 《荷塘月色》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么样不宁静的呢?作者继续写道:“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一个“忽然”,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理状态。“忽然想起”什么、而又“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叙写,正好是“心里颇不宁静”的使然,也正好是“心理颇不宁静”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阮籍《咏怀诗》其六也咏萧何事;《咏怀诗》其三十八、三十九正是《豪杰诗》;《咏怀诗》其六十二、七十九乃吊嵇康之诗。  相似文献   

6.
一、“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僖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在泓水展开大战。当楚国军队尚未全部渡过泓水之际,宋国的司马子鱼劝宋襄公抓住这一难得的战机攻打楚军,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但宋襄公坚持要以仁义取胜,不依托险阻阻击敌人,不攻打没摆好阵势的敌人。司马子鱼针对襄公的这些愚腐阔论,明确指出作战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歼灭敌人,在战场上同做人讲仁义、讲慈悲,就是白白等着挨打。但宋襄公没有采纳司马子鱼的正解意见,一意孤行,终于被打得大败,失去了争霸中原的机会。历史证明,战争无情,讲不得慈悲。这是一条既浅显而又深刻的真理,谁要是胆敢在战场上违背这条真理,他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  相似文献   

7.
《庄子》词汇在后世运用广泛,解释多样,因此导致《庄子》词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和用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颇有趣味的分歧和争论。考释和辨析这些词语,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读《庄》和用《庄》。这里选取《庄子》中的三条词语加以梳理、考释和辨析,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读清词札记     
一、《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严迪昌先生编著的三册《近代词钞》,是一部很有质量、很有特色的词钞。首先,他有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近代词史札论——代前言》。文中说“清词自乾隆中期以后即呈转衰之势。……几无堪称白构面貌的大家名家出现,词学观上也无卓识新见的提出,尽管词人群涌,词籍汗牛充栋。”“乾隆末年到嘉庆前期,词界的反思未曾间断。其中张惠言和郭麟是异地同时反思自救的两位有深度的词学家,从某种程度讲,他们堪称新一轮词林启衰振颓的启蒙人物。”“鸦片战争爆发前至少有十年的时间,从词史历程审视,不应视为清代中期词坛衰颓的后续,而该是近代词史的启端。”“从道光到宣统五朝,……向被视为以柔婉绮丽为主基调的词,在这血与火交进的时代大动变中令人欣慰地并不显得滞后。”“近代词史的整体把握和个案研究,均有大量的空缺有待补苴和深究。”“词是心灵或情思的运载体之一,而其固有的特性又每能相当沉微地托起心底的涟漪或者狂澜。判断一个历史阶段词创作的整体成就,最重要的当是检视心态表现的力度和广深度。”等等都是言人之未言,发人深省之言。其次,他的作者介绍有的很有深度。例如介绍陶樑时,在叙述其生平、经历、著作之后说“陶樑洵为继王昶之后一大风雅盟主。至若身际有清一代由盛转衰,历乾、嘉、道、咸四朝,既见证文化隆盛之史,复历经吏治朽腐之程,允称承前续后之耆宿,则其所具认识意义实胜过王述庵,为晚近词史转捩人物之一要员。”在历述王昶、王柏心评论陶樑词后又说“诚然,陶樑词境未必尽得开拓,词艺亦不见得超诣同侪,唯‘变’之因素确见存在。能见‘变’,即可贵,能于门派陈见中解缚自出,则尤难得。审查词人之历史地位,当持此等尺度和眼光。”又如介绍蒋春霖时最后说的“综之谭(献)、陈(廷焯)、朱(孝臧)三家按‘常派’词观法眼视蒋氏词,不外不沉郁、不古厚、不纯,如此而已。近三数十年来,鹿谭词后罹文字之祸,缘其有诋太平军事也。至于新编选名家词之类亦摒弃《水云词》以为激进。宗派门户、路线偏见、投机取媚,不一而足,是蒋鹿潭之不幸,亦词学之不幸。蒋氏词为特定时空之产物,可以褒亦可以贬,唯求公允客观耳。回避不可,抹杀尤不可!是乃绝非唯物史观之治学态度也。”再如介绍陶然时最后说的“陶然人格力量泽被吴中人文甚深,诚为探索近代学术以至词风渊源所应注视。尤可辨味者乃陶然与‘南社’初始诸巨擘如陈去病、柳亚子之渊自承续消息,可憾者似久未为论家道及。”等都是很有见地的,是众多词选作者介绍中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9.
读唐五代词札记@马兴荣$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相似文献   

10.
读明词札记     
一、《全明词》由饶宗颐先生初纂、张璋先生总纂的《全明词》,经过二十多年许多人的努力,终于在2004年出版了。《全明词》共收作者1390余人,词作约20000首。为学术界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明词文献,对明词研究、词史研究、中国文学史研究都大有益处。我们真诚地感谢饶宗颐、张璋  相似文献   

