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教育》2006,(6):36-37
美术课上小语带来了一盒崭新的水彩笔,恰好同桌的挺挺忘了带,希望能借来一用。看到此情景,我温和地对小语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愿意分享的孩子才是最棒的!”不知道是慑于教师的“威严”,还是我的“语重心长”感染了她,小语嘀咕了一句:“他总是这样。”然后很快就把水彩笔借给了挺挺。我表扬了小语,并教育其他孩子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市小语骨干教师国培班有一个名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黄文业,一个标准的男孩子姓名,简历上性别却是女,而且还是全班唯一的业余语文教师。干着校长的工作,却对语文情有独钟。作为当时班主任的我,有些疑虑,她能学好吗?时隔两年,在全市的小语学科名师培训班上,她再次成为我的学生。长时间的深入接触,她留给我的印象是“拼命三郎”。  相似文献   

3.
我的野蛮好友赵怡晴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挺挺的鼻梁,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马尾辫总在脑后甩来荡去,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美女。一次,我们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我有幸成了赵怡晴的“爸爸”。她娇态可掬地喊了我一声“爸爸”。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能成为美女的爸爸,真是太好了。想不到这个看起来凶巴巴的女孩叫起人来还怪可爱的。“乖女儿,再叫一声。”她可能不太高兴,但又不能违反游戏规则,只能又勉强地叫了一声“:爸爸。”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她的目光变得严肃起来了,隐隐透出了一股杀气,好像一只要吃人的母老虎“。坏事了,快跑!”…  相似文献   

4.
再玩一分钟     
每天的自选游戏结束时,当我播放音乐提醒小朋友要收玩具了,总是有些孩子假装听不见,不肯马上收拾玩具。特别是那些吃饭慢的孩子,因为他们玩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心理不能一下子摆脱游戏状态,总想再玩一会儿……甚至只要老师没提到自己,多摆弄两下也是好的。有一次,当我要求小朋友快点收拾玩具时,小语小朋友很不情愿地说:“王老师,我还想再玩一会儿,就一分钟行吗?”看到她那渴望的眼神,我不由地点点头,同意她再玩一分钟。过了一会儿,小语走过来对我说:“王老师,我收好玩具了。”说完,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看着小语那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心里在想…  相似文献   

5.
我的外孙女小语嫣,聪颖活泼,跟随她的爸爸妈妈生活在美国。她的妈妈便成了教育上的“二传手”——将美国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传”到了他们的女儿身上。日前我和老伴去美国女儿女婿家小住,与小语嫣朝夕相处。由于理念和方式不尽相同,于是发生了一些看似有趣却发人深省的事……  相似文献   

6.
你一定看到过举重冠军、体操冠军和长跑冠军吧!我敢保证你肯定没见过“跳皮筋冠军”。什么?你想见识见识? 她,一头直刷刷的短发,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挺挺的鼻子,是一个标准的小公主的样子。不过,看人不能光看表面,其实她是一个跳皮筋高手呢!  相似文献   

7.
<正>又是周五,下午5点左右,正准备收拾收拾下班回家,突然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有点不想接,心想可能是广告推销。不过最终还是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齐老师,我是小语(化名),我现在在校门口,进不来,你能接我一下吗?”听到此处,我知道是毕业的学生回校探望,我让小语在门口等我一会,到车库骑了车,然后带着小语去了学校附近的餐厅。吃饭的时候,小语忽然谈到:“老师,您知道吗?这次我们学校联考,数学我考了148分,只扣了两分,我真的太开心了,我非常想跟您说声谢谢,三年级的时候,要不是您的一番话,我不会有这样的成绩。”小语的话,把我的思绪带回了2019年的那天。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焕勋“九义”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对小语课的这种多重任务,教学时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我们提出小语教学要加强语...  相似文献   

9.
<正>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这次,我在张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又一次体验到了新的人生,使在平静的教学生活中有所懈怠的自己又多了一份前行的勇气。这就是书籍给予我的力量吧。祖庆老师一直是我仰慕的小语大咖,听他的课、看他的书总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但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坚持回归语文、做一个纯粹的小语人的那份勇气。做一个不为世俗琐事所束缚的小语人才是小语人最初的、最美的模样。正如祖庆老师所说的:“把位置放对才是最幸福的。”是呀,  相似文献   

10.
秋纹是我最得力的小干部,她聪明、能干、乐于帮助别人,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每当我外出进修时,她总会对我说:“你放心地去吧,我来帮你管好班级。”然后她会像副班主任一样,处理班内的一切事情。有一次,我对她说:“秋纹,你真能干,真像我的小秘书。”第二天,我发现她在胸前别了一枚自制的胸卡,上面写着“班主任秘书”,底下还有一个小小的英文单词“ secretary”。同学们围着她,看着她的胸卡,问这问那,眼里、脸上流露出羡慕。   我看见了她的“胸卡”,拍拍她的肩,笑着说了声:“真像个小秘书!”她也自豪地…  相似文献   

11.
老屋     
(一)很久以前就想去看老屋了。那时,奶奶还住在离老屋不远的那所医院里。每逢星期天,我便去看她。其实,看不看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她得的是老年痴呆症。每当我站在她面前时,她便用呆呆的眼神望着我,偶尔精神好了,她还会破例问问我:“你是谁?”由于她严重的耳背,我使出浑身力气在她耳边大叫:“我是玲玲,玲玲,你想起来了吗?”然后,她会露出一种疑惑的神情,看着我,一直地看,直到乏了,她才闭上眼睛沉沉睡去。隔壁的护工会闻声而来,问我:“认识你吗?”我摇头,他们就很奇怪地说:“咦?不对呀……平时老听她一个人嘀咕…  相似文献   

