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三代诗歌解构了此前的新诗中建构的抒情主人公,将审美想象还原为庸常的现实本色。他们探索用叙述代替抒情和以文为诗的文体实验,显示了新的诗歌表达的可能。这其中,瑕瑜并存。同时使诗与文的界限更加模糊。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诗具有的后现代倾向,可从诗歌现象和诗歌文本两方面加以分析。就诗歌文本而言,第三代诗对传统诗学言意观的刻意否定,消解意象神话;更新诗歌审美观念,确立审丑美学原则;消解了诗的深度模式,关注日常经验;运用戏仿和反讽,对严肃的事物特别是古典名著或现代经典进行再次书写;运用互文和拼贴,以及使一些外来的词语甚至生造出来的词汇涌入高雅的诗歌语言圣地,形成一种不同层次的“无声喧哗”;等等种种表现构成第三代诗歌后现代倾向。  相似文献   

3.
整合后现代文化思潮,中国现代派内部反叛惯性和焦虑的影响是构成第三代诗歌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中国诗坛继“朦胧诗”之后,又出现了“第三代诗歌”,但是与造成了巨大影响的“朦胧诗”不同的是,“第三代诗歌”至今仍未进入多数人正常的阅读和交流范围。该文试图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第三代诗歌”进入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和交流范围所必须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中国诗坛继“朦胧诗”之后,又出现了“第三代诗歌”,但是与造成了巨大影响的“朦胧诗”不同的是,“第三代诗歌”至今仍未进入多数人正常的阅读和交流范围。该试图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第在代诗歌”进入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和交流范围所必须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写心态,表现出“师心”的鲜明创作倾向。李贺遭受社会(因举遭毁)和疾病的双重打击后,将诗歌创作的重点转向对内心的观照,抒写个人的心灵感受,表现其有才不得施展、有志不得实现的愤意与不平,以及忧病畏死求生的哀激孤愤之思;描绘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生活时也都鲜明地“著我之色彩”,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特征;通过大胆、丰富、神奇的艺术想象,虚构出子虚乌有的奇幻神鬼世界,构筑起宏大的艺术时空。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诗刻意否定传统诗学传统,从诗学的最灿烂的标识即"丑"出发去探究诗歌最终的归属"美"。对文化的淡化和消解,使人和诗回到了最本真的存在状态,回到文化对立面的非文化"原在"。第三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提倡审"丑"带来的冲击力,他们审丑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对既有文化和崇高美的亵渎。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诗歌作为带有强烈实验性质的中国现代新诗,以其日常生活观念的张扬、诗歌内容的日常化书写和日常语言的入诗彰显其对当代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继“朦胧诗”后,“第三代诗歌”借助“pass北岛”的口号明确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方向.“第三代诗歌”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人生感悟.在“第三代诗人”中,海子“私人密语”般的诗歌已经被公认为当代诗歌的经典.海子诗歌以其高度的“个人性”去创建“公共性”,并在当代公众生活中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诗以反叛袭环的姿态登上中国当代诗坛,在诗歌理念与创作实践上追书一种特异的诗美风格:即生命与语言的本体同构性。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三代诗的艺术革新价值,肯定了它在推动当代新诗发展中不可忽略的历史性作用及地位。  相似文献   

11.
第三代诗在诗歌观念、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以朦胧诗为代表的现代新诗进行反叛并重建了一套自己的诗歌范式,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非诗化倾向。本文从反诗、泛诗、生命体验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审美现念的变化,从口语、前文化语言、返古语言的角度把握其对现代诗歌语言的自觉探索,从反讽、变形的角度研究它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革新运用;“非诗”是诗歌创新的一种手段,也是诗歌发展演变的一条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诗以其激情的写作想冲破总体话语的汪洋,想超越朦胧诗刚刚树立起来的高峰创作,睥睨一切,反叛一切,而与语言搏斗,意欲摆脱掉前辈诗人肩上扛负着的沉重社会历史责任感,挣脱掉那种被悲痛时代所赋予的而又无法轻松化解的精神牢笼,目的是直指生命此在,追问自由的生命个体所切肤感触到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般纤细入微的存在感。瓶颈的问题却是语言的问题,第三代诗所要竭力追求的依然只是言语活动的乌托邦。诗歌所要竭力达到的除蔽过程,结果只会使一小部分读者甚至只是诗人自己一人的读者达到敞明之境,构成联系的渠道依然不十分通畅。它已经向文学敲响了这样一声警钟:任何关注存在之敞明的努力,都不可能自然地冲破语言这一道坎。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留日作家,滕固的文学创作具有唯美主义倾向。其主要表现为颓废感伤、病态的享乐和现实性强。然而相对于其他留日作家来说,他善于采用一种融古典与唯美于一体的委婉方式传达现代年轻人的苦闷,并以这种独特之处成就其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蔡诗华是一个以军人的视角从事诗歌创作的诗人,他政治抒情诗视广阔而高远,关注祖国命运,人类前途,人民忧乐,他的爱情诗也体现了个人的才情,但蔡诗华的诗创中还有一些方面尚待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对人类的哲思方式进行线性描述的话,我们发现它在经历了预成论(本体论)、构成论(科学世界观)之后,走向了现如今的生成论.在充分认识生成的内涵,积极了解生成论哲学思维的基础上,运用它来研究文学时,我们就会发现以往的文学研究存在着诸如机械性、简单还原性、本质主义倾向等弊端.生成性哲思方式启示我们文学不是机械性构成的,不是现成的,更不是预成的,而是在时间中不断生成的,这也同时要求我们要努力建构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多元的、发展的、健康积极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代累积"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虽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更强调"民间艺人"或"说书艺人"乃至"出版商"的集体智慧,而对"四大奇书"之写定者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轻描淡写,对这些名著较之于民间创作表现出的巨大成就很少作出富有说服力的诠释;至于说<金瓶梅>是根据民间"词话"改编的,也未必符合民间长篇说唱文学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诗歌”是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一朵奇葩,特定的时代语境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这一群体的诗歌创作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倾向——走向民间:把硝烟弥漫的战争日常生活化和诗意化,在诗意化的日常生活构思中体味与书写民间在民族解放战争中高涨的民族情感和无畏的奉献牺牲精神,以极具个性的方式记录了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为民族解放战争留下了富有魅力的艺术想象和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20世纪中国诗歌史留下了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一生作有艳诗百余首,超过其诗总数的十分之一,内容多涉女性,主艳情,在诗歌题材、体式、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对此予以揭示和论析,有助于认识李白的诗歌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李白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