11.
读周词札记     
宋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宋时雅俗共赏的周邦彦词,很多地方歧义纷呈。文章对部分有歧义的周邦彦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周邦彦词用自然雅洁的语言描写了奋斗的人生旅途中的友情、亲情和爱情生活,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愿望和眷恋,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审美理想。通过歌女的演唱,给当时的社会留下了一丝温暖和亮色。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一份优美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纳兰词《采桑子》中,"谢家"指所爱子。"十-年"如果从卢氏死算起已是1688年,此时纳兰已死三年了,所以不可能是悼亡之作。中国文字有多义性特点,分析词句含义时应把它放在全篇主旨的大背景中去讲折。如《浪淘沙》中的紫玉是指饰物金钗,不是指吴王夫差女儿紫玉。《梦江南》中的"心字"指心,而不是指心字香。抓住了全篇主旨就可以避免穿凿附会。  相似文献   

13.
性德的行戍词多抒发侍卫生涯造成的“心的牢狱”的苦闷和哀叹 ,咏物词则每含有自况、自喻意  相似文献   

14.
读元词札记     
一、张玉孃及其词浙江女词人张玉孃, 《浙江通志》、《松阳县志》等说她是宋代人。《四库全书总目》等则说她是元代人。唐圭璋先生四十年代在《文艺月刊》第六卷第四期上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宋代女词人张玉孃》?罄丛谒匦略霾垢谋嗪蟪霭娴摹度未省分腥疵挥惺照庞駤? 而是将张玉孃收入 1979年出版的《全金元词》的“元词”中。可见唐先生先前认为张玉孃是宋代人, 后来才确定张玉孃是元代人的涫? 在张玉孃《兰雪集》中有一首《王将军墓》诗, 诗的序说: “宋王将军, 名远宜,松阳人。宋亡, 与元兵战于望松岭, 死之, 遂葬于此。”由此…  相似文献   

15.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题目问题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这首七律极为传诵,从语气看,完全是对一人而非两人说的。大约有见于此,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注“李儋字元锡”(人民文学出版社本365页)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683页也说“李儋,字元锡”。但李儋和元锡是两人,李儋和韦应物是朋友,元锡字君贶和韦应物是亲戚,详见拙作《元锡生平考略》(淮阴师专《活页文史丛刊》291号)。上面两书的注文都是想当然的臆说,绝无根据。诗的语气全指一人,但题目却是两  相似文献   

16.
17.
在宋代词人中,前后词风迥异莫如黄庭坚。速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的创作集中在青少年与晚年,由于时间跨度大,生活思想变迁,故致词风云泥相异。山谷之艳词是他早年寻花问柳生活的写照,然当时风气如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非议。对山谷艳词的批评起于朱熹,随着后来词的审美趣味趋于典雅温婉,再由于名人效应,山谷之艳词遂成集矢之的。山谷之禅理词以晚年所作《渔家傲》。四首为代表其内容全取自禅宗灯录,虽不入词之正格,但寄托了作者参悟有得,悔谢人生的心怀。他的艳词与禅理词恰系其人生两端,则一部山谷词不啻是作者的风月宝鉴、人生忏悔录了。  相似文献   

18.
左力 《文教资料》2006,(36):1-3
品《采薇》之兴味《诗·小雅·采薇》一诗的艺术表现,最值得重视的是,前三章和末章的每章开头都以自然景物入诗,托物起兴。许学夷云:“文采备美,一皆本乎天成……托物引类,则葩藻自生,非用意为之也。”[“1]本乎天成”,首推“托物引类”的兴句。兹就其意味,试作逐一品赏。(一)前三章前三章每章开头,都以“采薇”二句起兴,其艺术意蕴有三:1.在西周抗击犭严狁入侵的战争中,最为艰难的是战场广阔,转徙不定,运输给养难于保障,食物长期匮乏,士兵们不得不经常地“采薇”充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跟国风民歌一样,此诗的创作紧紧贴近生活,以“采…  相似文献   

19.
品《采薇》之兴味《诗·小雅·采薇》一诗的艺术表现,最值得重视的是,前三章和末章的每章开头都以自然景物入诗,托物起兴。许学夷云:“文采备美,一皆本乎天成……托物引类,则葩藻自生,非用意为之也。”[1]“本乎天成”,首推“托物引类”的兴句。兹就其意味,试作逐一品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披检古籍中的微瑕偶疏,胪陈管见:其一,《四库总目提要》释总集之起源与实际不符;其二,唐勒非《楚辞》作家;其三,《说文》释“向”本义为北出牖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