12.
误会     
有一天,我和同桌发生了一点小误会。那天,我的同桌发现自己少了一支自动笔,便以为是我拿的。我非常生气,问她说:“你凭什么说是我拿了你的自动笔?”她说:“就你在我的旁边,不是你还会是谁?”我没有办法说服她了,只好帮她找自动笔。我一边找,一边对她说:“如果找不到,我就赔你一支自动笔,如果找到了,你必须向我道歉。”她同意了。我们先是互相在座位里找,没找到,接着又在地上找,结果在暖气旁找到了。同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红着脸对我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向你道歉!”我说:“不用了,只要你以后不再误会别人就行…  相似文献   

13.
“男子汉”就是大班的挺挺。挺挺的胆子可大了,毛毛虫他敢捉,独木桥他能走,黑洞洞的一间屋子,他独个儿睡……小朋友们都称他为“男子汉”。 可有一回,“男子汉”挺挺脸红了。 那天,苗苗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去玩具工厂参观。小朋友们先来到木马车间。嗨,一间很大很大的房子  相似文献   

14.
稿费     
职高第一学期,元旦将至的一天,同学告诉我收发室有我的汇款单。我想一定是父亲给我寄来了生活费.拿出来一看,汇款金额栏写着“二十元整”。我一下子乐了,心中暗想谁开玩笑寄给我二十元钱?再看下面的汇款栏里飘逸的钢笔字:《天津青年报》“我的人生小语”栏目。旁边的附言栏里写着“稿费”两个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喂,还有多久下课啊?”“15秒!”“1、2、3……14、15,叮叮叮……”“Yes!Go!”听到这动听的下课铃声,我连忙拎起书包跑出教室。“等等我啊!”是好友在叫我。我又退回去,看见她不慌不忙地收拾东西.实在无法忍受:“你倒是快一点儿呀!速度!速度!”她见我这急样,故意放慢动作,还向我吐舌头。我大步流星地跑到她跟前,两下就帮她把东西收拾好了。“大小姐,现在可以走了吧?”我一把将她拖出教室。还没有走到两步,好友可怜巴巴地拉拉我的衣角,低声说:“我还没拿历史书……”我晕!看见她慢慢“移”向教室,我吼道:“站住,我去帮你拿!”我实在是不敢让她再进教室了。“是这本吗?”我扬扬手中的历史书。“嗯。”她低声回答。“走啦!”拉住她的手快步向前走。“你慢点,赶着去投胎呀?”她没好气地说。“我的姑奶奶,从一打下课铃到现在已经耽误了十八分钟了!你知道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毕命……”“打佯.我走快就是了.”她实在受不了我的长篇大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自考魔力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赶紧拿起电话:“喂”,还没等我说话,电话里就传出“哈哈哈”一阵开心的笑声,我一听声音知道是二姐在笑.便试探着问:“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谁知她笑得更厉害了.虽然我看不到她此时的表情,但能感觉到她是从心底里高兴。她说:“是不是因为这次考试是补考性质,题简单?我全都会做.才考90分呀!”我听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上午第一节下课,我正准备离开教室,突然一只小手扯住我的衣角,回头一看,原来是吴超越。她迫不及待地对我说:“陈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蹲下来,她嘴巴贴在我的耳边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你了。”我心里咯噔一下,也不知自己在学生的梦中是什么形象。“梦见我什么了?”我追问一句。“梦见你跟我玩了,一开始我特别害怕。”“慢慢讲。”我把她拉到椅子上坐下。  相似文献   

18.
小语第八册《一堂有趣的生物课》里有这样两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林巧稚回忆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9.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44):52-54
“在整整一生里都无法捉摸的幸福是什么/在不断刺探我那原来已成定局的命运是什么/在不断呼唤我那原来已经放弃的追寻是什么啊/透过那忽明忽暗的思绪在日与夜的交界处埋伏……”写下这些文字的人,不是专职作家也非诗人,而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她叫徐瑛。徐瑛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如今正在攻读研究生,选择的是近代文学方向。徐瑛的“师傅”、小语名师庄杏珍这样评价她:“你的整体素养适合往专业发展,你的悟性和对文字的敏感适合做语文教学,你的课真实淳朴,有感染力。”江苏省教研员李亮评价徐瑛:“徐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示出的气质、风度、素养,尤其是与学生问那种亲切自然,特别舒服的对话.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学习。”  相似文献   

20.
印象     
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儿,长圆形的脸,不胖也不瘦,人很有精神。戴着一副眼镜,经常用右手把眼镜往鼻子上边推推。穿着红滑雪服、黑裤子,好像穿着黑皮鞋,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曲老师。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我不知道她是老师。心想:这个阿姨怎么也坐学生班车呢?可能是被老师叫去的家长吧!我问了一声:“阿姨好!”她笑着说:“你好!”然后把我叫到她旁边的位子坐下,开始和我聊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大姐姐上车了,对她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曲老师好!”这时我才知道她是老师。我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老师好!”就低下头不再说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